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勇  袁忠庄  周江 《汽车技术》2012,(6):24-27,61
在低于-30℃的极端低温条件下,对装有驻车加热器的某柴油机进行了冷起动试验,并对其出现冷起动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使用驻车加热器后对电控发动机ECU冷起动控制参数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与柴油机原有进气加热器未能实现合理的工作协调,对此提出了对电控系统硬件和软件控制策略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经过改进和对冷起动控制参数进行重新标定后,该柴油机冷起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冷起动过程喷油系统的控制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起动性能是柴油机重要的使用特性之一。与机械式喷油泵相比,电控喷油系统可使柴油机冷起动过程自动化和冷起动混合气状态最佳化。从柴油机冷起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冷起动燃烧过程和喷油系统的最佳控制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最佳冷起动过程的电控喷油模式。设计了冷起动控制器,使柴油机能自动地与变化的起动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进气预热对电控柴油机起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装备BOSCH公司生产的VP37电控分配泵管理系统的CA498Z型电控柴油机为对象,试验研究了进气预热对电控柴油机起动性能的影响。得出了进气预热在电控柴油机起动过程中对转速、起动时间、HC排放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35℃的低温试验环境下,冷冻柴油机、电瓶、柴油等相关试件并保温,研究了起动液、酒精喷灯、"起动液+曲轴箱空气加热器"、"进气预热器+电热塞"等起动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喷起动液和"起动液+曲轴箱空气加热器"的辅助起动方法可使左进气温度、右进气温度、气缸盖温度有一定的升高,但不能辅助柴油机起动成功;酒精喷灯加热油底壳增加了润滑油的流动性,减小柴油机起动的摩擦阻力,从而促进了柴油机成功起动;"进气预热器+电热塞"同时加热进气的方式确保升高并维持进气温度,促使柴油机成功起动。进一步分析可知,进气加热和润滑油加热的方法更利于柴油机的低温起动。  相似文献   

5.
阐述进气加热对发动机低温起动的重要意义,介绍电控发动机对进气加热的应用,对博世电控系统的进气加热控制予以概述;重点描述进气加热系统的检测,并在潍柴电控发动机上对进气加热系统的控制逻辑及检测策略进行验证;详细分析进气加热过程及加热效果。  相似文献   

6.
火焰进气预热起动装置是国外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柴油机低温起动装置。它是利用电能加热预热塞点燃柴油形成火炬,对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气流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GD—1电控柴油机控制系统,针对发动机冷起动中的预热格栅装置,制定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对分阶段预热的持续期计算、预热使能条件的判断以及预热指示灯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设计了预热指示灯控制等关键部件的控制逻辑算法。基于V型平台,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先编写了预热控制的策略框图并进行了离线仿真;通过Targetlink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将Simulink模型生成C代码,并集成到已有的GD—1柴油机电控单元(ECU)中,在硬件在环(HIL)试验台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GD—1电控柴油机控制系统中实现了辅助柴油机冷起动的预热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分析研究了两种选型方案中的电热进气预热装置对柴油机起动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选型结果。在我国北方的部分地区,冬季严寒条件下的环境温度常常低于-25℃。做为整车中最重要的部件一发动机,必须具备在-25℃仍能顺利起动的冷起动能力。良好的冷起动性能是一款车辆和柴油机能否被市场接受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也是产品开发和验证的重点和难点。柴油机冷起动性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柴油机靠压缩自燃,其使用的柴油粘度大,蒸发性差,自  相似文献   

9.
进气预热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动力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某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自行设计了柴油机进气火焰预热系统。利用基于时间的瞬时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了瞬时转速和缸内燃烧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不进气预热和进气预热条件下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系统后,进气温度升高了18.5℃,柴油机起动过程中转速升高率增大,起动时间明显缩短;输出扭矩增大且波动明显减小;各个循环的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且波动减小,燃油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其着火过程中发生后燃、循环失火的概率明显减小,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极大地改善了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某柴油机性能优化与装车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某柴油机装车使用暴露的性能和可靠性问题,进行了柴油机性能优化研究、动力舱冷却系统测试分析以及相关部件改进研究。通过柴油机性能优化,影响装车使用可靠性和机动性的柴油机排气温度得到大幅度降低;通过减小增压器转动惯量,柴油机动态响应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采用水—空中冷冷却系统,解决了原空—空中冷冷却系统进气阻力大,严寒地区使用冷起动进气过冷,大负荷使用存在热冲击和燃烧室部件烧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电控柴油机传感器失效时的状态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相应的状态转换算法,初步分析了应急喷射控制逻辑,并在一种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得出的算法可用于传感器失效时,柴油机应急喷射控制时序的设计,以及喷射控制软件的编写。  相似文献   

12.
应用正交设计法对电控柴油机控制参数影响作用进行显著性分析研究;阐速了正交设计方差分析的具体方法;设计了具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表,得到了标定工况不同方案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通过交互作用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获得了喷油提前角、进气门开启时刻、排气门开启时刻以及三参数两两交互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并对标定工况下参数影响显著性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13.
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调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调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电喷柴油机的控制模型,并对PID控制和自适应控制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于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宏桥  李骏  刘巽俊 《汽车工程》2000,22(5):350-353,345
为了达到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车用柴油机排放的要求,结合中国目前的柴油机发展状况,开发了可变预行程泵的电控系统。本文进行了可变预行程泵的电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电子控制单元(ECU)软件的开发,针对CA6110柴油机对电控可变预行程泵进行了匹配和标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的良好的综合性能,它的应用为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改进提供了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轿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控单点二甲醚进气管气态喷射系统,在捷达SDI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柴油混合燃烧的试验研究.在发动机工作范围内对二甲醚-柴油的混合燃烧比率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二甲醚-柴油混合燃烧掺烧比脉谱.在轮毂试验台上对改装后的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轿车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降低商用车的燃油消耗和CO2排放,开展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某直列4缸电控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以发动机水温为反馈,对发动机水泵、节温器等电控冷却系统零部件进行综合调节,实现快速暖机升温以及正常行驶中发动机水温恒定在最佳温度,并通过优化VGT,改善燃烧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将冷却水温控制在各工况所对应的最优冷却水温附近,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可以降低柴油机油耗3.51%,充分验证了智能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电控单元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 ,包括抗干扰设计。通过将共轨蓄压式电控喷油系统与 115 0G单缸机的匹配试验 ,验证了电控单元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8.
车用电控柴油机控制Map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位置式电控燃油分配泵电控单元的设计基础上 ,对发动机工作Map数据的建立和优化作了研究 ,并将该电控泵与江西五十铃 4JB1发动机进行匹配试验。利用电控的优势 ,通过改变发动机的油量Map和提前角Map从而控制油泵供油量和喷油正时 ,改善柴油机的稳态精度和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