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设计速度100~160 km/h,是快速、高密度、公交化的客运专线铁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市域铁路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已开通运营的市域铁路采用的标准规范均不统一。结合市域铁路特点,本文从区间正线最大坡度、长大坡道设置条件、相邻坡段连接、最小坡段长度几方面对市域铁路纵断面标准展开研究,以期为市域铁路项目设计及规范编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区间正线最大坡度可以采用35‰;(2)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或等于3‰时应设置竖曲线;(3)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200 m且相邻竖曲线不重叠;(4)本文确定的市域铁路纵断面标准较我国现行《城际规范》、《线规》、《地铁规范》规定的标准低;最大坡度与日本、法国、德国标准一致,设置竖曲线坡度差较法国、德国规定的标准低;(5)本研究成果对市域铁路线路纵断面标准确定及规范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磨万铁路是采用中国标准建设的时速160 km客货共线铁路,货物列车牵引质量3000t,由2台HXD3C型机车牵引.磨万铁路磨丁—万荣段最大坡度为24‰,在长大坡道区段,上坡道受机车牵引能力限制,下坡道采用空气制动调速时,列车运行速度均明显降低.研究货物列车运行速度受坡度的影响及长大坡道上的货车动力学响应,为磨万铁路货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至尼泊尔跨境铁路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海拔从佩枯错4 600 m急骤下降至加德满都1 360 m,部分地段自然纵坡达50‰及以上,需要采用较大坡度以适应地形。在分析国内外大坡度铁路使用及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地形特点对坡度方案进行分段研究,重点对佩枯错至加德满都段最大坡度方案从运输安全性、运输质量、运输能力和运输经济性等方面综合分析论证。结合长大下坡紧急制动距离的要求,分析客货列车下坡限速,考虑牵引力、制动力、黏着力和车钩强度等限制条件,检算满足长大坡道客货列车牵引、制动安全的牵引质量和编挂辆数,并结合运输需求分析不同坡度方案能力适应性,通过模拟牵引计算比较列车运行速度,计算工程投资、机车购置费和运营费的费用现值,进行经济性比较。综合分析,本项目最大坡度日喀则至佩枯错段暂推荐采用13‰,佩枯错至加德满都段采用30‰。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是介于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交通方式,最高设计速度160 km/h,技术标准侧重国铁制式,运营管理侧重地铁模式。车辆选型采用宽体车和窄体车两种,设计活载采用ZS荷载。各专业技术标准围绕市域铁路功能定位、车辆选型及设计活载进行了专题研究,编制形成《市域铁路设计规范》,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满足市域铁路建设需求提供良好条件。研究结论:(1)建筑限界最大高度为宽体车(5 650+Y) mm、窄体车(5 500+Y) mm,最大宽度为宽体车2 200 mm、窄体车2 000 mm;(2)市域铁路设计活载采用ZS活载;(3)市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可采用国铁CTCS制式,也可采用城市轨道交通ATC制式;(4)宽体车线间距采用4. 0 m,窄体车线间距采用3. 8 m;(5)隧道净空有效面积双洞单线时宽体车设计速度140~160 km/h为39 m~2、窄体车设计速度140 km/h为35 m~2,设计速度120 km/h及以下宽体车为35 m~2,窄体车为28 m~2;单洞双线时宽体车为64 m~2,窄体车为60 m~2;(6)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市域铁路的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蓟县至大港市域快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而目前尚未形成适用市域铁路系统的标准和规范。根据蓟县至大港市域铁路功能定位和客流特点,提出可能的速度目标值方案;对不同速度目标值方案结合规划、总体布局、站间距、运行时分、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分析,实现工程的综合效益最优,提出适宜本项目的速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2009,(1):74-74
为了确保满足未来铁路运量增长的需要,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CP)正在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主要货物运输走廊实施旨在扩展运输能力的Westcap(Western Capacity Expansion)工程。这是CP公司为增加主要铁路走廊的运输能力,制订在未来5~10年内投资5亿美元的最大建设发展规划中实施的第一个工程项目。该工程涉及萨斯喀彻温、曼尼托巴、  相似文献   

7.
市域铁路是解决市域范围交通需求的有效途径。介绍温州轨道交通发展模式,车辆、限界设计、行车组织、车站建筑、桥梁结构、轨道工程、供电系统、信号体系、通信技术等市域铁路关键技术;从运输能力、线路条件、设备技术条件和投资效应等角度,分析市域铁路与中等城市的适应性。温州市域铁路是一种新模式,采取城轨运行模式,集合国铁乘坐舒适度和地铁的便捷性,具有行车速度高、运能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运行干扰条件下的列车追踪运行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铁路长期处于运输能力供需矛盾紧张的局面,优化列车运行、充分利用我国铁路能力,是我国铁路运输组织优化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研究当列车运行受到干扰后,对后行追踪列车运行建立运行模型和算法,并对列车的运行进行仿真,为路网列车在非正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市域快速铁路蓟县至大港段规划建设技术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是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市域南北交通网络布局较为薄弱。随着天津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迫切需要加快南北交通布局及建设;参照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市域快速铁路的发展模式,结合天津市的轨道交通、城际网的规划以及本线自身的特点,初步总结出了市域快速铁路的规划建设标准为设计速度200 km/h的双线城际铁路。  相似文献   

