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参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智慧车站示范工程建设内容及目标,文章在分析相关业务需求、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区域站点集中值守和远郊车站无人值守模式的具体解决方案。通过研发站区协同管理系统、智能客服支持系统,配置智能可穿戴设备,改造生产系统,实现中心站值班员集中管理区域各卫星站,线网线上客服中心替代线下各车站客服中心,场景化预案和日常业务直接通过岗位终端在线化和数字化,致力于智慧车站建设成果的价值输出和组织模式技术适配。相关成果可为其他城市开展智慧车站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森  于敏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3):146-152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迭,广大人民群众获取资讯的方式和习惯也悄然改变,手机App、微信等孕育而生,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城市轨道交通与乘客的沟通窗口仍停留在实体客服中心(票亭),势必无法跟上当今社会高效的节奏。首次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智能服务模式,搭建全维度的综合智能客服平台,通过线上地铁APP、微信公众号等在线客服,将畅通沟通服务融入市民生活;通过车站线下乘客自助终端、智能客服中心等自助设备,车站现场逐步向"无人化"值守转变,形成"一站式"快捷资讯服务;同时设置快速客服响应体制,通知就近的现场工作人员"响应式"精准专项服务,同时辅以服务质量监控系统。提出乘客智能服务新模式,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和社会技术发展,将传统以现场人工为主的模式向线上集中智能服务模式转变,节约车站运营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新的客服模式已在2019年10月广州智慧地铁示范工程中作为重点成果进行展示,系统运营至今效果显著,为广州地铁"十三五"新线建设及既有线网大规模改造推广积累宝贵的运营经验,也为国内其他城市乘客服务新思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日趋成熟,作为与乘客面对面的窗口网点,地铁车站服务中心承载着千级以上的服务问询量。因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功能定位、人口发展和经济效率的迫切需要,建造智能化的服务中心,为乘客提供自助服务,打造出行新体验,已然成为未来行业服务发展的趋势。为满足乘客多样化需求,整合现有服务资源,通过分析乘客服务需求,提出了智能化对策建议;比对了不同技术手段在地铁车站应用的可行性;介绍了试点智慧服务中心改造建设案例。可为地铁车站服务中心智慧化迈进提供参考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实施方案,梳理近年来欧洲联盟及国内一些单位关于智慧车站的研究动向,介绍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需求与内涵.以南昌地铁4号线智慧车站建设为例,设计智慧车站总体架构,分析智慧车站建设的技术难点,提出智慧车站实施方案.该方案已应用于南昌地铁4号线智慧车站的建设中,可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地铁车站大客流管控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智慧地铁的车站客流压力分级管控技术和管控策略,即基于客流智能监控的车站客流压力分级技术和基于客流压力分级技术的大客流管控策略。分析了智慧地铁下的车站大客流管控需求和思路,介绍了车站客流压力分级管控技术和管控策略。该策略的提出可为地铁运营管理者更加精细化地处理各类大客流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方便上海市民使用交通卡各项功能,特别是乘坐地铁时购卡、退卡、充值全搞定,上海市交通卡公司在1月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又在上海地铁多个车站新增28台具备退卡功能的自助服务设备,年内初期目标将增加到100台。对于目前4、5号线仍没有该机器的情况,地铁方正在加紧选址论证,  相似文献   

7.
正正在建设的北京地铁12号线和平西桥站,首次采用了全自动化无人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地铁施工中的安全、高效、便捷起到重要作用。实现无人监测的是智能监测点。在距离车站小导洞洞门3.8m位置,埋设了1排10个智能监测点,可实时监测前后10m左右开挖过程中的沉降信息。智能沉降点能够将自身感  相似文献   

8.
