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达新技术检测隧道二次衬砌背后脱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二次衬砌背后脱空现象,利用材料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应用雷达新技术检测脱空的位置、空间形态和尺寸大小,以有效地控制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探讨了当量轴次增长率与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两概念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借助于连续式观察站实测交通量数据验证了差异性的存在,并结合交通组成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输气管道试压是对管道施工质量、管材性能及管道整体质量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投产前对管道系统能否在设计压力下安全运行的最后一次检验。因此,基于管道试压在管道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意义,从试压介质、试压管段划分和强度试验压力等方面对试压工作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国内外输气管道试压标准在以上方面的相关规定,分析了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指出了目前国内管道试压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加速加载试验系统(APT)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加载轮的间距大小以及由此带来的路面疲劳破坏差异性问题,本文通过对路面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施加不同轮胎间距的荷载,进行一次加载计算分析和200万次循环加载疲劳计算分析,以此来比较采用不同轮胎间距的双轮荷载进行加速加载实验时对路面破坏的差异性。计算结果表明,加载双轮轮胎间距的微小变化,在一次加载的情况下对路面破坏差异微小,多次循环加载时对路面的疲劳破坏差异性较大。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APT的研发提供标准化参数具有指导意义,对现有的不同APT设备在进行试验数据比较和分析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隧道变形监测对于隧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灰色理论GM模型对其变形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发现灰色理论对隧道的变形有一定的预测效果,同时了解到不同样本数据其预测精度存在差异.为此,提出使用二次拟合参数法对其进行改进,得出二次拟合参数法对低精度的预测模型有一定的改进效果,而对于较高精度的预测模型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污染源排放对港区大气环境的影响,项目选取了典型内河港-南京港区监测点,分别于夏季与冬季代表月进行大气PM10样品的采集,并分别用ICP-MS、离子色谱、热光碳分析仪进行了元素、离子与OC/EC等化学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夏、冬两季采样期间南京港大气PM10质量浓度平均值为88.1±31.9μg/m~3、136.9±76.8μg/m~3。夏、冬两季二次无机离子浓度分别为25.4μg/m~3与40.8μg/m~3,分别占总PM10的28.9%与31.1%;夏季NO_(3-)最高,冬季SO_(42-)最高。夏、冬季碳质组分浓度差异较大,分别为21.5μg/m~3与43.7μg/m~3,占比分别为24.4%与39.7%;一次排放是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夏冬两季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一次碳质组分。一次组分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土壤尘与冶金、机动车、燃煤、海盐与船舶是南京港大气PM10的主要贡献源,土壤尘最高,约为33.0%,海盐与船舶贡献分别约为6.4%和6.6%。冬季的海盐与船舶排放贡献略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重大灾难,道路交通的保通保畅、受灾群众的转移、救援物资的运送等一次次开展,交通运输应急机制也是屡受考验。一次灾难凸显一次问题,一次灾难暴露一次漏洞,在如此频发的灾难面前,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的健全完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针对流变荷载作用下公路隧道二次衬砌裂损情况随运营年限增加不断显现的问题,文章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计算方法,对流变荷载作用下二次衬砌的裂损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地应力场及衬砌背后空洞对二次衬砌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应力场对二次衬砌的破坏形态有较大影响,当λ=0.5时,裂损主要发生在拱顶与拱底区域;当λ=1或2时,裂损主要发生在左右拱腰区域;(2)当拱顶存在空洞时,衬砌裂损过程及最终破坏形态与无空洞情况存在差异;当拱肩存在空洞时,衬砌裂损过程及最终破坏形态与无空洞情况相似;当拱腰存在空洞时,衬砌裂损过程与无空洞情况不同,但其最终破坏形态与无空洞情况相似;(3)当拱顶及拱肩存在空洞时,衬砌裂损过程及最终破坏形态与仅拱顶存在空洞情况相似;当拱肩与拱腰或拱顶与拱腰存在空洞时,衬砌裂损过程及最终破坏形态与单一空洞情况存在差异;(4)不同空洞数量及空洞组合情况下,空洞附近处的混凝土均出现开裂。  相似文献   

9.
拱盖法是基于纵深刚度差异较大的“上软下硬”地层条件,在充分吸取盖挖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工法的成功经验或者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暗挖大跨隧道修建技术,拱盖法主要有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和二次衬砌拱盖法。文章以青岛地铁某暗挖大跨车站为例,结合站址范围内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特征,通过数值方法对两种拱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次衬砌拱盖法采用纵向9 m拆撑安全步距施工时,外层初期支护棚护作用的“空间刚度效应”不足以弥补其拱盖的“拱”效应,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修筑技术更有利于隧道变形控制;2)隧道下部岩体开挖时拱盖结构的承载、保护作用显著,但在相同等地质环境条件下,二次衬砌拱盖法施工对拱脚岩体的塑性破坏作用更明显,换言之即二次衬砌拱脚对岩基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更高;3)初期支护拱盖法结构受力控制部位为拱肩及拱脚,二次衬砌拱盖法结构受力控制部位为拱脚,后者拱脚控制内力约为前者的1.56倍,前者的“梁”效应比较明显,后者的“脚”效应比较明显;4)为地铁百年服务工程安全计,建议优先考虑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施工。  相似文献   

