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小型纯电汽车怠速开空调时存在轰鸣声问题,运用频谱相关性分析、振动噪声源传递路径分析、CAE仿真分析等手段,找到了车内产生轰鸣声的原因,是由于开空调后压缩机在3800rpm,频率在63Hz附近振动较大,通过电驱动力总成后悬置Z向传递至车身与车内声腔模态耦合,产生轰鸣声;最后牺牲空调系统制冷性能,通过降低压缩机最高转速至3400rpm,使压缩机激励转速与整车声腔模态解耦,最终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2.
朱志文 《时代汽车》2024,(4):165-167
纯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制冷和制热需要不仅包含车内需求,还需冷却或加热电池,压缩机负载增大。汽油车压缩机的转速和发动机有固定速比,常用转速840~3600rpm,电动车压缩机转速由负载决定,通常为800~8000rpm。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屏蔽,怠速压缩机噪声变得特别显著。需优化压缩机支架模态和压缩机刚体模态与车内空腔模态的避频、方向盘模态避频等,来解决车内噪声和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辆振动噪声特点存在较大差别,真空泵、水泵、空调压缩机等电辅助系统噪声凸显;某项目纯电动汽车静置车内噪声不大,但制动过程可明显听到真空泵噪声.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真空泵支架模态优化,解决支架与真空泵运转的共振;对真空泵隔振橡胶垫进行了调校,使真空泵隔振率及被动侧振动得到优化;对真空管路进行了固定处理及隔振优化,使真空管路传递的结构噪声大大降低.经过以上结构噪声传递路径优化,车内振动噪声水平得到大大降低,真空泵噪声在车内基本无感觉.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自主品牌纯电动乘用车怠速开空调车内噪声及振动过大的问题,经详细分析及试验诊断后,排查出压缩机工作转速在4000rpm时车内舒适性较差;通过传递路径及模态分析得出压缩机在高转速下与压缩机支架产生共振;结合样车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提出优化支架及框梁结构的方案;通过试验验证表明,优化方案有效降低车内噪声和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汽车空调压缩机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起着压缩制冷剂蒸汽的作用。空调压缩机通过支架安装于发动机缸体上,它处于振动剧烈的工作环境下。因此,空调压缩机支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整机NVH性能。通过对空调压缩机支架进行模态分析和振动噪声试验测试,对汽车进行噪声优化分析及降低噪声,提高汽车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教定置工况下的纯电动汽车子系统工作时的噪声及振动,通过测试数据及主观评价矩阵,提出系统性控制车内子系统噪声和振动的方法。首先设定合理的鼓风机子系统目标值,标定出符合目标噪声的鼓风机子系统转速,然后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电子风扇和压缩机扫频测试,确定随转速变化的振动、噪声曲线,锤击转向系统、压缩机本体模态分布,综合测试数据输出客观避频矩阵,其次依据客观避频矩阵结合声音的掩蔽效应,对子系统进行矩阵式主观评价得到矩阵结果,最后以车内温度差为联系变量,结合空调性能需求输出子系统转速控制表。此方法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出发,综合性控制了子系统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同时避免客观物理结构的影响,可适用于不同车型,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燃料电池车空调压缩机高转速下车内噪声异常问题,通过噪声频谱分析与模态测试等手段,分析得出空调压缩机支架与空调压缩机转速频率产生共振。根据车辆实际情况增加加强支架,提升空调压缩机支架模态特性,避免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8.
申建军 《汽车运用》2003,(10):38-38
在汽车空调压缩机停止运转10小时以上后,压缩机的高、低两侧压力应为同一数值,如果高、低压表所显示的数值不相等,说明系统内部有堵塞,应对膨胀阀、贮液筒及管路部分进行检查。当压缩机处于运转状态时,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1500~2000转/分,起动空调使压缩机工作,一般情况下,低压  相似文献   

9.
用压力表检查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故障,一般分压缩机停止和运转两种状态。 在压缩机停止运转10h以上后,压缩机的高、低压侧应为同一数值,如果高、低表所显示的数值不相等,说明系统内部有堵塞,应对膨胀阀、贮液筒及管路部分进行检查。 当压缩机处于运转状态时,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1500~2000r/min,启动空调使压缩机工作,一般情况下,低压侧压力约为150~250kPa,高压侧压力约为  相似文献   