《机车电传动》2021,(3):118-124
为解决智慧车站应用需求繁多、设计和建设尚无统一标准、应用项点还需实际检验和完善的问题,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乘客服务和设备维护等对智慧车站建设运营的需求出发,围绕车站综合运管平台、乘客服务、运营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智慧车站总体构架,并明确了智慧车站建设的关键技术,为未来轨道交通车站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思路。以智慧运管平台为核心,以运营管理、运维管理和乘客服务为基础的智慧车站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车站管理效率,缩短应急响应时间,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将成为智慧车站建设和推广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智慧出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必然产物。为满足乘客不同的服务需求,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丰富乘客服务手段,文章提出一种由智能客服中心、移动票务终端、智能客服机器人、自助票务处理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组成的地铁智慧客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铁在四期调整线路经验积累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装配式地下车站绿色建造技术。为适应五期线路建设需要,装配式车站有全预制与装配叠合式(ACC)工法2种技术路线,其中装配叠合式车站为首次应用。文章结合深圳地铁五期线路实际工程,先对装配叠合式车站结构型式的技术特点进行系统性阐述,然后结合标准车站、带配线车站、换乘车站3种典型车站的技术特征得出装配式车站技术路线的适用条件、应用范围、总体选型设计的原则,最后结合车站技术难点提出对应措施。以期促进实现地下车站建造的标准化、模块化、规模化,更大范围推广装配式地铁车站在深圳地铁五期复杂环境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明广州珠江新城CBD核心区的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在国内第1次将自动导向胶轮系统应用于市政公共交通,从系统制式选择到设计技术要求、运营管理模式等,不同于常规钢轮钢轨系统。阐述作为国内首条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全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设计上大胆采用新系统、新技术、新工艺,并按车站无人值守的理念大大简化车站设备管理面积和隧道通风等系统,为类似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业务系统众多,传统车站系统的建设采用分立模式,造成车站设备众多且资源使用率低、耗能大、占地多等问题。为此,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结合欧式连接器、PCI Express信号指令和协议的CPCIe架构,设计具有计算、存储、交换、扩展等功能的小型化板卡,将各种板卡按需混合插在一个机笼中,形成智能控制一体机,替代车站传统的服务器、交换机、存储、通信前置机、可编程控制器等设备,并在其上构筑边缘云,为车站所有业务系统提供资源平台。基于智能控制一体机的边缘云,在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绍兴地铁1号线等线路中得到良好应用,从而提升车站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设备数量和用房面积,降低耗能,实现车站数据实时采集和共享,赋能智慧车站、智慧服务系统,助力地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GoA4(无人值守下的列车自动运行等级)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在全球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中发展迅速,在旧线改造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借鉴巴黎地铁1号线的全自动化改造案例,探讨了全自动驾驶系统在既有线改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分析了国内城市在旧线改造时利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进行升级的必要性和适应性。提出了建立基于远期发展和整体网络的发展战略。实施全自动驾驶系统,运营部门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等也应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无人值守车站信号机械室或区间信号中继站等,发生信号电源故障时备用电源屏的迅速切换,开发无人值守车站远动控制信号电源屏切换系统。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功能的实现以及应用优势。系统在主用电源屏障时可实现远程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屏,转换时不影响信号设备正常使用,为运输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依托深圳地铁某车站工程,建立装配式车站建造成本的测算分析模型,分析矩形断面全现浇方案、矩形断面部分预制方案、矩形断面全预制方案和拱形断面全预制方案的车站建造成本,对比不同车站建造方案的成本差异,提出装配式车站的成本控制措施。与矩形断面全现浇方案相比,不同装配式车站方案测算造价增幅在11%~18%,车站整体造价增幅不大,且尚有优化空间。研究成果可促进装配式地铁车站的建造成本控制,为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轨道交通领域企业代表北京地铁公司围绕智慧安检、智慧车站、智慧运行、智慧列车和智慧能源5个方面,全方位展示在满足乘客"走得好"需求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1)智慧安检: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化精准检物功能,单位时间乘客进站人数提高1.5倍,安检综合人力成本减少50%,物检能力由1 200件/h提升至1 800件/h。2)智慧车站:展现两项成果包括地铁车站空间数字化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大型车站调度集中系统无法做到无人值守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智慧地铁是新理念和技术在地铁中的综合应用,是地铁发展的新趋势。目前业界对智慧地铁的基本认识尚未统一,更缺乏对发展需求和建设功能规划的深入研究。针对智慧地铁概念、内涵等基本理论问题,构建智慧地铁SCF概念模型,揭示智慧地铁的本质内涵和典型特征,并根据地铁功能主体和协同方式的演化规律,划分智慧地铁的5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面向乘客出行、运营管理、设备运维三个界面,分析智慧地铁的应用场景,并从场景中分析智慧化的功能需求,从而提出以智能服务、智能运行、智能运维和智能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功能规划,以期为推进我国智慧地铁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武汉地铁王家湾站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大规模地铁车站开发建设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包括大规模空间的布局设计、大规模空间与相关市政工程的协调建设、大规模空间的消防疏散等问题,以此论证了大规模地铁车站建设的可行性。科学合理的大规模地铁车站设计,能使地铁车站更好地发挥交通功能,同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墨西哥城便捷的地铁网和注重实用的车站、低廉的票价政策、浓厚的地铁文化、全面的地铁服务、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的运营管理方案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全面地展示墨西哥城地铁方便快捷、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并对北京地铁的建设运营有所启示:如注重地铁车站与周围公共交通系统的合理接驳,建设独特的地铁文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