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钠 /碘转运体 (sodiumiodidesymporter,NIS)抗体 (NIS Ab) ,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初发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 5 4例 ,分为格雷夫斯甲亢 (GD) 2 9例 ,男 8例 ,女 2 1例 ,年龄 13~ 6 4岁 ,平均 ( 38.5± 5 .3)岁和桥本甲减 (HT) 2 5例 ,男 3例 ,女2 2例 ,年龄 10~ 5 8岁 ,平均 ( 34.5± 6 .7)岁两组。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 2 6例为正常对照组 (NC)。空腹常规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 ,取 1mL于 - 2 0℃冻存待测NIS Ab ,剩余血清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谱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NIS抗体检测利用选择合成的NIS相关短肽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甲状腺激素谱检测及TRAb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GD组患者血清中NIS抗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T组 ;H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IS抗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NIS抗体在GD和HT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2 %和 2 0 % ,NIS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 GD患者体内的NIS Ab滴度明显高于HT和正常健康者 ,即GD体内针对NIS产生的NIS抗体量较高 ,其相结合的较多 ,从而抑制NIS的活性 ,因此甲状腺细胞基底膜上的NIS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的免疫机制,明确在Graves病(Gravs,disease,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motos sthyroiditis,HT)甲状腺内Thl/Th2平衡偏移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3例GD、12例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FN-γ、IL--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并检测这些患者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D、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L--4、IFN-γ阳性表达高于正常(P<0.05);GD组Th2类细胞因子IL--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l类细胞因子IFN-γ阳性表达(P<0.01);而HT组TN类细胞因子IFN-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4阳性表达(P<o.01);GD患者的IL--4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刺激抗体显著正相关(r=0.67);HT患者的IFN-γ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8,r=0.57)。结公GD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L--4的Th2浸润为主,而HT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FN-γ的Thl浸润为主,AITD的发病与Thl汀h2平衡偏移及其分泌的Thl/Th2细胞因子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TD)患者血清中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探讨测定TPO-Ab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200例ATD、50例非ATD、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浓度。结果 ①ATD患者血清中TPO-Ab浓度显著升高(P<0.01)。②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功的变化与体内TPO-Ab浓度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ATD的预后。③TPO-Ab浓度的变化与TMAb变化一致(r=0.83,P<0.01),但用TPO-Ab作为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指标较TMAb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P<0.01)。结论 测定TPOAb是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敏感、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的免疫机制 ,明确在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在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 13例GD、12例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FN γ、IL 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 ,并检测这些患者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学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GD、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L 4、IFN γ阳性表达高于正常 (P <0 .0 5 ) ;GD组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 (P<0 .0 1) ;而HT组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 (P <0 .0 1) ;GD患者的IL 4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刺激抗体显著正相关 (r =0 .6 7) ;HT患者的IFN γ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6 8,r=0 .5 7)。