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最近,一则关于"可燃冰"的新闻红遍各种媒体。同时,再加上有媒体爆出的一辆汽车加100升可燃冰能跑5万公里的"乌龙事件",更使得可燃冰备受关注。那么,未来可燃冰到底给能源界带来怎样的变化?中国造船人如何看待这一新能源,以及如何助推早日实现可燃冰商业开采?造船界需关注海洋能源新动向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的  相似文献   

2.
白麟 《航海》2002,(3):19-20
1927年的克里米亚大地震期间,发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大海起火了。火焰直冲云天,海面出现一座高达数百米的火焰山。人们很久以来都认为,硫化氢引发了这场火灾,但后来认定,这种气体在深水中的含量极少,并不具备那么强的爆炸力。 近百年来,黑海一直是科学考察的对象。对它的科学实验工作不计其数,但不解之谜依然比比皆是。一个谜中之谜就是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这种物质在低温和40多个大气压下才是稳定的。可燃冰拿到水面立即融化,同时甲烷开始燃烧。 如果能将可燃冰从海底开采出来并运到地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12,日本资源能源厅宣布,"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当天上午从爱知县附近渥美半岛近海开采出"可燃冰",这是全球首次成功在海底开采出"可燃冰",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消息一出,"可燃冰"开采再次成了热门话题,这不仅显示出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而且必将刺激其他各国加速对"可燃冰"开采的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世界各国为了争夺石油尔虞我诈,不惜撕破脸皮,甚至大打出手,充满了杀戮和血腥。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在苦苦寻求一种能代替石油、煤以及天然气的新能源,因为这些能源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将会被人类耗尽。 可燃冰的适时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有专家说,21世纪将是可燃冰的世纪。因此,世界各国围绕着可燃冰的一系列争夺也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对此,中国准备好了吗?可燃冰真的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5月18日,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天然冰)试采成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什么可燃冰的试采成功引起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群众的强烈反响?我们是否已经迎来了"可燃冰时代"?在可燃冰开采这条路上,我们已经走了多远,还有多远的路需要走?  相似文献   

6.
正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主要由甲烷构成,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因而被认定为一种新的海洋清洁能源。图1是全球有机碳含量的分布情况(数据来自中国报告大厅),天然气水合物所含有机碳占到全球总有机碳量的一半以上,可以看出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目前探查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存在于两种环境条件下,即深海海底和陆上永久结冰带。据专家预测,深海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约为(1~5)×1015m~3。日益枯竭的能源、不  相似文献   

7.
李赪 《中国船检》2012,(6):48-49,105
5月26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海洋调查船“海洋六号”在南海北部区域对可燃冰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目前,取样条件已经具备,计划明年开钻。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公认的“后石油时代”首选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储量令人惊讶。如果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得以突破,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将成为现实,并为海工装备业、造船业带来潜在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8.
国内海事     
正中国首次试采海底可燃冰成功"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2017年5月18日,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作业的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宣布。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这对于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天的仪式上,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读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贺电。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部近日透露,我国今年首次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高纯度新类型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分布面积55平方公里,控制储量相当于1000-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深藏于大洋底部,目前尚无技术对其进行商业开采,大规模开发可能要在2030年以后才可实现。
  国土资源部下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经过近四个月的勘探,通过实施23口钻探井,钻取了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直接内部重整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对象,主要抓住研究对象的稳态特性,以尾气组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着重分析电化学反应对甲烷直接内重整效能的耦合影响。结果发现,甲烷平衡转化率受甲烷流量、水碳比、压力变化的影响不是很大,仅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而氢气平衡转化率在不同甲烷流量、水碳比、压力及温度下的差别比较大;在电池放电电流增大的过程中,甲烷平衡转化率与氢气平衡生成率均有所提高,后者更为明显。电化学反应对甲烷直接内重整效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Pd/Al2O3催化剂,以甲烷为实验气体,详细考察了空速、温度、甲烷浓度等反应条件对该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浓度的甲烷,催化剂在350 ℃时活性达到75.3%,完全转化温度T99为400 ℃;温度、空速、甲烷浓度均对催化剂的活性产生影响,温度越高、空速越低、甲烷浓度越高,催化剂活性越好;在低浓度甲烷条件下,原料气中的氧气浓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较小;在20%O2/N2气氛中活化催化剂,其活性高于在纯N2气氛中活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船舶替代能源的发展与展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上海造船》2010,(4):39-41
从宏观角度对能源形式进行溯源,指出了船舶和海洋结构物对能源应用的特点,并对各种可能用于船舶和海洋结构物上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海流能、可燃冰、氢气能、核能、生物柴油等新能源的进展和利弊进行分析和展望。最后对传统能源的集约化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生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某水厂的水为试样,研究了反应时间、水中有机物浓度、反应温度、pH、氨氮浓度和溴离子对三卤甲烷消毒副产物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氨氮对三卤甲烷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外,其它的影响因素都有利于三卤甲烷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某水厂的水为试样,研究了反应时间、水中有机物浓度、反应温度、pH、氨氮浓度和溴离子对三卤甲烷消毒副产物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氨氮对三卤甲烷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外,其它的影响因素都有利于三卤甲烷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修船》2001,(3):40
在海底以下1 000 m的深处,地质学家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甲烷水合物,它是由滞留在结冰晶体中的甲烷气分子组成的像冰一样的物质。据估计,这些冰晶体中的甲烷气含量,要比地球上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中碳的含量要多出1倍以上。更乐观的估计是,这些海底冰块中甲烷气的含量,与两极地区永冻冰和永冻土中甲烷气的含量加在一起,可能达到20万亿吨。 (官新供稿)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认为,21世纪,波能、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将成为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再生能源。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千瓦。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发电厂已运转8年。美、英、印度等国家已建成几十座波能发电站。  相似文献   

17.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日前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同行利用声呐等手段探测到北极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气泡,从而证实了全球变暖会使海底释放大量甲烷的说法。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甲烷可能会反过来加剧全球变暖。分析显示,这一海域的水温在过去30年里上升了1摄氏度,导致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出甲烷,以气泡形式浮上水面。  相似文献   

18.
科海拾贝     
《航海》2008,(4)
可潜6000米海底寻可燃冰的机器人德国基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能下探到6 000米深海底的新型机器人(该型价值320万欧元)。它是一种高功效潜水机器人,能够下探到6 000米以下的海底,拍摄照片并采取标本。据称,它属目前世界上同类产品中最  相似文献   

19.
占海洋3/4的深海(国际上定义为水深超过1000m)是一座广袤无垠、蕴藏丰富的宝库: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铁、钨、铜、金、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资源,海底裸露着铁锰结核、热液硫化物和生物基因资源。开发深海资源是解决陆上资源枯竭的主要途径之一。二十一世纪,随着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10月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艘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综合调查船在武昌造船厂命名下水。 这艘被命名为“海洋六号”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是武船为广州海洋地质凋查局建造的集多学科、多技术手段于一体的远洋调查船,将主要承担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质源调查任务,兼顾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