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某轿车制动系统整车匹配进行优化设计,旨在满足相关法规下,简化制动器设计过程。通过将整车性能参数与盘式制动器设计有机结合,制定盘式制动器设计策略。通过计算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制动系统各个车轮的最大制动力矩和选定该轿车同步附着系数,确定了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件关键设计参数和材料,并经计算验证了制动器各项性能均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最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和UG软件完成主要零件图的绘制和三维建模。从而在满足相关法规要求下,优化了汽车制动器设计流程,同时为后续制动噪声等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杰  张辉 《汽车工程》2024,(3):526-535
针对磁流变制动器制动力矩输出不稳定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器对双线圈磁流变制动器进行力矩控制。基于Bingham模型建立了双线圈磁流变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数学模型,同时推导了磁流变制动器的动态模型。完成了双线圈磁流变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实验,当励磁电流为1.0 A时,磁流变制动器制动力矩最大值为4.8 N·m;采用最小二乘结构模型,开展了双线圈磁流变制动器传递函数的参数辨识;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PID控制,设计了双线圈磁流变制动器的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搭建了磁流变制动器控制实验平台,开展了磁流变制动器力矩控制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模糊PID控制,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下,双线圈磁流变制动器能实现较好的力矩控制效果,制动力矩阶跃响应上升时间为0.63 s,超调量为4.17%,制动力矩跟踪误差在0.2 N·m以内,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较小的超调量以及较小的力矩跟踪误差。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汽车轮内叶轮式磁流变液制动器,推导出该制动器的制动力矩计算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分析了制动器结构参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轮式磁流变液制动器工作模式为剪切与流动的混合模式,其制动力矩与磁感应强度呈现对数变化规律,与工作间隙呈现负指数变化规律;叶片的径向尺寸、叶片数量和叶片厚度对制动力矩都有较大影响。所设计的汽车磁流变液制动器能够满足一般小型汽车的制动力矩需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意大利阿斯特拉BM304F型自卸汽车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自调螺钉组件、手制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隙的调整方法。这种制动器在设计上别具一格,通常被称为全浮、自动、自调、平衡式制动器。  相似文献   

5.
文中在充分考虑全封闭湿式制动器多构层、有间隙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封闭湿式多盘制动器摩擦元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从制动强度和制动时间两方面定义极限工况,进而来研究湿式制动器热源、温度场、应力场的特性及变化规律。建立了温度、应力与制动时间、摩擦盘半径的关系曲线,掌握湿式制动器温度场—热变形—热应力三者之间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相关模型,对改进湿式制动器结构,为制动器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冷却时间的循环周期选取提供依据,对提高使用寿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龚洪 《汽车科技》2003,(5):20-22
分析了影响汽车制动系统稳定性因素,包括制动器结构及布置、制动器热容量、摩擦材料性能、制动器的传动效率等,总结出具有稳定输出的制动器设计方法及热容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汽车制动器制动效能因数计算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7种型号的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因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当摩擦因数为0.35时各种结构型式制动器制动效能因数的平均值及其分布范围。绘制了国产各种结构型式制动器典型的制动效能因数随摩擦衬片摩擦因数变化的特性曲线。对同一制动器采用两种不同的制动效能因数计算方法所得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及验证。根据制动效能因数曲线图,提出了制动器系列化设置时减少制动器尺寸规格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驻车制动是汽车必备的制动装置之一。依维柯二代产品的驻车制动装置,是由驻车制动机械操纵机构与后鼓式制动器组合而成。这样的结构,使后鼓式制动器不仅是行车制动器,而且还起到了驻车制动作用。随着后轮盘式制动器的运用,都灵-V汽车的驻车制动器将会随着后轮制动器动型式而变化。若后轮采用鼓式制动器,则基本维持原二代产品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中的拉索型和杠杆型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调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领从蹄式制动器的螺纹推杆型制动间隙自调装置、棘齿型制动间隙自调装置和凸轮型制动间隙自调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宋健  李永 《汽车工程》2003,(Z1):98-104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简称ABS)是主要的汽车主动安全性装置,是汽车制动电子技术的主要载体.ABs控制策略是ABS的关键技术.掌握ABs控制策略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对于自主开发ABs和掌握主动安全性设计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基于制动器耗散功率的ABs控制理论,对制动器的TQ-P(制动力矩、压力)动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系统控制结论,探索出制动力矩与油压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机动车制动液标准的演变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动液是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介质,制动液的质量必须满足汽车制动性能的要求。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动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其标准也随之在改变。介绍了20世纪50至60年代、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标准,70年代末至80年代和90年代的国家标准《汽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以及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家标准《机动车辆制动液》和汽车行业标准《汽车合成制动液》。  相似文献   

12.