10.
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无线调度语音通信、车载视频监视、列车文本下发、列车运行状态信息监测业务等角度出发,分析市域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业务应用需求。从抗干扰能力、接入机制、移动能力、多普勒效应、综合承载适应性、互联互通等多方面比对铁路、地铁当前在用的移动通信技术制式,结合市域铁路特点并分析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探讨适用于我国市域铁路的移动通信技术制式。提出市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制式选择不应局限于GSM-R系统,采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可在一些城市开展LTE甚至5G移动通信系统的试验和试用性建设。  相似文献   

11.
市域铁路作为都市圈中心城与周边城镇中长距离通勤的公共交通系统,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与多样性选择。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性文件鼓励和发展市域铁路。通过解读国家政策文件精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市在建及规划市域铁路情况和上海市域铁路地方标准等,梳理总结出富有上海市特色的市域铁路建设标准,并结合上海市域铁路自身规划设计实践,提出上海市域铁路特点、功能定位、设计标准及出行时间要求、互联互通、站间距、车站有效长、土建工法、信号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观点,以期为上海市域铁路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市域铁路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的制式选择直接决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工程投资,影响市域铁路网络资源的共享,是工程设计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国内外市郊铁路、城郊快线铁路等技术特点,充分剖析温州的城市现状特征及总体规划,基于温州市域铁路网的构架规模及S1线的站点设置原则,以满足功能定位、工程合理为目的,对市域铁路的制式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市域铁路可供选择的制式有国铁制式和城市轨道交通制式;(2)制式的选择主要可从与规划的符合性、适应项目特点、换乘、后期运营成本、工程经济比较等方面进行分析;(3)温州市域铁路宜采用国铁制式;(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在市域铁路制式选择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市域铁路因具有优化城市布局及串联城市组团等特点,日渐受到国内各大城市重视。结合温州城市特点、新型城镇化建设介绍了温州市域铁路TOD发展理念;从线网规划、建设进展两方面介绍了温州市域铁路规划建设情况;从技术标准、机电四大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温州市域铁路创新实践。温州市域铁路发展经验表明:市域铁路的概念、服务范围、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等,是当前阶段发展市域铁路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保证轨道交通投资科学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地选择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对建设节约、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提高轨道交通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市域铁路制式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以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为例,从线网规划、客流分析、速度目标值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系统制式备选方案;从工程造价、旅客换乘、线网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制式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得出温州市域铁路S3线应选择方案1的结论,即线路采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制式,车辆采用国产交流市域铁路车辆。  相似文献   

15.
四(平)梅(河口)线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线路条件和运输能力均无法满足运输需求,运输成本支出浪费严重。无论从线路的状态、通过能力、技术条件,还是从客货运量、旅游资源及未来的发展看,既有四梅线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运输能力与相邻支线不匹配,以及提高列车速度等问题,对四梅线进行改造。改造后,四梅线的平面及纵断面条件得以改善,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安全强度,使货物运输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快速铁路效益,满足区域城市交通运输需求,既有线提速开行动车组工程项目将日益增多,等级转换点的设置问题也将在设计中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结合既有集包增建二线实施CTCS-2级列控系统工程,针对既有线的实际情况对C0/C2等级转换点的设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等级转换点的设置应在满足线路运输组织方式、尽量提高铁路线路运输能力的前提下必须考虑列车运行速度及制动距离等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及重点城市都市圈的成型,市域(郊)铁路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为降低新建市域(郊)铁路建设及运营成本,实现市域(郊)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新建市域(郊)铁路经济性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当前新建市域(郊)铁路存在的技术标准不完善、工程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再结合相关政策要求,从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降低新建市域(郊)铁路建设及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国内新建市域(郊)铁路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市域铁路轨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刚刚起步,尚不能满足目前市域铁路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以温州市域铁路为依托,结合市域铁路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开展无砟轨道、道岔、减振降噪、无缝线路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扣件、道岔、减振产品等市域铁路轨道核心装备,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域铁路轨道系统设计技术,研究成果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域铁路轨道技术标准体系提供了支撑,对促进我国市域铁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CTCS不同等级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够适应我国大部分铁路线路的实际需求,但其建设、运营、维护成本难以满足我国低密度线路的特殊要求。本文总结了欧洲ERTMS-Regional和美国PTC列控系统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结合ITCS在青藏线格拉段的实际建设情况,分析了我国低密度线路对列控系统的需求和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我国低密度线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该方案能够满足我国低密度线路对于运输能力、建设维护成本、高效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节约用地,减少拆迁成本,同时满足城市景观需求,市域铁路规划时往往需要与市政道路规划相结合,沿线道路按照规划同步提升改造。特别是市政道路的桥梁与隧道,应尽可能与市域铁路盾构区间及车站等共建,统筹施工,以节约项目投资及缩短工期。为此,以某市域铁路的盾构区间、车站为例,研究其与市政道路的桥梁、隧道进行共建,分析并提出特殊节点的共建方案。方案可供今后类似工程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