结论 GD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L 4的Th2浸润为主 ,而HT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FN γ的Th1浸润为主 ,AITD的发病与Th1/Th2平衡偏移及其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SAb)对甲状腺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 (TPO)的影响及该作用所通过的信号传导途径 ,探讨TSAb导致Graves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学法检测TSAb活性 ;应用改良愈创木酚氧化法检测TPO活性 ;同时应用信号传导抑制剂阻断各传导途径 ,分别观察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BAPTA AM(细胞内Ca2 +鳌合剂 )、TPK(酪氨酸蛋白激酶 )抑制剂木黄酮对TSAb作用下TPO活性的影响。结果 ①新鲜分离的甲状腺细胞TPO活性最高 ,此后逐渐下降 ,培养第 6天已基本降至最低 ;②TSAb作用 12h可使TPO活性开始增加 ,随时间延长 ( 12~ 4 8h) ,TPO活性逐渐增强 ,高峰时间为 4 8h ,持续 72h仍可见明显的刺激效应。 1mg·mL-1TSAb即可使TPO活性增加 ,以后随剂量增加TPO活性逐渐增强 ,4mg·mL-1作用基本达最大。 4mg·mL-1TSAb作用 4 8h可使甲状腺细胞TPO活性增加约 36 0 % ;③PKA抑制剂阻断cAMP/PKA途径 ,可使TSAb作用的TPO活性增加减少近 79.2 % (P <0 .0 1) ,BAPTA AM阻断PIP2 /Ca2 +(磷酸酰肌醇 /钙离子 )途径及木黄酮阻断TPK途径 ,均对TPO活性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TSAb通过激活cAMP/PKA途径导致TPO活性增加 ,甲状腺细胞合成激素功能亢进。这可能是TSAb致Grav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 ,IGF IGFBP)轴的改变及其与部分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  5 6例AITD患者 ,其中Graves’病初诊或复发未治 (GD) 2 8例 ,Graves’病经治疗症状缓解≥ 1年且甲状腺功能正常 (GD缓解 ) 12例 ,桥本甲状腺炎 (hashimoto’sthyroiditis,HT) 16例。正常对照 2 4例。均抽取空腹血 ,放免法或免疫放射法测血清IGF 1、IGFBP 1、IGFBP 2、IGFBP 3、IL 1、IL 6、IL 8、IL 10、TNF α、甲状腺激素 (TT3、TT4、FT3、FT4 )和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RAb、TPOAb。结果 GD组、GD缓解组和HT组血清IGF 1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1) ,但该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GD组IGFBP 1和IGFBP 2水平均高于GD缓解组、HT组和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但在后 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HT组IGFBP 3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GD组和GD缓解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GD组、GD缓解组和HT组血清IL 6水平 (分别为 14 .2± 17.4、2 1.4± 15 .1和 2 3.0± 2 0 .6ng·L-1)似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SAb)对甲状腺细胞分泌T3 的作用及其机制 ,探讨TSAb致Graves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为研究对象 ,应用放免法检测T3 ,信号传导抑制剂阻断各传导通道。结果  2g·L-1TSAb作用 4 8h可使甲状腺细胞T3 的分泌增加约 4 10 % ;蛋白激酶 (PKA)抑制剂及胞内Ca2 +鳌合剂分别使TSAb作用的T3 分泌增加减少约 6 5 .3% ,32 .0 % (P <0 .0 5 ) ;而木黄酮对T3 分泌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TSAb通过激活cAMP/PKA及PIP2 (磷酸酰肌醇 ) /Ca2 +途径导致T3 分泌增加可能是TSAb致Graves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Autoimmune thyroiddisease,AITD)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 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 30例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30例患者进行肾小管抗体测定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显示 :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有 9例肾小管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30 % ,该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及健康组 ,后两组肾小管抗体均阴性。提示部分肾小管抗体可能来自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它们具有免疫交叉反应。其抗原可能系肾小管细胞胞浆 ,这种反应损坏肾小管而导致了肾小管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Bcl 2、Fas/FasL等凋亡调控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细胞凋亡与AITD的关系 ,以期进一步阐明AITD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 37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组织标本 ,包括 10例Graves病 (GD)、11例桥本氏病 (HT)、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NG)和 8例正常甲状腺 (NT)组织。