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船舶浮筏装置结构非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治  李良碧 《船舶工程》2000,(6):32-34,16
文章对船舶浮筏装置中影响隔振性能的结构非刚性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讨论了筏体与基础非刚性以及声振传递的第二通道影响,进行了浮筏装置的多方案隔振试验与分析,提出了船舶浮筏隔振设计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浮筏隔振效果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中,采用刚体分析模型计算浮筏隔振效果会产生很大误差.本文从功率流角度出发,对弹性浮筏-柔性基础系统中的能量传递作了理论推导与计算,给出了弹性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计算方法,并且通过试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用钢丝绳隔振器进行船舶主机隔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用于船舶大功率柴油机主机隔振的钢丝绳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并对设计与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隔振系统性能较好,钢丝绳隔振器用于船舶大功率主机隔振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军舰在海上作战过程中,其隐蔽性非常重要,而船舶的噪声性能直接决定了其隐蔽性。本文针对舰船运行过程中的线状谱噪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结合混沌控制理论和非线性振动技术,设计舰船的隔振系统,并对该隔振系统建立函数模型。试验表明,基于混沌隔振技术的舰船降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伪力法计算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带限位器浮筏隔振系统的非线性系统模型,利用伪力(pseudo-forces)法计算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模型的冲击响应,分析了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试验模型,进行了冲击试验研究.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伪力法在计算带限位器的舰船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舰船浮筏隔振特性的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带有浮筏隔振装置的舰船模型为对象,利用ANSYS软件的有限元分析以及试验手段,对其隔振性能进行了研究。将船体与浮筏装置作为一个系统,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振动分析模型;以降低船体结构振动能量为目标,从基础刚性与阻尼以及隔振器刚度与阻尼等条件出发,对发动机激励作用下的浮筏装置与船体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结构参数的优化,探讨了实现良好隔振特性的途径,为舰船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的研究与对比,得到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7.
舰船浮筏隔振特性的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带有浮筏隔振装置的舰船模型为对象,利用ANSYS软件的有限元分析以及试验手段,对其隔振性能进行了研究。将船体与浮筏装置作为一个系统,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振动分析模型;以降低船体结构振动能量为目标,从基础刚性与阻尼以及隔振器刚度与阻尼等条件出发,对发动机激励作用下的浮筏装置与船体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结构参数的优化,探讨了实现良好隔振特性的途径,为舰船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的研究与对比,得到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8.
喻浩 《船舶工程》2016,38(4):65-69
为了减小船用机械振动向船体结构的传递,常采用浮筏隔振系统对船舶设备进行集中隔振。文章对某船用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了隔振设计并研究其效果,采用有限元软件MSC Patran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首先计算得到了各阶模态,然后分析了隔振系统参数变化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不同激励对瞬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浮筏隔振系统的设计满足隔振要求,隔振性能及抗冲击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柔性浮筏隔振系统的理论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树桢  陈前 《船舶力学》2012,16(10):1187-1198
舰船浮筏隔振系统是舰艇、潜艇提高声隐身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而功率流是评价隔振系统性能的有效实用方法,文章利用功率流作为浮筏隔振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就筏架和基础结构的柔性变形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数值分析,发现在低频段刚性和柔性筏架的数值结果基本一致。还研究了负载质量、隔振器刚度和阻尼以及筏架和基础的结构损耗因子对隔振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文中的仿真研究中使用了Adams多体刚柔耦合建模仿真方法分析了浮筏的动力学特性,结果与理论解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马建国  帅长庚  李彦 《船舶力学》2021,25(1):120-127