10.
李劲松 《工程科技》2005,(3):110-113
本文主要阐述为使结构计算更好的反映实际的受力情况,对置于填筑路基层上的大断面长条矩形排水明槽结构,按地基为弹性半无限平面体进行计算实例。排水明槽按一次超静定的闭合框架计算,在求解基本结构上的冗余力和底板(基础梁)地基反力、剪力和弯矩计算时,均考虑了底板(基础梁)在弹性半无限平面地基上的变形影响。比较基础梁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假定的计算和按地基为弹性半无限平面计算地基反力按曲线分布,两者存在的明显差异,主要是前者完全没有考虑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梁的变形所致。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新乡市有1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5个三级站、66个农村客运站和5个货运站,日进场站班次达1800余次.长期以来,由于场站的隶属关系,场站管理者的惟一性和进站经营业户的多主体性,导致经营业主之间、不同的场站管理者之间不时出现矛盾摩擦,如争抢线路经营权,加班车、包车、班次的安排体现远近亲疏,不同场站的服务水平存在差异……诸多矛盾不仅损害了旅客利益,也使作为公共资源的道路运输场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以按欧洲标准设计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极软岩隧道为例,分析了极软岩的工程地质特性;从二次衬砌断面、锚杆设计、拱架选型、进洞方案等方面,介绍了该隧道的设计经验,并分别按照中国规范和欧洲标准进行了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了两种规范体系的隧道设计理念差异.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在以极软岩为主的隧道中,拱顶和边墙采用单心圆断面,减少系统锚杆数量,增强拱架刚度,适当增大洞口开挖高度"的建议.这对于国内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次双方互惠互利、双赢和协作发展的合作;这是一次让配套主机厂信任和放心的合作;这是一次宣示着对市场服务负责的合作;这是一次内燃机产业界信赖的合作。2012年6月26日,国内柴油发动机电喷行业自主品牌的领先者——成都威特电喷公司与全球领先的汽车柴油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柴油系统有限公司在京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今后将以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柴油电喷产品  相似文献   

14.
公交车驻站时间是刻画公交站点服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交通网络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公交车在站点进行服务时常常会有二次停车的情况发生。想要改进站点服务状况,首先需要对公交驻站时间进行准确分析。本文研究有二次停车的公交车驻站时间分布,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对第一次服务时间和第二次服务时间进行分布拟合,然后依据概率论的相关理论由两次服务时间的分布计算出公交车总服务时间(驻站时间)的概率分布。进一步由公交驻站时间概率密度函数推导出单辆公交平均在站服务时间的表达式,并且通过分析二次停车发生比例与公交第一次服务时长之间存在的制约关系,求解最佳二次停车比例。  相似文献   

15.
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成因复杂,只有分清隧道二次衬砌开裂原因,才能对其提出合理的处治对策,以保证隧道施工、运营安全。文章以某高速公路(炭质)千枚岩隧道为例,基于隧道出口段二次衬砌开裂特征,结合现场监控量测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该隧道二次衬砌开裂主要原因是围岩地质条件差、围岩级别低且二次衬砌施作过早。然后进一步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不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下的应力特征,结果表明:二次衬砌施作过早导致边墙和拱腰附近二次衬砌内侧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且二次衬砌施作越早,拉应力越大,这将导致二次衬砌张拉开裂;在初期支护变形量为隧道最终变形收敛值的65%~70%之后施作二次衬砌较适宜。建议在类似隧道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严格控制二次衬砌支护时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某公路隧道为例,对二次衬砌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采用壁可法和粘贴碳纤维布法进行裂缝处治的方案,对公路隧道二次衬砌裂缝的预防和处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托工程实例,针对深埋软弱围岩引水隧洞支护体系的受力特征,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并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软岩隧洞施工期间二次衬砌承载力及其强度安全系数的方法,对围岩和二次衬砌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表明:边墙部位锚杆发挥拉拔支护效应明显,根据锚杆中性点位置推测出的软弱围岩塑性区有不断发展和扩张的趋势;初期支护钢拱架架设后能立即发挥支护作用,给予围岩较大的支护力;采用该方法求出的二次衬砌在施工期间将参与承担12%的围岩释放荷载,墙脚应力集中部位的安全系数最小,二次衬砌承载特征的计算结论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的现场试验结论基本吻合。成果可为深埋软弱围岩条件下的隧洞修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竖向预应力的规律,分析了两种不同竖向预应力体系的特征和预应力损失,结果表明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的第一次张拉预应力损失率和两者长期损失率基本相同,竖向预应力钢绞线的第二次张拉效果明显,预应力损失率较第一次张拉减小近1/2,对于控制主拉应力较大的高腹板的竖向预应力可靠度较大,证明了钢绞线作为竖向预应力筋的实际意义,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连续举办七届的中国国际物流节,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参与者之众,一次次升级,这凸显出物流业的热度和各界的重视,同时也折射出物流业发展中的迷茫。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中,人们看到是技术的进步不可避免地推动着工业革命的进程。而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对上一次工业革命的否定和深化,同时又是技术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思维模式、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型。工业革命:否定深化创新改革从18世纪到21世纪,世界上已经进行了四次工业革命,这四次工业革命,大大推进了工业技术的向前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中,人们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来进行制造活动。18世纪中叶欧洲开始了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1.0,即第一次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