所有标本均制备成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每例标本分别做Bcl 2、Fas及FasL的染色 ,计算染色积分。结果 ① 8例NT和 8例NG组织均表达Bcl 2和Fas,FasL表达的阳性率仅为 12 .5 % ( 1/ 8)。② 10例GD患者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均表达Bcl 2 ,平均积分为 5 .5± 1.72 ,明显高于NT和NG组织 (P <0 .0 5 ) ;Fas染色也均呈阳性 ,平均积分为 3.5± 2 .12 ,与NT和NG组织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FasL染色的阳性率为 4 0 .0 % ( 4 / 10 ) ,且均为弱阳性 ,与NT和NG组织相比亦无差异 (P =0 .3137)。③ 11例HT组织Bcl 2染色均呈弱阳性 ,平均积分为 1.8± 0 .75 ,明显低于NT组织 (P <0 .0 5 ) ,而淋巴细胞却呈强阳性 ;Fas染色均为阳性 ,其中 8例为强阳性 ,平均积分为 6 .4± 1.75 ,明显高于NT和NG组织 (P <0 .0 0 5 ) ,淋巴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 ;FasL染色的阳性率为 9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chemiluminescenceimmunossay ,CLI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immunoassay ,RIA)测定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autoantibodiesagainstthyroglobulin ,anti 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autoantibodiesagainstthyroidperoxidase,anti TpoAb)的临床应用意义进行比较。 方法 经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病理证实 ,37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 ,3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及 36例其它患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 (包括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糖尿病及库兴氏综合征 )和 35例正常人用CLIA和RIA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清的Anti TgAb和Anti TpoA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CLIA和RIA两种方法的批内变异 (CV % )分别为 3.0 %和 10 .0 % ,其批间变异 (CV % )分别为 3.9%和15 .0 %。② 35例正常人的Anti TgAb水平CLIA法的 x±s为 ( 2 5 .9± 9.6 )U·mL-1;RIA为 ( 11.2± 2 .8) % ,Anti TpoAb水平CLIA法为 ( 31.4± 6 .7)U·mL-1;RIA为 ( 8.7± 3.0 ) %。③经病理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 ,其用CLIA法测定Anti TgAb为 2 92 .6± 334.1(n =17) ;RIA为 ( 5 6 .4± 11.2 ) % (n =2 1) ,而Anti TpoAb的CLIA法为 5 0 4 3.3± 3196 .1(n =17) ;RIA为 ( 35 .4± 6 .9) % (n =2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细针抽吸(FNAB)细胞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甲状腺细胞病理学诊断的82例AIT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TSH、TPOAb、TGAb及T4等检测,分析血清学指标与细胞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82例患者中TPOAb、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91.4%和74.4%,约有半数(47.6%)TSH值位于正常值范围内(0.3~5 mu/L);②所有患者细胞病理学均存在淋巴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49.3%可见生发中心,32.8%可见嗜酸性变细胞(Askanazy细胞),26.9%可见浆细胞,22.4%可见胶质,9%可见多核巨细胞;③将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分别与TSH、TPOAb及TGAb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淋巴细胞极重度浸润者其血清TSH、TPOAb水平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细胞病理学改变与血清学指标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TPOAb、TGAb是AIT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孕不育与支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孕不育与支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 (ASA)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培养法分别对 2 4 8例不孕妇女(观察组 )和 16 7例不育男性患者 (观察组 )进行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检测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 IgM和ASA IgG。同时分别选择 6 9例正常妇女和 4 3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结果 不孕症观察组及不育症观察组UU、MH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不孕和不育观察组ASA阳性检出率 (2 8.6 3% ,2 0 .96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7.2 1% ,6 .98% ,P <0 .0 5 )。