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关于国道324线饶平段软土路基设计施工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道324线饶平段基底处理、路堤过低以及填沙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公路工程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分别在填石路基底基处理、摊铺整平、压实机械选型以及压实工艺控制等几方面,详细论述了填石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可以为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合公路施工实例,针对该公路路基存在低填浅挖路段,同时路基清表完成后,对其进行填前碾压,但鉴于存在较大的含水量,基底填前碾压压实度无法达到规范要求,为此对该路基采取换填天然砂砾方法,详细地探讨该换填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汕梅高速公路利用隧道弃渣修筑填石路堤为例,介绍了填石路堤的基底处理、边坡面土石结合处的处理、边坡码砌、碾压检测等设计指标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赛汉塔拉特大桥钻孔桩基础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钻孔桩基础钢筋笼上浮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钻孔桩基础钢筋笼上浮措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解决钻孔桩基础钢筋笼上浮问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填石路基的填料比较坚硬,压实密度大且透水性好,水容易从路面、边坡等部位进入基底而造成路基整体的湿软以致不均匀沉降,同时,修筑在山区的路基填筑高度较高,路基自重大。为防止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导致路基整体的工后沉降过大,或出现变形模量差异而产生不均匀沉降,有必要对填石路基地基的承载力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尽量减少地基的压缩变形,以保证填石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车流量也日渐增大,对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桥基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对于桩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事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灌注桩的一般缺陷及问题钢筋笼上浮事故一是对于非全桩式的钢筋笼,在灌注过程中,下面的混凝土到达钢筋笼地步把钢筋笼向上拱。二是导管不正,  相似文献   

8.
刘永 《交通标准化》2011,(21):103-105
凭借施工经验及通车后使用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采用河砂对路基进行填砂处理的施工情况,处理基底的整体强度,及对基底承载力的影响。在有砂源条件的地区,这一方法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基底处理及零填挖路床、填料选择、最佳含水量和路堤填筑四个方面介绍了填方路堤的施工。  相似文献   

10.
填石路堤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金城江至水任二级公路填故事路堤的基底处理,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评估空心薄壁高墩大跨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 以中国西部某四跨高墩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作为研究对象, 基于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计入竖向地震动的影响, 结合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讨论了水平地震动入射角对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依据一阶可靠度理论分析了地震动入射角对桥梁结构系统易损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2#、3#刚构桥墩的弯曲和剪切易损性云图与1#、4#悬臂墩的弯曲和剪切易损性云图差异明显, 桥墩弯曲和剪切的地震易损性不仅与地震动入射角有关, 还与桥墩结构形式有关; 支座在轻微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及完全损伤状态下的损伤概率分布相似, 地面峰值加速度为0.4g时, 最大损伤概率的地震动入射角为0°和180°, 当地面峰值加速度大于0.6g时, 轻微损伤和中度损伤的最不利入射角为0~180°, 支座变形的最不利地震动输入方向主要为纵桥向和横桥向。由此可见, 各关键构件的不同损伤指标下的损伤概率随地震强度、方向变化的规律各不相同; 不同损伤指标下系统及各构件的最不利地震动入射角及其区间数量和范围也各不相同; 仅讨论纵桥向或横桥向构件地震易损性不能合理评估桥梁结构的实际抗震需求, 采用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能准确定位最不利地震动入射角, 实现高墩大跨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的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综合评价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失效模式的信息,考虑地震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对实际工程中的某6跨隔震连续梁桥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基于IDA法,选用16条足够反映地震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且PDA分布在一个较宽强度范围内的地震动,对桥梁中支座、桥墩墩底这两个最容易失效的部位分别基于位移和修正的Park-Ang损伤理论判断其失效,引用加权秩和比法综合了16条地震动作用下的桥梁失效模式的评价信息,分析给出具有统计意义的失效模式,并找出了桥梁的最弱失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隔震连续梁桥的失效模式为该桥梁中墩的隔震支座先失效,然后是桥梁过渡墩支座失效,最后是边墩底部和边墩的支座失效;桥梁的最弱失效模式为桥梁所有隔震支座先失效,其次是边墩底部失效,然后是中墩失效,最后是过渡墩失效.   相似文献   

13.
在桥墩模板载荷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进行桥墩模板的设计,首先介绍了桥墩模板模型建立的方法,并确定模板框格单元大小,分析龙骨梁的间距与截面尺寸,进而建立桥墩模板整体模型以计算其强度和刚度,最终完成桥墩模板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提出了一种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应力状态的灰色评价方法.基于施工阶段的应力监测数据,对应力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关联分析,依据关联分析结果对关键截面应力状态进行评价,进一步应用权重分析法评价全桥施工阶段应力状态,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桥梁施工阶段应力状态合理程度.采用该法对某城市轨道交通三跨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应力状态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反映了施工期应力状态与设计预期的对比情况,墩顶附近梁段自浇筑至成桥经历的施工工序较多、受力状态复杂,是连续刚构桥应力状态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The fluid state near a bridge pier usually changesshortly after the new bridge is built. The unsafe navi-gational area around the bridge pier, where the shipcollisions against bridge piers frequently occur, is de-scribed by turbulent width.Ch…  相似文献   

16.
金塘大桥设计阶段采用当时工程海域的地形和潮流状况进行相关计算研究。近些年金塘大桥附近海域现人类活动增强,局部潮流和泥沙动力条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导致大桥附近部分海域及桥墩附近发生了较大的冲刷,对大桥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大桥投入运营后,金塘大桥公司在2011年、2012年对金塘大桥桥墩及附近海床进行冲刷观测,2013年再继续跟踪观测的基础上对三年来的桥墩及海床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连续3年跟踪观测与分析表明,桥位断面东侧海床的深槽较为稳定,中通航孔西侧有较大冲刷。目前金塘大桥各墩的冲刷坑高程均高于设计冲刷高程值,但部分桥墩富余冲刷深度较小,重点桥段的桥墩需进一步加强观测,需密切关注海床冲刷与局部冲刷的后续发展情况,为大桥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桥梁与桥区通航船舶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船撞桥概率智能预测方法.以桥墩跨径、水流速度、水流方向与桥墩连线法线方向夹角以及航道弯曲度为系统输入,以单航次船撞桥事故率为系统输出,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了船撞桥概率估算.结合实际航道,选择了长江和黑龙江上12座桥梁的洪水期、中水期和枯水期3个时段的样本数据进行验算,并与神经网络船撞桥概率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能准确地预报船撞桥概率,具有全局最优解,并且收敛性和学习效率均优于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8.
分析铁路和公路桥梁墩身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为解决工程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不等高桥墩对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静力影响,以某在建大跨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墩高比为0.5~1.0的连续刚构桥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墩高比对大跨连续刚构桥的静力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等高桥墩对大跨连续刚构桥上部受力影响较小,而对桥墩本身的受力影响较大.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桥墩可采用不等高桥墩.  相似文献   

20.
连续刚构桥船桥碰撞的计算模型和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连续钢构桥为例,基于碰撞理论和边界等代原理,研究了船桥碰撞的计算模型;基于Timoshenko剪切变形理论和Hamilton能量泛函变分原理,考虑桥墩的弯曲、剪切、地基效应和上部结构的影响,导出了碰撞体系的动力微分方程;采用积分变换方法,对碰撞体系的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行Laplace变换,在频域内求得波动解;运用Crump逆变换方法,使用数学软件Matlab编程进行数值反演,得到时域内的撞击力和各种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