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山舰沉没前遭受过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扫射,舰体损伤严重,沉没后又人为毁损,因沉没年代较久,增加了整体打捞的技术难度。我们认真分析整体打捞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题,以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采用“双驳抬撬”法,经过历时99天的艰苦作业,缍整体打中山舰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山舰”打捞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报、刊报导亦有几年了。本文就“中山舰”打捞的一些基础技术问题谈些看法,供关心此事的一些部门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航海》1996,(3)
今年是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五十八周年。1938年12月24日,中山舰在武汉大会战与日机激战时和近百名将士殉难于武昌金口。湖此省政府、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实施的“中山舰”前期打捞工作日前正在紧张进行。 经过重庆、广东、上海等多家打捞机构提供的方案反复考核、论证后,湖北省政府将此重任交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实施,并于去年12月获国务院批准同意。 1月16日下午,重庆打捞公司总经理李光辉率五十余人打捞队乘船抵达沉舰现场抛锚定位,17日开始作业。该公司有一套完整的机械设备及相应技术。前期  相似文献   

4.
《水上消防》2014,(5):44-45
8月26日,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在小万山岛附近海域一举将沉没了一年的57000t级散货船“夏长”轮整体打捞出水并拖至安全水域。该项目刷新了世界散货沉船整体打捞的吨位记录,成为迄今最大吨位散货沉船整体打捞工程。  相似文献   

5.
《广东造船》2015,(1):48
2015年1月29日,太仓"11·8"事故沉船"新锦盛"轮被成功打捞出水,太仓黄金水道通航秩序恢复正常。此次打捞作业是长江航段有史以来第一次对船长达120米的沉船进行整体打捞作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沉船"新锦盛"轮船长119.8米,2014年11月28日因碰撞事故在长江#6-#7号浮之间上水主航道沉没,事故中6名落水人员全部被太仓海事局救起。该轮沉没时满载黄沙,沉没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各界人士对沉没在湖北金口近的中山舰艇将进行打捞、修复的消息,大加瞩目,国内已有几家报纸先后进行报导。本文就中山舰的建造过程、舰的主尺度、武备情况、舰的改名始末,以及中山舰所经历过的“护法运动”、“广州蒙难”、蒋介石发动的“中山舰事件”和抗日初期的“武汉保卫战”等重大事件的过程,一一作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1989年4月,苏联“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因发生事故,沉没于挪威海岸以北数百海里的挪威海深处,69名艇员有42人死亡。该艇沉没后,借助苏联科学院和海军的考察船、救生船、载人探测器等各种技术设备,探测到该艇沉没于水下1655米处,艇外壳受到某些损伤,但经计算估计,艇的耐压壳体没有受损,而且还有足够的强度可以保证整体地打捞出水。该艇在水中的全重为4300~4500吨,考虑到海底对艇体的吸附力,总的打捞提升力应约6000吨。打捞“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  相似文献   

8.
在发生海上事故造成船舶及随船货物沉没的情况下,通常船方和货方会相互推诿打捞清除责任,甚至出现无人打捞的现象。然而当随船沉没的货物仍有较为可观的剩余价值时,货方却往往十分愿意承担沉货打捞清除责任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形下,易出现船货双方争夺打捞权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具体案例,围绕沉船沉货打捞中货方打捞权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就"准商业打捞"下船、货双方的打捞权问题提出见解,即船方应被认定为负有打捞沉船沉货的责任主体或行政相对人。  相似文献   

