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AMT换挡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及工作可靠等优点。介绍了AMT换挡品质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几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寻求一种可获得最佳AMT换挡品质的方法。AMT按照其对发动机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一、测试目的变速器换挡性能主要指标有换挡频率、换挡成功率、不同挡位的换挡时间和换挡时机等,AMT(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性能指标参照驾驶员熟练操作手动挡变速器的换挡性能,所以,测试手动挡变速器换挡性能在AMT的开发过程中对于AMT换挡性能的改进、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测试手动挡变速器的换挡性能目的就是将AMT的换挡性能提高到手动换挡性能的水平。本次试验是在福田重卡上对手  相似文献   

3.
AMT是电控液动自动变速器的简称,它是手动变速器的进化产物,而EMT自动变速器(图1),是在AMT自动变速器母体上进行升级的产物。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传动效率高、控制功能好、省油10%~15%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奇瑞QQ轿车采用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变速器(0.8AMT型变速器),其传动机构与换挡机构与一般的手动机械变速器基本相同,但其换挡操纵机构却由手动式变为电控液动式。由于离合器也受变速器电脑(TCU)控制,从而也取消了离合器踏板。  相似文献   

5.
针对载货汽车装备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技术需求,提出了不分离离合器AMT技术,并对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换挡和发动机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应用不分离离合器AMT技术的某样车进行了换挡过程试验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重型载货汽车采用不分离离合器AMT技术,可以在保证换挡平顺性的基础上有效地缩短换挡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自动变速器的故障是多方面的。电控系统部分的故障可以通过读取故障码方式查找到故障部位,而要确定换挡执行元件的故障部位就困难得多。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元件包括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等。要准确判断是哪个换挡执行元件存在什么样的故障,可以在理解自动变速器各挡位传动原理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分析故障需要了解自动变速器齿轮变速机构的组成及传动方案,准确掌握各挡位换挡执行  相似文献   

7.
AMT自动换挡变速器在大客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AMT自动换挡变速器的技术特点及在大客车上的应用,指出了AMT自动换挡变速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AMT为研究对象,以实现电控操纵选换挡为目标,设计电控操纵系统试验台。由d SPACE控制变速器试验台操纵机构自动完成选换挡动作,通过运动模拟软件计算和试验验证两种方法获得换挡操纵杆运动过程中操纵杆特定点位的空间位置、速度和定向载荷及其变化率等系列参数。对比验证表明该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对开发AMT操纵系统测试装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发动机数据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错误的数据会造成AMT错误的估算整车质量和道路坡道等,导致AMT换挡时发动机升速、换挡后冲击大等,错误的整车质量或坡道会导致换挡混乱、油耗高等。传统的方法在传动轴上贴应变片测量发动机扭矩复杂且昂贵。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扭矩确认法"。该方法经过具体操作,验证该方法操作简单,测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正>1940年,世界上首款自动变速器诞生,并被装配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奥兹莫比尔上。该款变速器由液力耦合器(即液力变矩器)与4挡行星齿轮机构组成,被称为自动变速器的鼻祖。目前自动变速器的种类很多。按照结构不同,可分为: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A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无级变速器(CVT)和直接换挡变速器(DCT,又叫双离合变速器DSG)。不同种类的变速器有不同的特点,它们  相似文献   

11.
军用重型牵引车在野战下使用条件恶劣.变速器负载大、挡位多、选换挡操纵复杂,大大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对车辆行驶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如果采用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对传统的重型车手动变速器通过电控改进,在车辆基本不改变原车结构和各总成零部件的前提下,将配备手动变速器车辆的离合器操纵总成和换挡操纵等零部件替换为必要的控制和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12.
AMT变速器也称自动变速器,它是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简称。其具体情况就是在传统的手动齿轮式变速器基础上加装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改进而来的。它是揉合了AT(自动)和MT(手动)两者优点的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AMT既具有液力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了原手动变速器齿轮传动的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易制造的长处。它兼具二者优点,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13.
AMT不仅符合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性、动力性等基本性能要求,还能克服手动变速器换挡控制不当带来的驾驶、乘坐体验不佳等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不同行驶路况的变量参数进行识别,克服参数的变化带来的差异性,对其换挡车速进行修正,从而实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智能换挡策略,提高车辆换挡的性能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AMT车辆变速系统及控制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AMT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AMT车辆发动机的电控调节方式。针对评价换挡品质的3项指标、影响换挡品质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AMT车辆换挡过程中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的综合控制及对换挡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AMT换挡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动变速器能够自动进行换挡操作,不需要驾驶员踩离合换挡,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尤其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推出之后进一步推动了变速器自动化的进程。文章在分析了现有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的优缺点之后,根据机械传动原理给出了变速器电控化、精确化的方案。该设备是一种新型的由电脑进行控制的自动变速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换挡操作,同时保证传动的效率。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证明了本套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及耐久性,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16位单片机SAK-C164CI设计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MechanicalTransmission,简称AMT)的电控系统,实现了车辆起步、换挡和发动机供油的自动控制,并在桑塔纳2000型轿车上进行了装车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问题,同时提高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提出一种将行星机构安装在AMT输入端构成的新型自动变速器(N-AMT),并对N-AMT基本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就驻车、起步和换挡过程中行星机构工作模式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根据最大、最小传动比、挡位数和相邻速比的设计要求对N-AMT进行速比初步设计,然后结合AMT换挡和双离合(DCT)换挡各自特点,以动力性为约束,NEDC工况最佳燃油经济性为目标进行遗传算法速比优化设计。利用速比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不同挡位N-AMT方案设计,并根据动力学关系建立整车模型,对N-AMT进行动力性与经济性分析。综合考虑不同挡位数方案的分析结果和变速器结构成本等因素,确定8挡N-AMT为最终设计方案。最后对8挡N-AMT进行台架、起步和顺序换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8挡N-AMT的NEDC循环工况油耗为6.38 L·(100 km)-1,较5挡AMT原型车工况油耗6.95 L·(100 km)-1减少了8.86%;N-AMT可以有效消除部分挡位间动力中断的问题,在30%加速踏板开度下,8挡N-AMT的起步时间为1.55 s,较5挡AMT起步时间1.61 s减少了3.7%,整车动力性得到提高;N-AMT换挡时间保持在1.05 s以内,且换挡平顺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在升挡过程中对发动机以及变速器1轴的减速,使变速器目标挡位齿轮与输出轴同步最终实现换挡,文章设计了一种安装于变速器上的气动制动器。通过对变速器中间轴进行制动,实现减速升挡。安装试验结果表明,该气动制动器满足了在升挡过程中对发动机以及变速器1轴的减速要求。该制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及响应快速的特点,有效提高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9.
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概述及其研究回顾(1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7.2 机械有级自动变速研究状况 机械自动变速器可分为液力自动变速器(AT)~I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动力换档的AT与变矩器一起构成液力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用于牵引和运输车辆,机械换档的(ATM)主要用于机械传动的运输车辆。在液压传动的工程车辆上,AT和AMT均可应用.前者用于单马达驱动系统,后者则用于单马达与多马达的驱动系统。  相似文献   

20.
<正>一、概述AMT是在传统手动变速器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变速器,其结合了AT和MT优点,通过加速踏板和操纵杆向电子控制单元传递信号。TCU(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采集发动机转速、车速等信号,实现最佳换挡规律与离合器模糊控制,对发动机供油、离合器分离与接合、变速器换挡3者的动作与时序自动匹配。江淮同悦车型AMT是在同悦MF514手动挡变速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