拖滞力矩主要是摩擦力矩,不但损坏零件,还容易造成盘式制动器抱死,发生意外事故,增加燃油消耗。当拖滞力矩为2Nm时,燃油消耗将增加3.1%-5。7%;当拖滞力矩为3Nm时,燃油消耗将增加4.6%-8.5%。通过实际测试,摩托车制动器的拖滞力矩在调试时应控制在0.5Nm以下为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车辆制动踏板的整车道路试验、分析及踏板感觉的主观评价,提出了对车辆制动踏板感觉综合评价的方法——制动感觉指数。通过该指数全面地分析车辆在制动过程中驾驶员脚下的感受,包括踏板力、踏板行程和制动减速度等,以量化参数的方法来描述制动感觉所涉及的各项指标,给工程设计和用户实际感受之间提供了转换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制动减速度和制动响应时间作为商用车制动系统两项重要技术指标,直接影响车辆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对某款8×8车型的制动减速度与制动响应时间进行匹配设计、测试分析及设计优化,最终使制动减速度达到理想状态,制动响应时间大幅缩短,制动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s all based on internal model control (IMC) strategy which are 4WS (4 wheel steer: front- and rear-wheel active steer) IMC, Brake-FAS (brake and front-wheel active steer) IMC and Brake IMC, respectively. Inverse system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nonlinearity coupled with brake involved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n 11-DOF (degrees of freedom) Matlab/Simulink® vehicle model testified by CarSim7®, simulation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driving manoeuvres and road surfaces are performed, and detailed comparisons and analyses are given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张德林 《汽车工程》1996,18(3):188-193
本文分析了制动器台试减速度允差评定方法,为了有效制动和改善轿车制动稳定性,讨论了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与制动减速度和前后制动分配比的关系,根据设计要求之制动减速度和制动力分配比,提供摩擦系数计算方法和顺序,用于合理确定台试时的摩擦系数允差,本文可供制动器设计和摩擦材料选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子结构动态特性优化设计抑制制动器尖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宿新东  管迪华 《汽车工程》2003,25(2):167-170
针对制动器噪声分析研究所提出的对子结构修改以抑制噪声发生的目标 ,探讨了优化设计的修改方法。在对有制动尖叫倾向的制动器进行建模分析并确定其关键子结构动态特性修改方向的基础上 ,在部件子结构中引入设计参数 ,用最优化的方法按照设定的目标函数对结构动态特性进行修改。最后通过模型验证 ,表明部件子结构动态特性修改后制动器系统在原来尖叫频率的不稳定模态不再出现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轿车开发以逆向开发为主体,对整车制动性能控制能力较弱的实际问题,文章提出了一套制动性能控制方法,即以整车设计参数、制动强制性法规适应性及制动系统零部件尺寸系列化等为制动性能控制的输入约束条件,在设计初期预测新开发轿车的9项主要制动性能,经过多辆轿车制动系统的开发实践验证,此性能控制方法不仅可保证制动系统设计质量,而且缩短了轿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9.
制动器力学模型对其制动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陵  诸德培 《汽车工程》1995,17(4):225-230
本文通过动力学数值仿真,研究制动器力学型的选取对其制动效能的影响问题,讨论了制动器动态特性与制动效能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制动器动态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若干动态设计的指导性准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