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8年上半年国际造船市场宏观环境变数增多,行情确实正如年初预期那样出现理性回归,但成交量依旧十分活跃,新船价格持续坚挺。总体上看,兴旺依旧是当前国际造船市场的主题。按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形势及影响因素看,预计今年全年很可能会成为仅次于2007年的第二造船高峰年。  相似文献   

2.
国际造船市场宏观环境变数增多.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造船市场确实出现预期理性回调.但与2003-2006年同期水平相比,成交量仍处于高位.个别船型新船价格仍实现可观增幅.兴旺依旧是当前市场主题。从全年走势看.2008年很可能会成为仅次于2007年的第二个造船高峰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世界主要造船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国际造船市场的趋势,分析了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国造船能大大幅度提高,主要造船国降低船价参与竞争引起。文章还介绍了我国的造船业情况。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形势看,船东订船积极性还是很高。预期下半年世界新船订单还会踊跃成交,全年订单总量有望达到甚至超过去年水平;考虑到市场需求强劲、船位紧缺、造船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5.
国交量高位反弹和新造船价格企稳回升之后,2014年行情再度出现下滑。当前,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预计2015年造船市场仍将延续上一年下行态势,成交量可能进一步萎缩,新船价格下降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大,总体形势难言乐观。2014年船舶市场总体情况从新船订单成交走势看,2014年国际船舶市场高开低走,下滑态势十分明显。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成交新船1688艘、10620.6万载  相似文献   

6.
2002年国际集装箱货运市场整体发展水平良好,但由于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导致运价水平长期处于低位整理状态。市场总体发展特点呈现为:全球经济小幅回升、箱货贸易量增长幅度明显;市场运力供给增速减慢、航线运力过剩依旧;公会组织作用削弱、运价恢复难以到位;远东市场持续旺盛、营运状况略有改善;造船投资有所升  相似文献   

7.
包张静  朱汝敬 《船艇》2007,(2B):18-25
2006年国际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迎来双重兴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新船价格指数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从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持续多年的造船高峰期后,调头下行将成为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的主旋律;但是,从主要船型市场需求来看,2007年市场行情仍旧存在较大机会。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世界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相反,国际船舶市场逆势走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出历史最高纪录,新船价格指数也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多年的造船兴旺期后,利空因素不断聚集,2007年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理性回归将成为市场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预计2015-2016年期间全球航运市场运力新增供给和新增需求基本相当,当前过剩运力局面不会得到有效改善。国际船舶市场经历2013年成交量高位反弹和新造船价格企稳回升之后,2014年行情再度出现下滑。当前,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预计2015年造船市场仍将延续上一年下行态势,成交量可能进一步萎缩,新船价格下降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大,总体形势难言乐观。2014年国际船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魏梅  潘放  汪颖异  杜亮 《船舶》2022,33(1):1-18
回顾了2021年世界经济、航运和造船市场,并对2022年船舶市场进行展望。2021年,伴随着疫情的发展,主要经济体推出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助推了经济复苏,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反弹,国际海运贸易量也出现增长。航运各细分市场因供需情况不同而表现各异,散货市场强劲复苏,集运市场需求旺盛,海工市场表现良好,油运市场低迷。2021年国际新造船市场活跃,新船订单相比2020年增加超过80%,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船新订单量表现优异。展望2022年,高涨的基础建设需求和有限的船队运力将继续支撑散货船市场,全球石油供应的增加和需求提升使油运市场前景向好,集装箱船的订单量和交付量将继续保持高位,液化气运输船海运市场将继续保持高位周期性波动上涨,不同区域表现分化,海上油气生产持续复苏,绿色智能依旧是航运市场的两大热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国际船舶市场的发展简史以及世界各主要造船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国际船舶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文中还介绍了我国的造船业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海运市场、船舶需求量、船舶更新量、拆船量以及造船能力等方面,分析了1995~2005年间国际船舶市场的形势。鉴于世界造船能力过剩,且过剩扩大化趋势已成定局,如果供求关系不加以调整,则2000年或以后的国际船舶市场将可能趋于萧条。  相似文献   

13.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谢予 《世界海运》2014,(8):34-38
2014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发展相对平稳。造船三大指标中新船订单累计同比出现小幅下降,表明当前船东对投资新船仍持相对保守的态度。主要造船国家中,中国上半年新接、完工和手持订单量均稳居全球首位,不断扩大与日本、韩国之间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船舶市场中的地位。上半年主要造船国家(地区)的造船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推进造船业升级和多元化仍是当前全球造船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5.
侯华伟 《船艇》2005,(8):10-12
2003年以来,在兴旺的航运市场推动下,全球新船订造活跃,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新船价格持续上升,2003年世界新船成交量、手持订单量和造船产量等三大造船指标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国际船舶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罕见造船热潮.新船订造依然高度活跃.船舱价格继续大幅攀升,再次成为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史上高峰年。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新造船市场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上半年世界造船市场,在延续2003年和2004年呈现的空前兴旺态势,新船订造十分活跃,下半年则随着航运市场出现疲软迹象,船东对订购新船表现出观望态度,放缓了订购新船的速度,造船市场从高峰回落。从2005年7月份起新船成交量大幅下降,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30%。与此同时,新船成交价也出现下跌,平均跌幅近1O%,克拉克森船价指数从6月初的169点历史最高水平逐渐下跌至160点上下。因此,许多专业研究机构纷纷预测:2006年造船市场面对航运景气度下降、美元走强、利率升高、油价居高不下等诸多市场不利因素,2006年的造船市场会继续调整。然而事实上,今年以来国际造船.市场的实际表现却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国际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相反,市场行情逆势走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新船价格指数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在经历多年建造高峰之后,市场已出现过热迹象,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预计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兴旺行情将会有所回落,但不会出现巨大落差.总体上仍将属于中度兴旺。  相似文献   

18.
祁斌 《中国船检》2012,(11):67-67
据《国际船舶网》统计,2012年10月全球新造船市场新船/平台订单总计约80艘/座.选择权订单20艘/座。与9月相似,三大主力船型表现依旧低迷.接单量共计21+10艘.所占比例仅31%,其中散货船占了该三型船的半壁江山.达12+4艘,较上月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9·11恐怖事件和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下,2002年国际船市颇为清淡。但到2002年底,随着“威望号”油船失事,集装箱海运量猛增和伊拉克局势趋紧等一系列经济政治事件的发生,国际船市开始出现重大转机。进入2003年,国际造船市场和航运市场持续好转,全球新船订造异常活跃,世界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全年造船产量也将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数据分析表明,国际造船市场正处于罕见的兴旺时期,出现了继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新的造船热潮。 一、国际造船市场呈现罕见兴旺 2003年是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世界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全球主要船型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华伟 《船艇》2005,(6):32-41
2004年国际造船市场订造全面活跃,主要船型的造船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尽管油船、散贷船和集装箱船的新船订单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水平;反映市场行情的新船价格全面大幅上涨。LNG/LPG船出现新船订造热潮,签约量大大高于前两年,船价也出现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