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路》2017,(11)
通过分析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交通环境与气象环境运行风险,在整合现有桥隧群运行安全理论、技术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桥隧群路段行车运行安全控制标准和核心预警模型,提出了信息采集与信息发布等外场设备布设方法,开发了由风险信息采集、数据管理与分析、风险预警、决策支持、信息发布等子系统组成的桥隧群路段行车风险预警系统,实现了桥隧群路段行车风险控制、交通流协调与应急处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山区公路平曲线路段的行车安全性,从几何线形指标、路面状况条件与车辆动力学分析推导出临界侧滑速度与纵向行驶临界安全速度计算公式。将临界车速作为安全行驶的约束条件,提出不同路面状况、能见度条件与交通环境下动态限速值计算方法与行车安全控制标准,并考虑到驾驶员接收速度预警信息后驾驶操作过程,从预警设备组合、工作流程与对策3方面提出速度预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预警技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多条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调研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事件对隧道路段运营安全的影响,建立了针对隧道内不同事件的综合交通管制对策库。并从系统功能、设备布设及系统流程等方面,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3大模块以及信息传输设备组成,可实现隧道路段运营状况监控,紧急状况预警,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山区高速公路弯坡路段的车辆运行速度特征,提高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复杂的道路线形条件,研究适用于弯坡路段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文中列举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运行速度模型,并分析其局限性;通过调研3条典型山区高速公路,采用气压管式车速检测器对车速数据进行采集,选择路段特征点的运行速度作为分析样本;...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外现有的设计速度限速和运行速度限速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安全行车速度的限速理论.结合安全行车速度包含的内容和道路工程应用特点,具体考虑车速与平竖曲线、停车视距、非线性因素和实际车辆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安全行车速度限速理论体系的建立,并结合湖南通车山区高速公路典型路段进行限速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车辆检测器采集到的信息的准确度与检测器的空间密度和空间位置有极大的关系,而目前车辆检测器的布设却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以高速公路实时容错性评价模型为基本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道路线形安全评价对高速公路进行路段划分,然后采用仿真手段研究车辆检测器不同布设间距条件下,高速公路实时容错性评价模型对交通事件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到服务于高速公路实时容错性评价的车辆检测器布设方法,并给出各种路段安全等级和交通量条件下的车辆检测器布设间距推荐值。  相似文献   

7.
山区复杂路段交通事故频发,行车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研究该路段下的主动限速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主动限速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构成,并且对车辆的运行安全车速进行了分析与建模,提出了主动限速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对该系统软硬件进行了调试,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比较合理,能够指导驾驶人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普遍偏多,且多为事故多发区段,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以云南省高原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为研究对象,对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进行了实地交通流数据调查与分析,采集了高原地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试验车辆的车速与跟车距离数据。重点研究了跟车速度与跟车距离相对于高原特长隧道路段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发现高原特长隧道路段跟车规律可以通过高斯函数进行较好拟合。进一步与平原长隧道路段行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高原较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跟车风险更高的结论,并以加速度与跟车距离为变量构建高原特长隧道的行车危险评价模型,得到高原地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各路段的行车危险性系数,以此评价高原地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路段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特长隧道行车受光线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在隧道进口和出口易出现"黑洞效应"和"眩光"现象,且"眩光"对行车的影响大于"黑洞效应",在"黑洞效应"和"眩光"作用时期行车危险性较高,其中高原特长隧道进口内部30 m与距出口80 m处位置危险性最高。通过在高原特长隧道出口处布设车辆控制设施是降低行车危险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新建山区高速公路因地形条件限制导致频繁出现隧道与立交出口净距较小的情况,小净距路段内互通出口分流车辆与直行车辆之间频繁交织,容易出现车辆间冲突、干涉、指路标志认知困难等问题,影响交通安全与运行效率。文中以贵州省桐新高速公路茅石枢纽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建设计现状,结合交通流数据对小净距路段交通运行特征进行仿真分析,并从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体验出发提出了具体的交通工程改善措施,以期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0.
门玉琢  于海波 《公路》2012,(8):21-24
山区公路作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行车速度和行驶轨迹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公路线形是决定车辆行驶速度的基础。以山区公路车辆运行速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山区公路弯道路段入弯前车辆减速行为的观测和调查数据作为参考对象,建立山区公路平曲线路段的驾驶员行车速度控制模型,并利用实例对行车减速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所建减速控制模型可行、有效,能较好地模拟车辆经过限速标志或路面减速标识路段时的减速行为,为山区公路线形设计、行车安全性分析与评价,以及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改善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与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公路交通安全养护需求出发,对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体系.基于路基路面、安全设施、管理设施、绿化等4个方面建立了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基于视频检测的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标准,验证了数据采集一致性,建立了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模型,标定出了模型参数,并选取试验路段利用模型计算值和专家主观打分均值的相关性分析,对建立的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公路安全性能,降低车辆冲出路外的路侧事故,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阐述了公路路侧设计理念.结合实施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实施路侧安全整治措施时应遵循的一些理念与原则,并对部分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汽车安全性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介绍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新技术及其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碰撞预判技术及其通用的系统设计方案,着重从该系统所用雷达系统的研发、新式被动安全装置的优化与应用以及系统集成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当前发展碰撞预判系统的时机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产品安全认知的内涵与演进进行了剖析,从安全分析发展的角度梳理产品安全理念的发展,提出了有限性视域下的自动驾驶车辆安全需求。产品安全的本质是产品所处的风险状态,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自动驾驶车辆除了要满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和数据安全外,还应有韧性安全需求。为理解产品安全认知的演进和自动驾驶安全需求分析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汽车一体化安全定义与组成,阐述了碰撞预警技术其通用的系统构架以及碰撞预警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汽车一体化安全把汽车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主、被动安全措施的最佳效用,其代表技术是汽车碰撞预警安全,该技术已成为汽车安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质安全理论是当代安全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安全管理已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的趋势。采用本质安全化的思路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当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首先构建了道路交通管理本质安全化系统模型,然后阐述了系统中的每个要素的本质安全化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能增强车辆的可识别性,提高行车安全,对交通事故主动预防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实地调查车身反光标识使用前后交通事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交通安全效果,希望研究结果能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络安全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伟 《公路》2004,(2):96-101
针对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承载的信息内容及联网收费系统需求,分析网络及系统的安全风险,结合网络安全需求和安全目标,给出了一种广域收费数据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几年学校生源结构的变化,校内的交通工具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使得校园交通管理压力增大。通过对校园车辆类型和数量的分析,结合校园道路设计的实际情况,从后勤管理、安全保卫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校园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各类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增强师生的全员交通安全意识,保障师生的正常工作学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