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挖掘海量AIS数据, 提出了一种新的航道水深信息获取方法, 即构建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 采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历史与在线的AIS数据进行清洗和修补, 生成船舶运动轨迹; 选定船舶航行区域的时间与经纬度, 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吃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不同安全航行区域的船舶分类, 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并补齐AIS数据中缺失的船舶最大吃水信息; 分割船舶历史轨迹, 当子轨迹的时间间隔在10~20min时, 采用Spline插值方法对船舶轨迹中的丢失数据进行插值; 采用凸包构建同类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合并,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与航道图叠加,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试验结果表明: 当聚类算法参数设置为4时, 聚类后得到4类船舶, 对应的船舶最大吃水范围分别为0.1~4.8、4.8~6.6、6.6~10.0、10.0~13.0m, 对应的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分别为1.8、2.4、3.3、5.0m, 说明船舶最大吃水与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呈正相关关系;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在电子航道图中覆盖了86%的航道, 并与航道图的深水部分重合率为80%, 因此,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能反映航道水深的真实情况, 满足不同类别船舶的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2.
水位高低与航道通航能力大小息息相关,对大型船舶(队)通过某些典型航段时尤为重要.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充分发挥航道通航能力,针对长江航道的特点,在总结有关剩余水深规定的基础上,分析典型船舶载重与吃水的关系,对航道通航能力进行研究,提出运用水位(或水深)预报航道通航能力的方案,对于航运管理和规划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船舶安全通航水深是港口工程及受限水域船舶航线选择的重要参数,该参数的确定一般是基于<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进行的,计算中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波浪因素不仅影响最大,而且其不确定性也最大(主要是风对波浪的影响).在考虑波浪影响时,<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将安全通航水深的富余值与实时风力联系起来.通过将一种成熟的海面风速与浪高的数学模型与<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实时风速的开阔海域船舶安全通航水深的计算方法,对于船舶安全通航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船舶安全通航水深是港口工程及受限水域船舶航线选择的重要参数,该参数的确定一般是基于《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进行的,计算中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波浪因素不仅影响最大,而且其不确定性也最大(主要是风对波浪的影响)。在考虑波浪影响时,《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将安全通航水深的富余值与实时风力联系起来。通过将一种成熟的海面风速与浪高的数学模型与《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实时风速的开阔海域船舶安全通航水深的计算方法.对于船舶安全通航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深入剖析了长江口南槽航道的通航环境,研究分析了该航道航船下沉量的数学模型,实证表明,该模型算法取值安全,符合航道实际,对南槽航道航船富裕水深确定以及避免搁浅事故发生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航道监管部门合理利用航道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邮轮进出广州港所需的安全富裕水深,避免搁浅等事故发生,综合考虑广州港的实际通航环境条件和邮轮的尺度参数,对《海港总体设计规范》中船舶安全富余水深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构建邮轮进出海港安全富裕水深计算模型.运用MATLAB开发邮轮进出海港安全富裕水深计算软件,可快速实现相应代表船型不同环境进出海港安全富裕水深的计算与...  相似文献   

7.
研究汊道在天然情况下,如何利用航道水深资源发展航运,一旦要对汊道采用人工措施,如何控制流量分流使有利于航运。  相似文献   

8.
利用一维数学模型计算万州至涪陵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深、流速、比降),并对各蓄水阶段通航水流条件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万州至涪陵河段航道均不同程度的受到蓄水影响,并相应产生一定变化,有利有弊。蓄水期水位抬高,流速减缓,对航道有利但也造成部分滩险的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9.
拟建桃江资江二桥桥区现有航道通航条件较差,为了改善通航条件,不制约航道等级的提升,需在建桥前开展必要的整治措施。通过对桥区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模拟,提出按规划航道等级布置桥区航线,疏挖碍航浅段,并将桥址上、下游挑流凸嘴切除,以归顺水流,极大地改善了桥区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专用航道受水深的限制,一般都比较狭窄,大型海船在专用航道内掉头操纵就很困难。文章在全面分析主客观因素的前提下,深入探讨了大型散货船在受潮汐影响,且航道宽度较窄的专用航道内,两种不同流态下完成掉头靠泊张家港海螺水泥码头操纵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对大型散货船在复杂狭窄航段掉头靠泊码头操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船舶领域模型的港口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是航运规划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许多经验性凶素严重地影响了它的客观性.文中通过引入船舶领域模型,对港口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航道日交通量的理论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天津港主航道中,计算得到天津港主航道年交通容量.  相似文献   

12.
航道服务区若干重要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道服务区是一个新生事物,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航道服务区理论还未形成。为加快航道服务区的发展,根据现代运输组织理论,针对内河运输特定需要,分析和阐述了航道服务区的功能定位、航道服务区的建设选址和航道服务区的发展对策,供航道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和理论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内河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提出多桥航道的交通流仿真模型.以长江武汉段的多桥航道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的船舶交通流历史数据,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这些数据获得交通流特征,提出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船舶生成模型、队列模型、航路模型和船舶运动模型等;开发仿真系统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仿真实验确定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内河多桥航道交通流仿真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在目前的通航条件下,长江武汉段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与实际的交通流量相比显得非常富余;在安全航速范围内,通过整体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可以显著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航道水深的变化对上行和下行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客货船舶协同动态运行控制技术体系,以经典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游览船运营特征(发船高峰性和航线集中度)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研究区域的实际航道通过能力.游览船发船高峰时期与现有航线规划条件下,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航道通过能力(76艘/h)趋近饱和状态;当过境船到达超过69艘/h时,建议海事相关部门采取“错峰”航行等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客货船舶协同动态运行控制技术体系,以经典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游览船运营特征(发船高峰性和航线集中度)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研究区域的实际航道通过能力.游览船发船高峰时期与现有航线规划条件下,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航道通过能力(76艘/h)趋近饱和状态;当过境船到达超过69艘/h时,建议海事相关部门采取“错峰”航行等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航道网规划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目前航道网规划评价中存在主观影响因素过多,各评价指标权重不确定性等问题,分析了航道网布局影响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航道网规划方案的多目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统计方法确定非定量指标的隶属度,对于定量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则按效益型指标、适中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分别予以确定。对苏州市航道网规划方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客观地给出反映航道网实际情况的量化指标,能够对航道网规划效果作出合理的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林艳  刘利 《交通标准化》2011,(20):169-172
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内河航道建设资金来源及特点,在分析我国现行内河航道建设资金主要筹措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南京航道发展需求,提出了南京内河航道建设资金筹措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航道信息分类,发布标准及发布内容等几个方面对长江干线航道信息指标系统进行分析,汇总各类航道信息发布标准,并对现有的航道信息发布内容需要完善的方面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航道系统作为切入点,从建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数字航道系统的技术路线、数字航道系统的应用及维护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数字航道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利用数字航道系统对航道及水上交通的实时有效管理,极大地保障了重庆市水上交通的航行安全和航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嘉兴内河作为浙北航区的重要组成之一,提高航运信息化程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嘉兴航区现有信息化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嘉兴航区"船联网"建设的设计原则、发展方向和总体构想,同时就船舶-桥、船舶-码头、船舶-通航环境信息感知系统构架进行分析,提出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