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昆明东自动化驼峰推峰机车无线遥控电路设计的工程实践,对驼峰“特殊后退”进路改按推送进路设计,使到达场6502电路的技术条件不受影响,并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满足了运输需要。  相似文献   

2.
柳州南站到达场北端岔群是连接柳南到达场和驼峰二推峰线的线路。所有到达车辆必须由推峰机车推送,经过该岔群至驼峰,完成车辆的解体和编组作业。到达场北端岔群单轨条移频机车信号设备,自开通以来,推峰机车到达岔群区段时,常发生机车收不上码,无机车信号显示的现象,干扰了推峰作业,影响驼峰解编作业的安全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到达场联锁逻辑,利用编写的CAD二次开发软件绘制到达场平面图生成站场型数据结构,获取平面数据信息;以信号机为基础,采用DFS搜索算法,遍历所有的进路信息,自动生成进路表;为了及时显示更新结果,设计了通信模块,实时传送到达场联锁机联锁逻辑运算的结果;分析了上位机下发的阶段命令通信格式以及联锁机对命令的处理方法;最后以具体的推送进路和溜放进路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4.
列车进行编组作业的地方俗称驼峰场。南来北往的列车聚集到编组场进行重新编组,才能把不同的货物运送到各自的目的地。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把列车推上驼峰,然后按照重新编组的要求进行提钩作业(列车解体),将各个车辆通过驼峰溜放下来,通过道岔的开合减速后分别挂接到各自方向的车列上。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到达场推峰进路的电路进行分析,讨论既有电气集中电路实现到达场推峰进路特殊联锁条件的原理,并结合现场实际,就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新丰镇站驼峰解体效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勇  王武良  杨学诚 《铁道货运》2011,29(9):6-8,17
简述新丰镇站调车场概况,分析峰顶停车主要原因在于调车计划编制不当、到达场排风作业质量不高、技术作业标准不落实、提钩人员业务不精等,提出提高解体计划编制质量、提高到达场解体列车排风作业质量、改进峰顶摘管器、优化各项作业标准、加强驼峰设备整治等提高新丰镇站驼峰解体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西安铁路局新丰镇编组站站改工程的实施,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经过几个月来的每日3,12,24 h的测试过程后,SAM系统工程的最后关键功能--集中自动控制功能于2009年2月25日、3月1日先后在新丰镇编组站上行出发场(含编组场尾部)、上行到达场投人试运行.集中自动控制功能可以根据铁路局行调、编组站站调的行车作业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对作业指令进行分解,并根据实际作业情况进行指令优化,排解冲突,实时调整指令下达的时机,并将作业指令下达到控制系统,从而实现了接发列车进路、解体/编组调车进路的自动办理,提高了车站的作业效率,减轻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实现了接发车方向、设备状态、外勤作业等关键作业环节的自动卡控,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编组站的运输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确定工业编组站车列推峰最优顺序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工业编组站车列推峰的选定订是人工凭经验来确定,这严重约束了调度信息自动化管理。为了促进工业编组站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文章从人工选定推峰车列顺序主要考虑的到达时间,解体时间,发车时间及编组需要,生产急需这些因素出发,对各因素形成的作业方案进行了归纳,并对各作业方案提出优化判据。为了综合考虑各作业方案以确定最优推峰顺序,文中提出了两种处理方法,从理论上对此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其中一种是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思想,对所有作业方案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从而确定最优推峰顺序;另一种则是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以解体作业消耗和总费用少以及在解体作业时间内发出车辆在站停留的车小时消耗最小为原则,来确定最优推峰顺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继电控制下的驼峰推送进路的弊端,提出了TW-2型驼峰自动化系统中有关推送进路的全新技术条件,技术条件包括实现推送作业的“进路”控制以及结合调车作业计划的自动控制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0.
满足调车作业进退自如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只能进不能退的规则不适合调车作业,调车作业要求进退自如。可采用适合调车后退的进路解锁方式或对调车后退的进路进行补锁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编组站列车解体方案与编组方案的协调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组站列车解体方案与编组方案的协调是阶段计划配流优化的关键,配流方案作为解体方案和编组方案的函数,只有当二者确定后,才能实现列车的配流.分析到达列车的最早可能解体时刻和不同调机作业方式下出发列车的最晚必须开始编组时刻的计算方法.通过定义特征点、时间调整格等概念,可以固定出发列车的解体特征,从而简化编组顺序的调整环节,减少计算量.以先编组出发列车的单个配流方案为主线,采用编组解体双向配流策略,找出合理编组顺序的有效匹配解体方案.根据解体特征和解体序号矩阵,提出解编方案协调优化算法,实例证明该算法可以缩小编组站配流问题的规模,从而快速得出优化配流方案.  相似文献   