9.
孙权  刘玉宝 《中国海事》2013,(3):F0003-F0003
3月7日上午9时,沉没江底近270天的“长庆16”轮在镇江海事局现场海巡艇的维护下,江苏海洋和江苏亚龙打捞公司所属的3台巨型工程船共同作业,船首终于浮出江面,标志着长江江苏段水域最大规模整体打捞行动试吊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17,(4)
2017年3月22日,沉没1 077天的"世越"号在上海打捞局590天的紧张施工下缓缓浮出水面,举世瞩目。以侧卧的姿态从44m水深整体打捞出水重达万吨的沉船被称作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在"世越"号打捞项目最关键的船头起吊过程中,为了建立足够的浮力,除了在难船外部安装橡胶浮筒、钢质打捞浮筒等助浮设备外,新发明的内置柔性气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试验的角度对内置气囊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沉船强制打捞系指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后沉没,对海上航行安全、生产作业、海洋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利益构成危险,沉船所有人在主管机关限定的时间内不履行打捞义务,主管机关依法强制其打捞清除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10日,经过烟台打捞局12艘"参战"船舶和200余名职工16天的努力,沉没在距烟台港12海里烟台2号锚地附近海域的"畅通"轮艉段,被成功打捞出水.至此,沉没两年之久的"畅通"轮全部打捞出水,彻底解除了沉船对烟台港航道和附近海域的安全隐患.惊喜之余,不少人仍有疑问,"畅通"轮为何历经两年,才被成功打捞出水?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1989年4月,苏联海军一艘现代化的“迈克”(m)级核潜艇“共青团员’号(7900吨)在挪威近海沉没。挪威政府为此向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世界舆论也为之哗然。这艘沉没的潜艇是苏海军1984年以后才服役的一艘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由于目前该级别的潜艇尚无第二艘,所以苏海军急切查明事故原因,并公开招标打捞这艘横卧在水下1600米处的核潜艇。为了获得该潜艇的打捞权,在苏联、美国、挪威、意大利、荷兰、芬兰等国的打捞公司之间展开了激烈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09,(1):29-30
1963年4月10日,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NO593)在作深潜试验时突然沉没。这是美国发生的第一起核潜艇沉没事故。“长尾鲨”号是美同当时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于1960年下水,1961年交付海军使用,耗资4500万美元。它的沉没使美国海军当局极为震动。海军当局不惜人力、物力,请来了“超潜蛙人”——“特里斯脱”,企图把它打捞起来,结果没有成功,只捞起几块碎片。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17,(9):7-10
2017年3月22日,沉没1 077天的"世越号"在上海打捞局590天的紧张施工下缓缓浮出水面,一时举世瞩目。以侧卧的姿态从44米深水中整体打捞重达万吨的沉船被称为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由于"世越号"打捞现场海底泥质坚硬,普通的抓力锚很难提供上百吨的锚抓力,因此根据实际海底地质情况和理论计算,我们设计了钢筋混凝土重力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重力锚提供了200吨以上的锚抓力,为"世越号"打捞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游艇业》2008,(4):21-21
7月17日,10天前沉没的百年古帆船“金华兴”号被成功打捞,目前船体依然保存完整。在澳门拖轮公司“松兴”号的帮助下,“金华兴”号古式帆船被拖往珠海中富船厂接受修理。该船于7月8日在珠海香洲渔港沉没。  相似文献   

17.
沉船沉物,是指沉没于沿海水域或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设施及其设备和其他落水物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影响安全航行、航道整治和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沉船沉物,以及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沉船沉物,应当进行打捞清除。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关于沉船沉物打捞的的规定,尤其是缺乏程序方面的规定,实践中沉船沉物打捞问题成为困扰海事部门进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题。以下笔着试图从管理角度对沉船沉物打捞有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某双机双桨的小型货船2010年沉没于某港港外。根据多波束扫测(见图1)及探摸结果,该沉船舯垂,船体疑似断为两段,而多年的海水冲蚀导致沉船淤埋严重,舱内存有淤泥。作为笔者所在单位2018年"碧海行动"计划打捞的沉船之一,本文以艉段打捞为例,介绍先清淤除泥再分段打捞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奥圣65"轮于2008年12月21日在天津港外锚地沉没。上海打捞局组织专业船舶经过52天的施工,圆满完成整体打捞任务。天津海事局给予了"沉船扳正起浮安全协调工作都十分圆满"的评价,交通运输部领导亲笔批示并对工程技术人员表示感谢。本文从该工程的技术难点和工程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技术人员从事救助打捞或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俄罗斯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的悲惨事件又将潜艇脱险、营救和打捞的主题带到人们面前。通常所考虑的潜艇脱险和营救过于集中在狭隘的问题上。描述了潜水员通过改进的方法登上失事潜艇施救,或使失事潜艇上幸存的艇员营救自己。涉及到潜艇打捞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