支原体感染阳性组ASA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阴性组(P <0 .0 2 5 )。结论 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均与支原体感染及免疫因素有关 ,并且ASA与支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成人桥本氏病60例为对照,分析了60例儿童桥本氏病。显示:①阳性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家族史较成人组多见(P=0.0126);②甲状腺峡部大为主者多于成人组(X2=49,P<0.05);甲状腺质地硬或韧如橡皮者显著少于成人组(X2=12.48,P<0.001),伴结节者显著少于成人组(X2=8.2,P<0.01);③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微粒体抗体(TMAb)阴性者显著多于成人组(X2=5.1和X3=5.81,P均<0.05);④淋巴细胞型显著多于成人组(X2=7.01,P<0.01),而嗜酸细胞型明显少于成人组(X3=3.89,P<0.05);⑤甲状腺肿大程度、生化和碘代谢,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肾上腺功能低下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 ,AITD)易感性的关系及外环境因素中的碘对AITD诱发的影响 ,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experimentautoimmunethyroiditis,EAT )非易感的Wistar大鼠 ,切除其 1+ 2 /3侧肾上腺 ,模拟肾上腺功能低下或不全 ,诱发EAT。观察大鼠的发病率和甲状腺组织炎症反应 ,并检测Tg自身抗体水平及Th1/Th2型细胞因子IFN γ、IL 4的mRNA和免疫应答辅助刺激分子CD8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切除 1+ 2 / 3侧肾上腺大鼠的ACTH兴奋实验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 ,表明大鼠肾上腺大部分切除后造成肾上腺功能的低下。切除肾上腺大鼠加高碘饮食诱发EAT组 ,其甲状腺组织炎细胞浸润明显和炎症反应较重 ,14例中其甲状腺组织炎细胞浸润为 有 2例 , 有 3例 ,+有 5例 ,无炎细胞浸润者为 4例 ,而切除肾上腺加适碘饮食诱发EAT组 ,10例中 有 1例 , 有 2例 ,+有 2例 ,无炎细胞浸润者为 5例。未切除肾上腺加适碘饮食诱发EAT组 ,8例中 7例无炎细胞浸润 ,仅1例为±。切除肾上腺未诱发EAT的适碘组、高碘组和未切除肾上腺未诱发EAT的适碘组均未发现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诱发EAT大鼠血清中自身Tg 抗体平均水平为 1.92± 0 .0 2 5 ,明显高于非EA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碘摄入量变化与Graves病 (GD)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酸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方法 ,测定了天津市 4 2名正常成人和 74名GD患者 2 4h尿碘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正常人和GD患者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 2 5 8.0 ,5 0 0 .0 μg·2 4·h-1,未经治疗的初诊GD患者的 2 4h尿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0 .0 0 1)。动态观察 33名GD患者治疗前后 2 4h尿碘中位数变化发现 ,尿碘从治疗前的 6 31.2 μg·2 4h-1降低到治疗后的 331.9μg·2 4h-1( 3月 )和 2 80 .4 μg·2 4h-1( 6月 ) ,分别降低了 4 7.4 2 %和 5 5 .5 8% (P <0 .0 0 1)。治疗后GD患者的 2 4h尿碘水平与正常人的尿碘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提示碘可能影响GD的发生和预后 ,减少碘的摄入有助于GD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TSH)分泌瘤引起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 ,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治疗的 7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垂体TSH分泌瘤占我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 2 .5 6 % ( 7/ 2 70 ) ,功能性垂体腺瘤 3.95 % ( 7/ 177)。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4 2 .7± 17.3( 2 4~ 70 )岁 ,平均病程为 38.7± 31.4 ( 1~ 84 )月。首发症状以甲状腺毒症为突出表现的占 5 6 % ( 4 / 7) ,其他表现的占 14 % ( 1/ 7) ,意外发现的占 18% ( 2 / 7)。确诊之前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 5 6 % ( 4例 ) ,平均治疗时间 14± 12 ( 3~ 37)月 ,接受13 1I治疗的 14 % ( 1/ 7)。查体 :确诊时 7例患者中存在甲状腺肿大者占 85 % ( 6 /7) ,均无突眼。化验 :确诊时血清FT4和FT3水平高于正常的 10 0 % ( 7/ 7) ,平均血清TSH水平在 6 .2 5 2± 3.199( 3.6 3~12 .86 ) μIU·mL-1,抗甲状腺抗体均阴性 ,甲状腺13 1I摄取率正常范围 85 % ( 6 / 7) ,降低 14 % ( 1/ 7) ,TRH兴奋试验无反应或反应正常 ( 3/ 3)。血清GH、PRL、ACTH、FSH和L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鞍区MRI检查为大腺瘤 (直径在 2~ 10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包括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 ,其发病与遗传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免疫介质。