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上海首个大面积屋面雨水利用系统,将在世博会核心区域诞生。根据相关规划,世博会浦东场馆区市政用水系统将采用“双水源”,即屋面雨水和黄浦江水源。该雨水收集系统建成后,仅屋面雨水利用量预计一年就可达10.97万m3。  相似文献   

2.
结合无锡某厂区的防洪和雨水利用,根据厂区的地形、建设方案和市政规划,分析内涝的产生与山体洪水的威胁,计算排洪沟的尺寸,进行防洪和山体雨水利用设计,年可收集山体雨水量约4 711 m~3。通过年均水量平衡计算,厂区屋面年雨水收集量17 812 m~3,除满足景观及绿化用水外,有10 245 m~3可用于生产用水,使厂区径流系数减少52%。逐月计算水景、绿化、雨水收集及雨水处理系统的水量平衡,年可以收集利用22 523 m~3雨水,节约水费10万余元。  相似文献   

3.
选取屋面、主干道和高架道路等不同下垫面,通过现场采样测试和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各自的雨水径流产汇流规律。结果表明:屋面雨水径流的初始冲刷效应不明显,且污染物浓度较小,建议对于此类屋面不采用初期雨水弃流措施;而城市主干道路和高架道路雨水径流存在较为显著的初始冲刷效应,建议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屋面雨水利用的作用、处理工艺的分析,并指出了屋面雨水利用技术推广的局限性和将来大力推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10-114,16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扩展。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连串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日益重要,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应运而生。该文介绍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是一种成本低、实施便利、见效快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的调整,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道路路面的雨水先通过道路雨水收水口进入地下盲沟网路,达到雨水过滤、绿化灌溉、绿化储水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乌鲁木齐市雨水没有专门的收集系统,基本上与污水合流,对雨水现状的收集利用没有统一的管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水的问题,它还可以减轻日显巨大的自来水的供水压力、路面积水等问题。对水土流失、河水污染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雨水利用备受关注,虽然雨水利用方式和效果多种多样,但都需要将雨水单独收集后进行利用。通过对雨水利用工程与城市排水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旨在提倡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建立雨污水分流制度,促进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潜力分析与收集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利用的潜力,借鉴云南省宣威市农村雨水收集工程,将庭院雨水收集工程应用到公路雨水收集工程中,说明了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利用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保护水源、雨水渗透利用、生活用水和灌溉利用4种主要公路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降雨量大,种植屋面结构荷载大,屋面雨水无法迅速排走,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如果存在渗漏等情况,会给经营者带来经济损失,严重者还会因为负荷增加导致结构坍塌,从而造成重大人身和财产损失.通过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节点等方面介绍种植屋面虹吸雨排系统的关键技术要点,保证虹吸雨排的施工质量和应用效果,为后续同类型项目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段晓东  钱玮 《交通科技》2011,(Z2):164-167
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结合无锡市清晏路雨水收集再利用方案的设计,对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了目前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雨水利用是当今雨水规划必须面对的课题。不同形式的雨水排水系统对水体水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直接影响雨水能否合理利用。在本次东营市雨水规划编制中针对该市对雨水工程的要求,重点关注了雨水利用问题,并围绕该市雨水水质能否达标排放展开了讨论,可供类似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雨水管理,并指出雨水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是建设节约型绿地的重要内容。上海辰山植物园对雨水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综合利用,在没有增加任何蓄水设施的情况下,已基本做到了植物园雨水的零排放,真正达到了建设节水、节能、环保、节约投资的节约型绿地的目标。同时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上海地区绿地中"雨水管理"的概念,采用生态途经和措施控制雨水的径流和污染,减少对城市管网的冲击,并最大化地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分类,探讨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特别对上海市城市雨水利用的相关研究和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雨水利用应与生态小区建设相结合、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观点,使雨水资源在源头得到资源利用,在末端得到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4.
俞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219-222,330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集汇水、过滤、灌溉、储水和自动排水功能为一体的道路雨水资源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快速路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形式。对地下快速路排水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设计标准的选取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雨废水收集系统、雨废水泵房的设计和防汛设计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郊野公园设计过程中需在系统性生态理念指导下,根据项目内的水系和地形条件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结合实际项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回用,达到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经案例分析水量平衡体系、实现了良好的雨洪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补水优先取自项目内收集回用的雨水,实现局部生态循环补水。在汇水坡面整齐、水塘较多的项目背景下,进行局部水系规划,建立一个清晰的标高体系,并且分析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方式,通过水平衡计算分析雨水资源优化利用效益,提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排水系统末端建设雨水泵站及调蓄池是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同时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雨水泵站和调蓄池开始采用合建的形式.现以上海市某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合建设计为例,分析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形式的选择,详细介绍工程设计方案及建成后的运行模式.该泵站设计流量22.2 m3/s,调蓄池设计规模11 000 m3,结合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泵站及调蓄池选用"平铺设置式"方案.针对项目建设用地小、周边环境复杂、景观要求高的特点,将各构筑物同基坑进行集约化布置,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建设一座花园型、海绵型泵站,并结合水力模型、BIM等新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此案例可为其他雨水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家高度重视水污染工作,面对城市排水泵站的放江水质差的问题,上海规划新建设一批初雨调蓄池。泵站及调蓄池的设计应在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充分对调蓄池内雨水处理和回用、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土地等方面思考。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全地下排水泵站及初雨调蓄池为例,通过泵站海绵化改造、调蓄雨水就地处理、回水全面利用(喷泉景观补水、绿化浇灌、道路清洁)、景观提升开放等全方位改造,探索城市排水系统末端设施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维护自然水文循环环境的角度出发,所有城市都有必要对因不透水地面增加而产生的流失雨水进行拦蓄;从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角度出发,所有缺水城市都有必要直接或间接地对雨水加以利用。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通过蓄滞、强化入渗等手段对城市雨水进行综合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