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9年~2013年)的现场观测资料,通过对多年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洋山港海域冲淤变化和四期港区泥沙淤积情况。其结论显示:大小洋山主通道海域海床总体稳定,西北部局部的冲刷环境为四期港区港池航道的增深创造了有利条件,预测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港池和航道的年回淤强度为1.0~2.0 m,接近二期港区的实际淤强,计算回淤量为457~881万m3,二期工程港池和外航道的成功开挖,表明港区的增深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余珍  张玮  任慧  唐磊 《水道港口》2011,32(1):43-47
以新通海沙围垦工程挖入式港池为例,针对长江口潮汐河段挖入式港池回淤问题,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了港区水流泥沙运动。结合相关河段实际回淤调查,研究了港池内水流条件分布与回淤分布,对港池回淤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港池内淤积分布形态与港池内水流分布规律相似,回淤估算结果与实际工程调查结果相符,可为潮汐河段挖入式港池的回淤预报和减淤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一梅  傅政 《水运工程》2000,(4):13-15,19
在厦门湾海沧港区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域港池淤积计算公式,并对各方案进行计算,对海沧港区港池回淤强度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4.
泥沙问题是连云港港北翼的赣榆港区和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在进行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OHID二、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该港区实施后的潮流场及港池、航道泥沙回淤进行了计算模拟,对不同工况潮流流态、航道横流及对周围海区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不仅给出不同工况下港池和航道的年回淤值,还对9711号台风作用下港池和航道的骤淤情况进行了计算预报。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铲湾港区泥沙沉积特性的研究,以及对骤淤的计算、港池施工期回淤的估算和港池施工后回淤分析,计算出深圳大铲湾港区年淤积强度,对港池疏浚施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港池回淤是港口设计与运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研究徐圩港区六港池的回淤情况,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港区不同建设阶段的流场与泥沙回淤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徐圩港区的建港初期,港区口门进出潮量与净进沙量均较大,六港池内的流态较为复杂,回淤强度较大;港区形成远期规模后,口门进出潮量与净进沙量明显下降,六港池内的流态有所改善,回淤强度也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水道港口》2014,(3):197-202
文章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大范围泥沙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了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不同布置方案的泥沙回淤情况,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口门位置、港区布置形式、无用水域面积是影响港区回淤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港区布置时,为了达到防淤减淤的目的,应尽量将口门向外海延伸,采取措施阻止含沙较高水流直接到达港池,以及减少港区无用水域面积等。  相似文献   

8.
重庆九龙坡港区二期工程推移质动床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推移质动床模型试验成果,研究了重庆港九龙坡港区二期工程实施后港区河段的冲淤特性,预测了码头前沿浚深港池回淤率和上下游航道冲淤趋势。  相似文献   

9.
许婷 《水道港口》2010,31(4):260-265
依据最新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数模计算提供参数,然后建立多重嵌套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正常天气下工程实施前、后的海域潮流场分布情况,并在年均含沙量的风浪条件作用下计算港池航道常年回淤情况,对港池航道建成后的年淤积量进行预报,从潮流泥沙角度为登沙河港区建设提供了设计依据。计算结果表明,3个方案实施后对周边水域影响均较小,港区虽有环流但强度较低,停泊区域流速很小。外航道区域方案一横流明显小于其他2个方案。3个方案实施后,港池航道年平均淤强介于0.08~0.12 m,淤积很轻。因此,该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乐清湾港区的水动力泥沙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方案2码头布置好,水流较为平顺,港池回淤强度不大,工程量及营运成本相对较低,对周边水流环境影响小,通过工程措施可进一步改变码头前沿流态;大风浪作用下港区的3日悬沙回淤厚度在0.1m左右。  相似文献   

11.
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辐射沙洲南缘腰沙高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后的回淤问题是工程设计关注的焦点.设计时通过研究工程海域潮流、波浪、泥沙、底质等自然特征,分析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从挡沙堤平面布置、备淤深度确定、维护疏浚、船舶吃水控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研究认为: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粉砂质浅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必会出现回淤...  相似文献   