目前研究表明有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 1、IL 4、IL 6、肿瘤坏死因子(TNF)、γ干扰素 (IFN γ)通过改变免疫活性细胞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某些功能状态直接或间接参与AITD的发生发展。本课题以IL 1α、IL 4、IL 6、TNFα为侯选基因研究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AITD患者的多态性 ,找出与AITD发病有关联的基因。方法 选取内分泌专科门诊及住院无血缘关系的山东地区汉族GD及HT患者各 10 0例 ,其中GD组再根据性别、有无甲亢家族史、有无甲亢性眼病再分为三个亚组。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 10 0例 ,均无甲状腺疾病及家族史 ,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 ①GD组与HT组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 ,全部AITD患者IL 4 5 90位置启动子区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6 %vs 15 .5 % ,P <0 .0 5 )。②基因型分析表明 ,由于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危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减少误诊 ,增加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的方法对我院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的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危象的患者 2 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76例 ,合并甲状腺危象 2 1例 ,占全部患者的 2 .4 %。男 6例 ,女 15例 ( 1∶2 .5 ) ,年龄 18~ 6 5岁 ( 38.6 1± 13.6 1) ,病程 2个月~2 0年 ( 4 .5 4± 5 .2 1) ,有 2例为反复复发患者 ;6例合并糖尿病 ,其中 4例同时存在DKA。 2 0例有明确诱因可查 ,其中感染 7例( 4例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1例有粒细胞减少症 ) ,5例为甲亢心心衰加重 ( 1例与感染并存共同诱发 ) ,2例为脑梗塞 ,放射治疗 2例 ,手术 2例 ,外伤 (骨折 ) 1例 ,妊娠分娩 1例。入院前有典型甲亢症状的 16例 ,入院时 (开始按甲状腺危象处理时 )体温升高者 17例 ( 38~ 4 1℃ ) ,体温正常者 2例 ,体温不升者 3例。 2例伴谵妄状态 ,淡漠 4例 ,昏迷或昏睡者 6例。并黄疸 3例。心率 90~ 190次·min-1( 15 7± 2 4 .14 ) ,BP :72~ 180 / 30~ 10 0mmHg。合并心律不齐 11例 ,有明显脱水征者 6例 (后有 4例证实合并DKA) ,右侧肢体偏瘫 2例 ,肌力 1~ 4级 ,合并周期性麻痹 1例 ,同时存在甲亢心 7例。根据协和内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山东沿海地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HLA等位基因DQA1 0 5 0 1、DQA1 0 2 0 1在GD、HT和正常对照人群中的基因表达频率进行分析 ,以研究山东沿海地区人群HLA DQA1等位基因与GD、HT的相关性。方法 ①对象 :AITD组分为GD组 90例 (男 2 2例 ,女 6 8例 ,平均年龄 33.3± 13.0岁 ) ,HT组 4 3例 (男 3例 ,女 4 0例 ,平均年龄 38.2± 15 .1岁 )。正常对照组 6 0例 (男 2 7例 ,女 33例 ,平均年龄 32 .6±12 .0岁 ) ,均来自山东沿海地区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 )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和上述地区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AITD患者。②方法 :( 1)用酚 氯仿三步法抽提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 ;( 2 )采用Olerup等的PCR SSP法扩增HLA DQA1 0 5 0 1和DQA1 0 2 0 1的目的基因片段 (分别为 186bp、170bp)。在PCR扩增仪经 94℃预变性 4min ,94℃变性4 5s,6 0℃退火 5 0s ,72℃延伸 4 5s ,30个循环后 72℃延伸 5min完成扩增反应。将PCR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 2 0g·L-1( 2 .0 % )琼脂糖凝胶上电泳 ,80V ,电泳 30min ,在紫外透射仪下观察DNA阳性条带 ,确定基因型。③统计学处理 :将基因型结果输入计算机 ,应用SSPS统计软件计算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 ,甲状腺自身抗体 (thyroidautoantibody ,TAA )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探讨检测指标间相互关系 ,并且评估该人群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 对西安地区某单位全体职工 2 0 5 6人进行血清TSH、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5项指标检测 ,并由调查员逐一调查以排除总体中已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怀孕、服用性激素及锂剂者。结果 研究总体中甲减患病率为 9.97% ,甲亢患病率为 6 .6 1%。在未知组 (即研究总体中去除已确诊甲状腺疾病、怀孕、服用性激素及锂剂者 )中 ,TSH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6 0~ 6 9岁组TSH值达高峰 ,女性和男性的TSH中位数分别为 2 .4 7和 3.31IU·mL-1。当TAA阴性时 ,这种增高趋势仍存在 ,但是TSH始终无性别间差异。TAA阳性率女性 9.76 % ,男性 1.6 9% ,有明显的性别间差异 ,但各年龄组间分布较一致。TAA阳性率与TSH有相关性 ,随TSH变化呈倍数增长。结论 应重视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尤其是老年人群 ,对男女人群均应进行定期甲功筛查 ,以期早期发现甲状腺疾病 ,最大限度的减少甲状腺疾病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