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辽河油田稠油管道的腐蚀原因,阐述了稠油管道防腐保温技术的关键问题及防腐保温的质量控制。通过对辽河油田稠油管道腐蚀原因的分析,介绍了稠油管道采用的防腐保温技术。通过技术的应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管道防腐保温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管输原油最低进站温度常用于确定管道设计最小输量,分析管道的流动安全性,一般按照规范执行。但对于高黏稠油,现行标准规范均未明确最低进站温度的取值。因此,以新疆油田6种稠油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稠油最低进站温度确定方法。从原油黏度随温度的递增幅度、稠油拐点温度、稠油活化能递增温度点3个方面分析稠油的黏温特性,通过对比分析,推荐以稠油拐点温度作为进站温度的初始值,再结合正常输送及停输再启动工况的水力计算结果,对该温度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3.
稠油热采注汽管道采用的保温材料种类很多,但保温效果均不理想,热损失大,平均热效率只有93.77%。因此,保温材料的选择是提高保温热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新型防水珍珠岩制品在稠油热采注汽管道上的应用,它并指出其管道保温热效率可达95.42%,对稠油热采注汽系统的节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油-水两相流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细管式流变仪对含水稠油流变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以及不同剪切率下的流变规律和计算方法。在实验范围内含水稠油为非牛顿流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流变指数增大而稠度系数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流变指数和稠度系数不断减小。含水稠油的温度在90℃以下时,其n值都小于1,此时含水稠油的流变特性为假塑性流体,而且,温度越低,n值越小,表示含水稠油的流变特性偏离牛顿流体特性越远,假塑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稠油流变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庆油田稠油开展流变特性实验研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作出其黏温曲线和流变曲线,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确定稠油的流体类型以及牛顿流与非牛顿流的转变点,总结出稠油流变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稠油的高黏性、易乳化等特点及容易造成管道等生产设备的堵塞、高能耗等技术难题,加快稠油降黏新理论的研究成为解决稠油安全经济输送、降低稠油生产成本的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稠油管输减阻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同时,探讨并总结了稠油冷采中产生的泡沫油流使其采收率提高的原理以及泡沫油流的组成,提出了应用泡沫油流改善稠油的流动性的思路,对提高稠油的管输效率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稠油降黏集输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几种常用降黏集输方法(包括加热降黏、乳化降黏、低黏液环输送和掺稀输送等)的降黏原理及优缺点,并介绍了各方法的发展情况及应用现状。针对稀释降黏法,利用液化石油气(LPG)替代部分重稀释剂的稠油降黏方法更经济有效。通过对几种降黏输送方法的综合比较,认为采用化学降黏方法在稠油降黏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最后指出研制多元复配型高效降黏剂,研制高效(既降凝又降黏)的降凝降黏剂及利用各种方法的复合技术进行降黏将是稠油降黏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稠油掺稀集输系统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二联所辖稠油油井多采用掺稀降黏的集输方式,稠油集输的效率成了影响油田高效经济开发的主要问题.文中围绕"节能降耗"的研究目标,针对塔二联稠油掺稀集输流程,以系统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井口掺稀油量和所掺稀油的温度作为决策变量组合,建立了稠油掺稀集输系统生产运行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并用VB语言编制稠油掺稀集输系统生产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容积法,建立伴热稠油管道停输过程的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焓-多孔度"技术,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伴热管与稠油管同时停输及稠油管道单独停输两种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考虑了析蜡潜热对温降的影响,得出了不同时刻管内原油凝固区、混合区、液油区的位置及温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稠油固化过程基本相同。稠油管道单独停输时,管内原油温降速率比双管同停温降速率略慢,但在一定时间内相差不大。随着停输时间的延长,两种情况下管内稠油温降速率变化明显,说明伴热管对稠油管道短期停输影响不大。文中给出安全停输时间,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稠油集输自动测控系统,并阐述了系统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球形补偿器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在稠油热采注蒸汽管道上的应用情况,并对球形补偿器的使用进行了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进口的委内瑞拉重质稠油到岸后管道输送的需要,需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技术的调研,介绍了重质稠油长距离输送可采取的工艺方式;针对管输重质稠油的特点,提出了在工艺方式选择、设备的选择、输送方案的确定等方面应考虑的关键技术点。以华东地区某管道为例,对委内瑞拉稠油到岸后,与沙特轻质原油进行掺稀输送的运行工况进行了计算,确定了冬季安全输送的稀油掺入比例为不低于4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塔河油田稠油与凝析油混输导致沥青质产生的机理,对凝析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掺比下混合油的黏度和相的变化,并对自制沥青质抑制剂进行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凝析油中主要是小分子的轻烃,碳数主要为C6~C11,由于稠油与凝析油极性相差太大,形成的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导致两者不混溶;随着凝析油的增加,混合油的黏度大幅降低,分散在凝析油中的稠油重组分极易沉降;当混合液中加入3%以上的沥青质抑制剂时,沉淀物抑制率达到90%以上,可以实现稠油与凝析油的混输。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输油管道的特点及减阻技术的应用现状,并以辽河油田重稠油的着重阻输送问题为例,采用RV2旋转粘度计测定与室内模拟环道减阻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若干种国产减阻剂进行了筛选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乳化降粘技术解决超稠油管道输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凝点高、密度大、粘度大的特点,并结合起稠油乳化作为燃料油应用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管输方案。经过认真的和试验研究,给出了超稠油乳化的科学配比,提出了超稠油乳化降粘是实现超稠油输送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稠油掺稀后混油黏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输送是传统的稠油降黏输送方法,因其工艺简单,降黏效果在管输过程中较稳定,一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稠油中加入稀油后其混油黏度又是一个难点,混油黏温数据是摩阻计算的重要参数,是输油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性对水力计算结果至关重要。对混合原油的黏度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以及计算图表,且大多是利用实验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得到的,每种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通过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得出稠油掺入稀油黏度计算需分段选择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苏丹某油田是稠油为主力区块的油田,油品密度大、含蜡高、倾点高。站内脱水工艺为两级分离,两级换热的三相分离器热化学分离。投产后由于产量增加,原油含水率上升,运行参数发生了变化。文中通过对站内工艺流程和原油物性的分析,提出了调整流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海底管道外输,高温高压下屈曲变形是关键问题,会造成管线无法正常运行,甚至破坏。通过调研国外高温管道案例,从设计和安装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法。结合渤海某稠油油田稠油热采,提出了高温热水输送单层管、双层管和高架方案,从温度、成本、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选,给出了各方案的适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稠油采用加热输送的方式,通过对多种加热炉的比选,相变加热炉具有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可做为稠油输送的加热设施,并对其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表明,该设备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该产品在油气集榆、处理等需要加热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盘锦-锦西输油管道建于1974年,随着辽河油稠油的大规模开发,外输原油的物性不断恶化,首站的输油工艺由原来的先泵后炉工艺改为先炉后泵输油工艺,充分利用进站余压,提高进砂温度,从而提高了外界外输泵的外输能力,经测算,每年可节约动力费用366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