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流信息     
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2004年,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比1991年降低2.7个百分点。这一比例意味着我国社会物流直接经济效益在不断增加。国际物流界通常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2004年,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为21.3%,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比1991年降低2.7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  相似文献   

2.
信息     
2008年上半年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3.1%2008年7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08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43.29万亿元。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看,运输费用为127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相似文献   

3.
从提升我国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着眼,应建立交通运输国家云计算信息平台。近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突出地表现在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据世界银行计算,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16.9%,而欧美国家的比率为10%左右。降低物流成本,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  相似文献   

4.
7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08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情况分析。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看,运输费用为127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增幅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3.1%,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水运管理》2008,30(9):27-27
2008年7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08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43.29万亿元。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看,运输费用为127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增幅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例为53.1%,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水运文献信息》2007,(1):20-21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核算,中国物流成本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300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199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24%,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一比例仍然在21%以上。当前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据测算,如果我国物流成本水平能够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即降低到10%左右,则每年可以新增经济效益13000亿元,相当于2004年GDP的增量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水运管理》2007,29(5):40-40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14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比2005年增长13.5%,增速比2005年上升0.6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比2005年下降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上海物流行业协会于去年12月4日成立。业内人士与学者专家以“创新合作与物流发展”为题,探讨如何提升物流业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确保上海“十一五”期间物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5月11日,各大报纸纷纷刊登"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的消息。此消息刊登后,业界一片哗然。众所周知,中国物流费用如此之高,与水路、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港口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很难有大家都认同的合作机制有关。而这其中,水铁联运发展滞后更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物流费用问  相似文献   

10.
《水运文献信息》2007,(1):21-21
今年前三季度,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影响下,我国物流运行也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与上年同期相比,社会物流总规模增长速度略有加快,物流费用(成本)增长速度及与GDP的比例均有下降,物流供求状况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现代物流方式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配送、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增速依然较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据专家分析,目前,我国物流业尚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三高”是指,一是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高。2007年中国为18.4%,而发达国家一般为8%至10%。说明我国物流成本较高,这与产业结构有关,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物流发展的空间很大。二是库存水平高。中国历年库存占当年GDP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左右,库存过高,占用资金多,资金周转速度慢,加大了生产与经营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物流现状与评价(一)中国制造业企业物流现状1.制造业物流快速增长1991年以来制造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3%以上。2.制造业物流是社会物流需求的绝对主体制造业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比例为70%左右,且在不断上升。2005年为74.7%,比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其东 《中国港口》2011,(5):I0001-I0001
<正>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约占全国GDP的18%,比发达国家高出近10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成本约占销售价格的30%~40%,国内商品90%以上的流通时间都用在仓储、运输、包装等环节,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我们的不少商品价格畸高。因此,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一年,进入“新常态”的我国物流业,有一些趋势值得关注。总体运行的大趋势——常态趋稳,动态调整经过连续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物流业增速自2012年以来一路放缓。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分别由2011年的12.3%和13.9%,降为2012年的9.8%和9.1%,2013年的9.5%和8.5%,2014年约为8.3%和8%左右,预计2015年还会延续小幅回落的势头。在总体运行放缓趋稳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物流企业的收入与利润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性的物流热中,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仍存在令人担忧的误区.据资料显示,我国物流总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20%,而该比率在1997年的美国约为10.07%,1999年的日本约为8.09%,有人据此简单推测,假如中国也能像日本那样推广现代物流,使工商企业外购物流为自己服务(日本外购物流的工商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当我国物流业发展到与日本相当的水平时,可使物流成本占GDP的百分比降一半达到10%,那么一定有10%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珠三角沿海港口主要腹地经济、贸易增长变化和重点产业产品产量变化等基础上,系统回顾港口货物吞吐量、分重点货类吞吐量及其结构性变化特征。基于未来珠三角区域经济、贸易、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判断,针对不同货类特点及适应性,综合选择采用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曲线拟合、货运强度、弹性系数等多种预测方法,对珠三角沿海港口货物和分货类吞吐量进行分析预测。预计未来,珠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2025年货物吞吐量规模在17.0亿t左右,2022—2025年期间年均增速在4%左右,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将达0.7亿TEU,2022—2025年期间年均增速在3.2%左右。  相似文献   

17.
物流信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2004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可达38万亿元,增幅在30%左右.社会物流增加值增长84%左右。物流业呈现发展速度加快,企业成长加速,市场竞争加剧,基础工作加强.政府推动力度加大等五大特点。200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与物流相关的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8.
正物流作为港口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始终备受关注,而如何帮助物流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问题。11月23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例行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国43个规模以上港口建成了集疏运铁路,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不断提高,一半左右的重要港区接入了高等级公路。近年来,多式联运取得了初步成效,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完成250万标箱,同比增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全球港口增长呈现"弧顶区域"态势,总体增速仅维持在1%左右。预计2016年全球主要港口将遇增速拐点,面临零增长挑战2015年,全球港口增长呈现"弧顶区域"态势,总体增速仅维持在1%左右,各大港口货物与集装箱吞吐量多现负增长格局,即便在国际煤价、矿价、油价大幅跳水的刺激下,大宗散货海运量也仅勉强维持正增长。全球经济整体依旧疲软,全球贸易仍处于不景气状态,预计2016年全球主要港口将遇增速拐点,面临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急剧下滑,2008年最后两个月的GDP增速已降到7%以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从上半年的8%左右猛然降到2%左右,进出口贸易出现了较大的负增长,11月份电力竟然出现了9%的负增长,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物流指数MPI从8月份起就进入衰退区域。这种急剧下滑的局面与欧美日等国完全相同,只不过迟到了几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