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燕  顾志斌 《东北公路》2003,26(3):58-61
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由于温度变化、预应力筋松弛、混凝土徐变、收缩产生了次应力和挠度,并提出了混凝土龄期t为变量的次应力和挠度计算公式,供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设计和施工控制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讨预制T梁早期开裂机理,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40 m跨径预制T梁早期开裂为例,对混凝土收缩类型、梁体温度变化和预制T梁有限元模型早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制T梁长度方向上温度应力是导致梁体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预制T梁早期开裂风险。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的温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燕  杨飞 《中南公路工程》2002,27(3):48-50,54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在存梁期内因温度变化而产生温度应力和挠度,提出了预制梁在日照和日气温变化作用下的温度应力和挠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在存梁期内因温度变化而产生温度应力和挠度,提出了预制梁在日照和日气温变化作用下的温度应力和挠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均没有给出预应力构件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的计算方法,基于预应力设计原理推导了预应力构件碳纤维加固承载力计算方法,以某3~5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碳纤维板加固工程为例,给出了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计算过程,本文研究成果对预应力混凝土T梁加固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大跨预制混凝土T梁架设阶段由横向温差导致的侧向失稳,以标准截面预制混凝土T梁为背景,对架设阶段横向温度梯度作用下的T梁侧向变形进行研究。建立截面热传递理论模型,通过热传递有限元分析得到主梁温度时程与分布,并与实测结果对比以验证有限元分析准确性,分析极端环境条件下(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温差和最强太阳辐射)截面横向温度梯度分布,提出横向温度梯度多线性分布模式和预制混凝土T梁在横向温度梯度作用下的侧向变形简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热传递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混凝土T梁顶、底板温差明显,且均产生较大的横向温度梯度;顶、底板及腹板的最高温度均出现在太阳直射边缘,最低温度出现在横向中心位置附近;采用简化分析方法计算预制混凝土T梁在横向温度梯度作用下的侧向变形,并得到不同标准截面梁在极端横向温度梯度下的侧向变形与跨径的关系,可为预制混凝土T梁架设时侧向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防治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预制T梁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分析了预制T梁混凝土质量通病种类及诱因,对当前预制T梁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浇筑工艺方面提出预制T梁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孟广文 《公路交通科技》2014,(3):225-229,237
徐变对混凝土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预应力结构,混凝土处于较高应力作用下徐变效应更为明显。本文对持续荷载作用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变形和预应力损失进行了试验,并基于混凝土徐变的B3模型和按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进行了梁变形和预应力损失的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计算适用。通过对徐变数据库统计分析,给出混凝土徐变参数的变异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徐变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可靠度影响。结果表明梁体挠度的可信区间的范围前期较后期小,梁体的变形在后期取值范围比较大,从而增加了梁失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采用三维弹塑性实体有限元法,对50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试验,进行全过程仿真计算分析,获取T梁试验全程的变形、应力、裂缝等结构响应发展规律,对梁应力发展规律、重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计算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对影响梁受力性能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T梁仿真计算中的材料模型、建模策略、计算方法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探索适合T梁有限元仿真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C50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上部结构预应力T梁的浇注问题,在对T梁不同部位混凝土所需要施工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配比试验,对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的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研究表明,C50混凝土优异的工作性能是保证桥梁工程上部构造预应力T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优质的活性细掺和料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对于优化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水化热、防止裂缝产生、提高耐久性及力学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加快施工进度——脱模、张拉、移梁等。为广梧高速公路十四标段预应力T梁施工带来的极大的方便,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修订后的美国AA SHTO LRFD桥梁设计规范和AA SHTO阶段预制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采用基于变形的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公式代替了原来的基于粘结折减系数的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公式。本文剖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并针对美国桥梁规范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公式中,较为繁琐的中性轴高度计算进行了简化。在此基础上,建议了与我国现行公路桥梁规范材料分项系数相适应的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12.
在5片预制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梁中埋设振弦式应变传感器,从制作起测其应力已有3年.通过测试梁预应力钢束处混凝土应变变化来反映预应力的变化.实测总预应力损失约为总张拉应力的28%,较高压应力使高性能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比普通混凝土梁大.按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标准制定的标准荷载抗力系数(AASHTO LRFD)和美国公路合作研究组织(NcHRP)18-07课题中推荐的相关标准分别计算出预应力损失,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对第2跨梁的平均预应力损失进行评估,采用AASHTO LRFD法估高了20%,而采用NCHRP法估低16%,NCHRP法更具包容性和地域适应性.按实测数据计算弹性压缩预应力损失并考虑第2跨连续梁不均匀收缩所得平均实测预应力损失值与按照NCHRP法计算值之间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3.
针对对某高速公路工程 A1标1号桥 Y12#梁(30 m小箱梁)单片预制梁板进行了静载试验,主要是测试预制梁在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工作性能,包括变形(挠度)、应变(应力),并对裂缝进行观测,将所测梁体挠度值和梁体开裂现象,与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验证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设计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温度变化时产生的挠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在存梁期内因温度变化而产生挠度。本文导出以预制梁在日照和日气温变化作用下挠度计算公式,并列出算例,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中,先、后浇注的混凝土的龄期和应力水平不同,两部分的徐变变形相互制约,将导致应力重分布,如何计算此效应,一直是一个空白。基于平截面变形假定和线性徐变理论,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徐变应力重分布的计算理论和公式,供设计参考。最后以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为例,分析了徐变应力重分布效应。  相似文献   

16.
钢管混凝土膨胀率试验与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冰  沈成武  郑舟军 《交通科技》2005,(6):86-87,96
目前微膨胀混凝土在钢管拱桥中广泛应用。介绍利用封闭钢筒里灌装微膨胀混凝土试验来模拟实际中桥梁钢管内混凝土的膨胀情况。研究钢筒的周向应变和轴向应变反算微膨胀混凝土的膨胀率和自应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在张拉时,弹性上拱度较大,有时在锚固端、跨中和翼缘还出现裂缝。结合实例介绍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验算T梁应力和变形等问题的具体过程,以及等效荷载法在有限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黄冈大桥全桥南跨引桥预制T梁的施工进度,采取通过北侧梁板运输车过桥运梁支援南侧的T梁施工方案。通过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建模,对梁板运输车在钢箱梁结构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进行计算,对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在不同工况荷载作用下,钢箱梁段不同结构部位产生的应力和变形满足设计要求,说明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混凝土T梁桥拼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钢 《公路》2011,(2):59-64
以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拼宽为背景,分析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新桥T梁存梁期、新旧桥拼接时机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异对拼宽T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预制混凝土T梁而言,90 d是一个合理的存梁时间;新桥建成后6个月,为比较合理的新旧桥拼接时机;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异对T梁纵、横桥向位移和受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真空灌浆是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项新技术,浆体的材料、配比及灌浆施工工艺是真空灌浆的关键。结合东营黄河公路大桥特殊的Cl^-、SO4^2-腐蚀侵蚀环境,介绍了浆体配比的设计以及灌浆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