10.
1.空调压缩机制冷功能不佳(1)空调压缩机无制冷功能。汽车空调系统见图1。在发动机怠速运转工况下开启空调冷气,冷气系统不工作,无制冷。其故障原因是:发动机无高怠速;空调压缩机皮带轮不转动;系统泄漏,无制冷剂。诊断与排除:检查电控喷射高怠速控制,使发动机能在高怠速工况下运转。检查空调压缩机皮带轮和传动皮带,调整皮带张紧度,使皮带轮正常转动。空调压缩机皮带轮转动正常但仍不制冷时,检查空调压缩机继电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车型加速过程中发动机转速2800rpm时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利用LMS Test.lab测试系统,对该车进行NVH测试。通过频谱分析,找到引发车内轰鸣问题的频率范围,对相近模态的零部件进行排查,判断为空调压缩机系统模态偏低,与发动机工作频率产生共振导致车内轰鸣,降低了车内声品质。为此基于有限元仿真方法提高压缩机系统的模态,避免与发动机在常用转速下的共振,改善了车内轰鸣噪声。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某微型面包车开空调,当发动机转速在1500~2000rpm时,车内存在非常强烈的异响声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近场测量法、分别运转法,以及阶次分析等方法,确定开空调时车内异响主要是由于空调系统高压管与车身刚性连接,导致振动传递引起的。通过重新设计高压管、更换与车身连接方式,使异响问题得到解决。用此种方法解决汽车空调系统异响噪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汽车空调怠速继电器亦称自动继电器(Auto Relay),可与电磁离合器联合以控制空调压缩机的运转。当汽车在起动、爬坡换档、下坡和慢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转速低于某一预调值,怠速继电器自动切断电源,使电磁离合器分离,压缩机就停止运  相似文献   

14.
一辆奥迪100 2.2E怠速工况时发动机转速为800r/min,空调压缩机工作后,发动机转速仍为800r/min,发动机有抖动现象。 电喷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打开空调开关,怠速不稳甚至熄火,而关闭空调开关后发动机工作正常是电喷发动机的一种常见故障。因为此类车辆的发动机怠速、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压缩机的控制需求,设计了以dsPIC33EP256MC504为核心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给出了其硬件设计框图,重点介绍了控制器低压电源稳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运放模块等在压缩机控制应用中的电路设计内容;在电机控制策略方面,结合压缩机控制系统目标,采用矢量控制算法实现压缩机转速的控制;在程序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方式调试了压缩机控制的主程序及各个模块的子程序,并增加了CAN通信模块以实现与整车CAN网络的数据交互;最后在空调系统台架上对控制器和压缩机进行台架试验,检测在实际工况下控制器和压缩机的运转情况及空调系统的制冷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压缩机总成正常运转,空调系统台架能够实现制冷功能,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的振动和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SE—508型摆盘式压缩机为例,采用压缩机部件在动力学方面的频谱分析、计算机有限元模态分析和台架试验分析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压缩机的振动和噪声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压缩机在2000r/min转速下的振动和噪声是由压缩机的摆盘受力情况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故障现象:一辆三菱帕杰罗越野车,开启空调后根本不制冷;换上新的空调压缩机,加注制冷剂后,开启空调开始能制冷,大约1小时后制冷效果逐渐降低,最后还是不制冷。故障检查:经检查,空调传动皮带张力合适,无打滑现象;制冷剂足够;新换压缩机运转正常;制冷系统无空气。最后,分解管路时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汽车用涡旋式压缩机属于一种容积式压缩机,压缩部件由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组成。由于可靠性高、噪声低和制冷效率高被广泛用于纯电动汽车上。随着市场保有量的增多,空调系统中压缩机引起的空调系统故障也相应增多,本文主要阐述此种压缩机出现的几种常见故障及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夏季使用空调要注意: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一般车厢内外温差在10℃以内为宜;当车内开空调时,乘员不要在车内吸烟.若吸烟,请将空调的通风控制调到"外回圈"位置;停驶车内通风差,开着空调睡觉,可能会因为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渗漏,而使人中毒;行车中遇到交通堵塞时,不要为提高空调效能而使发动机以较高转速运转,这样会影响发动机和空调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如果车停在烈日下的停车场,车辆发动后不要立刻使用空调.先把所有车窗都打开,开启外回圈,把热气排出去,等车厢内温度下降后,再关闭车窗,开启空调.  相似文献   

20.
在大多数亚洲车型上,当你打开空调开关,习习凉风拂面的同时,空调开关上的LED(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也会点亮,空调的开关状态一目了然。但是对于丰田车系,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遇到空调按钮打开时,非但空调压缩机不运转,而且LED指示灯还有规律地闪烁,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从80年代开始,丰田车系的空调压缩机开始装配转速传感器,这种用来测量压缩机转速的传感器最初就是一种简单的舌簧开关。到了90年代初,其功能进化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