舰船设备的抗冲击性能设计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实用化.本文针对电磁-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抗冲击的设计要求,首先对电磁-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器进行抗冲击悬挂结构设计并通过仿真和试验获得了混合隔振器的位移载荷特性;其次推导了混合隔振系统中限位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在冲击载荷下,不同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隔振器抗冲击悬挂结构和隔振系统的限位器能够很好地满足舰船设备对抗冲击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伪力法计算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非线性冲击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是非线性系统,该文建立了这一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利用伪力(pseudo-forces)法计算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模型的冲击响应,分析了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试验模型,进行了冲击试验研究,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了伪力法在计算带限位器的舰船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船舶结构振动响应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层隔振系统已经大量地应用在舰船动力装置的减振降噪技术中,介绍了一种结构振动响应对双层隔振系统主要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在双层隔振系统设计状态下船舶结构的外表面振动速度响应,然后利用导出的灵敏度方程计算外表面振动速度响应对双层隔振系统设计变量的灵敏度,计算的灵敏度系数反映了设计参数的微小改变对其振动速度的影响,从而为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模型修正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双层隔振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船用机械隔振支座装置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机电设备》1994,(5):24-30
对采用机械外罩模型和船形结构模型的隔振装置的隔振特性进行了试验。与一开始金属板本身的共振相比,发现这些模型的机械座板和底座板的导纳在低频率时接近刚性质量,在较高频率时接近无限大的金属板。 采用这些试验结果,并将弹性底座看作无质量弹簧,对软性或刚性的弹性底座的隔振特性以及降低传至船舶结构的振动力的方法进行了调查。 此外,还设计了在上下弹性底座之间插入阻尼板的新颖的隔振系统,其优越的隔振效果经采用上述方法的实验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4.
开展船舶气囊隔振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能够为其设计优化及运行维护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根据船舶气囊隔振系统的结构特点,建立可靠性网络模型,并给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及分析模型。详细讨论气囊隔振系统各组成部件、运行前检修维护措施对系统可靠度的影响,以及不同规模气囊隔振系统可靠度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气体管路对其可靠度影响最大,运行前对气体管路进行检修维护能够大幅提高系统可靠度和正常运行时间;对于大规模气囊隔振系统,由于承载能力余量较大,故系统可靠性较高,但其可靠度降低速度随运行时间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5.
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效果有限元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船用浮筏隔振系统,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一种浮筏隔振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振级落差方法估算了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振级落差理论估算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在一定精度范围内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一电动机及其减速齿轮箱的双层隔振装置进行设计,在前人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先设计中间质量体,再采用有限元建模进行仿真研究,讨论系统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检测由此设计的双层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船舶辅机的隔振设计及船体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船舶的振动与噪声,对某船用空压机组进行了浮筏隔振装置的设计,其中包括隔振参数的确定以及筏体结构的设计等。通过建立隔振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振动模态、振动传递率以及对于冲击的响应。为了揭示实船隔振系统的规律,将空压机组浮筏装置的有限元模型拓展到全船,分析了隔振装置装船后的耦合振动模态,讨论了船舶结构的振动对浮筏系统隔振效果以及冲击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船舶辅机浮筏隔振系统动力学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27 m航政艇柴油机主推进系统隔振装置,在分析柴油机主推进系统扰动力的基础上,采用半弹性支承的设计方案,对柴油机和齿轮箱进行了整体隔振设计。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船主推进柴油机隔振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推进主机隔振性能的提升,齿轮箱已成为影响船舶声学性能的重要振源,因此需要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小其向船体传递的能量。弹性隔振技术可以改善齿轮箱的振动性能,但是挠性传动部件将导致齿轮箱与推进主机隔振系统之间产生振动耦合,从而增大对推进装置进行模态分析的难度。以某船推进装置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推导了计及齿轮箱与推进柴油机隔振系统之间振动耦合特性的推进装置整体隔振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计及隔振系统之间振动耦合的模态分析结果与两个隔振系统单独进行模态分析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齿轮箱弹性隔振时建立推进装置整体隔振系统分析模型的必要性。最后,对该推进装置的设计和使用进行了评估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晓平  何琳  周炜 《船舶工程》2015,37(9):45-48
为提高隔振系统对低频微振动的隔离能力,研究了一种新型三磁体负刚度结构,分析了该结构产生负刚度的原理。将三磁体负刚度结构与隔振系统并联使用,在不影响原隔振系统载荷性能的情况下可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分析了隔振器刚度及磁体间初始间隙对并联系统刚度特性的影响,提出从稳定性和隔振性能两方面来进行低频隔振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