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南京地铁1号线列车小交路组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南京地铁1号线在运营时间内、故障事件情况下进行的列车小交路的组织方案、列车底数和运用要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南京地铁宁溧线和机场线贯通运营的要求,空港新城江宁站至无想山站小交路需要支持4/6节编组列车混合运行.为此,信号系统需对车载信号和轨旁信号进行特殊设计,除在轨旁增加混合运行控制设备,并配置不同的车载数据库,实现自动识别列车编组外,还需对不同编组列车的定位、超速防护、对标停车、试车线测试以及站台门联动进行设计,增加混合运行功能,实现4/6节编组列车的安全运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论述地铁小交路运行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对这种运行方式进行了优劣比较,分析其使用注意事项.以南京地铁的一起故障处理事件为例,阐述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单向阻塞条件下的行车交路方案、交路特点、适用条件以及优缺点。结合天津轨道交通2号线的运营实例,对“单侧小交路+单线双方向”、“双侧小交路+单线双方向”2种行车调整方案的组织流程进行分析,探究了2种方案下单线双方向的列车发车间隔,以及行车值班员的工作量。基于上述2种方案提出了列车混跑的优化思路,以期为现场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首班车的正点运营,是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进行探讨,对轧道组织、小交路折返、场段出车作业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原则、行车组织调整策略及行车组织流程.以厦门地铁2号线列车晚出库45 m i n为例,探讨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5月26日,南京地铁S7号线(宁溧城际)开通试运营。宁溧城际是南京地铁第10条建成运营的线路,线路全长30.16 km,其中地下线10.34km,高架线19.82 km;线路北起禄口机场站,南至无想山站;新建9座车站,其中地下站5座,高架站4座。近期采用B型车4节编组,最高运营速度100 km/h。宁溧城际与S1号机场线相连,在空港新城江宁站实现同站  相似文献   

7.
规划城际铁路台温连接线全长54.95km,连接温州S2线、台州S1线。三线运营组织方式相互关联,对轨道交通整体布局和效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采用行车专业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全贯通、部分贯通、独立运营三种行车组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贯通方案兼顾本线、跨线客流,开行跨线大交路和本线小交路列车,但本线两端终点站须进行方案改造。部分贯通方案在工程设计和多元化投资上均留有余地,是较为合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地铁的高密度行车,使任何故障都有可能造成列车阻塞,对运营服务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尽量缩减阻塞时间,根据地铁运营中的常见故障,总结出一些故障处理的准备工作,主要有URM监控员、勾锁器、列车引导员、备用车、小交路运营等的准备.旨在更加高效地完成故障处理,进一步减少故障给地铁运营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胜太路—南京南供电分区内发生的接触网过载电流保护动作跳闸案例,对线路特点、列车牵引特性、实测电流数据及运行图进行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调整运行图错峰组织行车和设置轨道限速削峰组织行车,抑制接触网过载电流的解决措施。同时,将线路、运行图、牵引电机型号、变电所参数、现场实测数据导入地铁直流供电系统仿真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验证,证实两项解决措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客流量的分布及大小交路列车共线运行的特点,以投入运用的车组数最少为目标,建立了列车均衡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得出在运用车组最少的情况下各行车组织参数的设置,包括折返点位置选取、大小交路的行车间隔和周期、列车在中间站的折返时间及运用车组数等。模型考虑了大小交路行车的相互影响问题,在满足行车安全性及线路客流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基于大交路的行车间隔来调整小交路的行车间隔及行车周期的思想,描述了各参数之间的制约关系。以成都地铁2号线为背景,利用本模型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为运营企业的行车组织安排,特别是运行交路设计及车辆配备等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铁施工过程复杂,涉及的安全因素众多,施工风险极高,尤其是并线、割接、下穿线路等施工作业存在较多安全风险。以南京地铁宁和线油坊桥站换乘通道下穿既有2号线油坊桥站折返线为实例,深入剖析施工作业、行车组织、客流组织及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为地铁运营单位应对类似施工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州地铁6号线的客运量和满载率情况,从交路匹配、客运需求等角度分别构建了以大交路开行为基础和以小交路开行为基础的列车交路优化方案。经分析得到了折返点位置选取、折返时间、行车间隔、运转周期等两组行车组织参数,为广州地铁6号线的行车组织提出改进建议,为地铁列车的合理开行和车辆配备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套跑运行时,大交路列车与小交路列车的晚点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文章基于小交路折返站采用站前单渡线侧进直出折返方式,根据列车折返作业流程,分析不同列车不同程度晚点下的行车调整制约点,建立列车晚点行车调整模型,提出相应行车调整策略,为行车调度人员在应对列车晚点情况下高效组织行车提供最佳决策。以厦门地铁3号线为例,探讨列车晚点下行车调整策略应用实施方案,相关研究对大小交路套跑晚点分析及行车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铁5、6号线均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外部填充线。根据建设规划(初、近、远期分别为2016、2023、2038年),初期5号线从体育中心站开始与6号线共线运营至终点李七庄站,近期若运输能力富余,也可以考虑共线运营,远期两线分开运营。对5、6号线的共线运营段即体育中心站—李七庄站进行能力适应性分析。首先介绍5、6号线的编组方案、行车计划、运行交路等;其次检算5、6号线共用的小交路折返站即体育中心站的折返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分别计算了两种情况下的列车最小出发间隔时间;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体育中心站的折返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从近期开始5、6号线已经不能共线运营,两线应分开运营。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轨道交通近期线网规划和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及南延线运营模式的选择,重点从通过能力和车底运用数量两个方面对"卜"形和"Y"形与独立运营相结合这两种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站"W"型折返线为北京地铁9号线列车故障救援困难点。结合北京西站"W"型折返线的信号系统和线路特点,分析其行车组织方式和折返能力,并在保证最大限度地维持区段运营的情况下,提出列车故障情况下的列车救援方案和行车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地铁运营的特点及调度调整的作用.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的实例,分析了各种行车调度调整方式.提出在遭遇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行车调度调整必须遵守"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折返能力和远期发展等主要影响因素,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采用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四种可能的运行大小交路的方案,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运行大小交路的最优方案:小交路路段为中春路站——杨高中路站,大交路路段为松江新城站——杨高中路站。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地铁1号线行车组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根据哈尔滨地铁1号线线路特点和既有客流预测数据,从行车交路、列车出入段、终点站列车折返方式等方面提出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从发生故障时不同区段线路特点和列车故障救援发生地点,提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分段交路运营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实行分段交路、大小交路,运营管理非常复杂.在阐述2号线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基础上,着重对目前分段交路交叉点车站(广兰路站)的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措施进行论述,最终得到2号线分段交路运营实践的经验总结:交叉点车站的行车组织是分段交路运营的重点.制定完备的正常作业规范和非正常运营下的应急处置预案,是确保两个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