12.
工业编组站解体车列选定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敏 《铁道学报》2002,24(2):12-16
分析在工业编组站影响解体车裂选定的各种因素,从解体车列选定的模糊性入手,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各因素从理论上进行定量分析,为工业编组站优选解体车列提出了一种量化方法,对模糊综合评判法中的关键问题权重进行确定,并通过举例对所提出算法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缘起 有如图1所示的局部站场. 办理车列从X1-D34进路,再办理D64-ⅡG进路时,当机车从I G出来,由于26DG与32DG间的绝缘节A距离D64调车信号机太近,车列经常越过该绝缘节后停车,而此时32DG已解锁,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产生如下后果:  相似文献   

14.
1 故障现象 千河站是区段编组站,调车作业十分繁忙.在调车作业过程中发现,有时调车车列按照调车进路的信号显示驶入接近区段时,信号机会突然关闭,由于调车进路的接近区段一般较短,所以会引起调车车列紧急制动.由于此类故障非常隐蔽,在平时试验信号开放时,不易被发现,所以每次故障的发生都很突然,且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15.
列车的解体和编组是编组站的主要任务,解体和编组两道工序是密不可分的,解体作业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编组作业且显得落后。表就货物列车编组作业自动化的问题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榆次站现状,以车站2013年7月能力查定数据为基础,对榆次站各场(站)通过能力及其利用率进行分析,确定榆次站能力限制瓶颈,提出增加Ⅱ场9道;增加到达场、下行出发场联络线;在双推单溜情况下,加强峰尾编组能力;提高机列衔接作业质量;合理组织机车成组转场等提高榆次站能力利用率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CBTC系统中计算机联锁系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在CBTC系统中提供给联锁系统的有关车列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分别从区段检测、进路选排、信号显示、进路锁闭、接近判断和人工解锁、其他运行辅助功能几方面对联锁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编组站到解系统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编组站到解系统列流到达特征,按照列流到达密度界定的1 d内货物列车到达繁忙期、空闲期和普通期3种时段,给出计算编组站到解系统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繁忙期到解系统的通过能力为驼峰高峰解体能力与到达场用于解体货物列车技术作业的股道数之和,空闲期到解系统的通过能力为衔接到达场各方向在空闲期内图定到达的解体货物列车数之和,普通期的通过能力仍沿用现有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出普通期到达解体货物列车待解时间、待检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计算公式。以济南西编组站下行到解系统通过能力计算为例,验证了所给出编组站到解系统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编组站阶段计划自动编制的数学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编组站实际作业流程,将阶段计划自动编制问题分解为配流计划、解体/编组计划、到发线运用计划3个自动编制子问题。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配流计划模型是在满足列车编组要求的前提下,以中转车组在编组站的总停留时间最少为目标,确定出发列车从站存车以及本阶段到达列车中所获得的车流来源。解体/编组计划模型是在车组配流完成后,以晚点列车总数量最少为臼铄,确定列车的解体/编组次序。到发线运用计划模型是在当前股道的配置条件下,以能够完成接发列车数量最多为目标,合理安排图定列车的接发。通过将3个模型合理地衔接.实现编组站阶段计划的自动编制。采用所提出的3个模型建立的编组站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目前已在乌鲁木齐西站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进路调度是铁路技术站阶段计划编制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同时指派并调度到发车场中各技术作业的进路及其开始时刻。引入工作和活动描述调度对象,并定义进路模式,同时囊括进路和时刻选项,将包含进路指派和时刻调度决策的进路调度问题转换为只需指派进路模式给活动的约束指派问题。构建最小化总加权偏移和走行时间,且满足唯一性、时空一致性和资源占用约束的0-1线性规划模型,提出极大关联技术建模复杂的时间一致性和轨道区段占用约束。通过调整调度对象和进路模式的生成规则,拓展标准模型描述更多的运营和安全要求,并设计迭代算法通过求解一系列辅助模型应对标准模型的不可行问题。以某编组站到达场为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