12.
徐啸  沈莹  毛宁 《水运工程》2018,(11):48-53
为满足厦门港口建设的需要,提出在九龙江河口湾北岸规划海沧深水港的方案,此范围天然水深仅为1. 5~5. 0 m,如建设深水港需开挖12. 0~15. 5 m,规划方案是否可行取决于港区的泥沙回淤强度。通过对已进行的模型研究成果和现场资料分析,指出随着码头岸线向西发展,航槽和滩面床面高程差逐渐加大,港池内不仅存在因水深增大,流速减缓并引起悬沙淤积,还需考虑归槽水流的刷滩作用引起的回淤。根据各种水流特点,计算浅滩深挖后港池内泥沙回淤率,认为在海沧港区建设深水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概述长江口外高桥六期码头工程河段的河势及水流泥沙条件,并对临近的外高桥一、二期港池泥沙回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吴淞口至横沙水道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分析工程实施对水流的影响.最后通过半经验公式结合数模结果对本期工程码头港池、调头区及引起的周边泥沙回淤进行预测估算,结果显示:工实施对码头上下游一定范围内水流有影响,其中码头桩基附近平均流速最大减少30%左右.外六期码头港池的年平均泥沙回淤强度为1.85~3.30 m/a,年回淤量约27.6万m3,调头区的年平均泥沙回淤强度为0.65~1.15 m/a,年回淤量约11万m3.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南通港吕四港区东灶港作业区一港池通用码头一期工程海域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特点和海床冲淤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工程实施后的流场变化以及港池、泊位的潮流特征进行模拟分析,计算预测工程实施后泥沙回淤情况,为方案优化比选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得出了工程实施后,港池及码头前沿流速较小,港池内的泥沙回淤强...  相似文献   

15.
上海港宝山港区工程已于1990年底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现扼要介绍宝山港区的工程特点和回淤观测,软基加固试验,试桩三项科学试验概况,其中港池试挖回淤观测和投产以来回淤情况,为长江口建设大型挖入式港池提供了宝贵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连云港区回淤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港区的泥沙主要来源于近岸浅滩泥沙,在风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悬扬、搬移,悬沙沿程逐渐落淤,造成港池航道淤积,港内淤积呈现口门处最大、口门内淤积厚度逐渐减小的分布趋势。通过数学模型计算,确定了旗台、庙岭及墟沟港区的月淤积强度;另外,大风或台风天气情况下,港区的淤积会加重,可参照研究结果对各港区回淤强度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7.
上海洋山港区和进港航道水域泥沙特性及回淤分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拟建的上海洋山港港区和进港航道水域泥沙特性和自然条件进行分析 ,并利用淤积计算式计算几种设计方案的港池、航道年淤强和回淤量  相似文献   

18.
应铭  赵越  马兴华  丁琦 《水运工程》2017,(11):86-91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自建设期开始分阶段、分航段开展了回淤观测。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常年回淤观测表明,航道实际回淤情况好于预期,其中旗台防波堤口门段减淤效果十分明显。结合底质采样、地形测量、风浪资料,利用数模计算,进一步深化了对航道回淤规律和回淤机理的研究,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研究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广州港南沙港区港池适航水深综合论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采用现场实测底质以及浮泥密度和高低频水深测量资料对比分析、港池回淤泥沙流变试验和船模阻力试验等方法,对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二期港池的泥沙特征、港区浮泥分布及适航水深重度值进行了论证研究,为指导南沙港区适航水深资源利用提供了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20.
崔长会 《中国水运》2010,(5):109-110
根据广州港南沙港区历史水文地质资料、南京航道工程局现场观测资料和相关科研成果,对南沙港区1#~6#泊位和港池疏浚工程施工期泥沙回淤风险及回淤应对对策进行分析研究。识别出了南沙港区的主要风险因子是台风风险因子,提出了与南沙港区实际相结合的泥沙回淤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