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针对"ω"型燃烧室的特定结构,建立了三维动态CFD模型.在假设进气量不受转速影响,相同进气前涡流的情况下,输入不同转速条件,也即不同的压缩空气状态,对整体喷油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雾束形态的三维仿真结果.以雾滴分布充分作为判断标准,对近壁面区域燃油浓度和缸内速度场的分布情况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ω"型燃烧室雾束形态受压缩空气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将传统燃油发动机改装为LPG稀燃发动机,并在进气道内安装涡流挡板,该挡板可作不同进气模式切换,以根据发动机负载达到分层燃烧和均质燃烧两种模式。建立LPG发动机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分别进行稳态、暂态流场优化分析以及缸内油气分布模拟,并通过稀薄燃烧实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均质模式与分层模式下的稳态流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流量系数误差在6%以内;暂态流场表明,分层模式下进气气流因涡流挡板的导引,在气缸内涡流增强,因喷射角度改变,燃料能有效地集中在火花塞中心,其余则为较稀的混合气,形成油气高度分层分布状态,提高稀油极限;稀油极限提高后,可降低LPG发动机CO2、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某四缸直喷柴油机实际增压条件下螺旋进气道的进气过程,并考虑了气体的可压缩性.分别对不同气门升程下气道中流场分布、流量系数以及涡流比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当进气速度大于当地音速时应对流量系数的计算值进行修正,并与稳态试验结果对比,结果吻合良好,为研究增压进气过程对性能与排放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船用柴油机进气道为研究对象,用经试验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进气道的流通特性及串联进气道主要结构参数对气道流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气道中,并联气道进气能力较串联气道要大,但并联气道形成的涡流比很弱;串联气道流量系数比对称型并联气道稍小,但能形成一定的涡流比;在进气道喉口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气道进口面积大小是影响气道流量系数最明显的结构参数,其余结构参数对气道流量系数影响都很小;进气道各结构参数对气道涡流比都有影响,其中气阀座高对涡流比影响最大,气道进口高度对涡流比影响也比较明显;气道出口处气流分布情况影响进气涡流大小,沿缸套周向速度分量越大,形成进气涡流的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的湍流模型和网格形式对SUBOFF全附体模型进行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将计算所得的艉部伴流场同有关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并以伴流分数对周向角的曲线形式展现出来,分析了湍流模型、艇体周向网格节点间距和y+值对全附体潜艇三维粘性流场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某采用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柴油机建立了缸内仿真模型,分别对可控进气涡流系统和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工况下后者排气中NOX、Soot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54%和86.1%。并对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喷油提前角、喷雾锥角进行了再优化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喷油提前角为20°CA,喷雾锥角为155°。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测示功图计算燃烧放热率,根据TBD620柴油机的进气涡流挡板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测试,获取数据。得出在低负荷下,关闭进气涡流挡板,可提高进气涡流比,有效改善缸内可燃混合气形成质量,缩短滞燃期、增强预混燃烧比例。  相似文献   

8.
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某四缸直喷柴油机实际增压条件下螺旋进气道的进气过程,并考虑了气体的可压缩性。分别对不同气门升程下气道中流场分布、流量系数以及涡流比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当进气速度大于当地音速时应对流量系数的计算值进行修正,并与稳态试验结果对比,结果吻合良好,为研究增压进气过程对性能与排放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尺度效应对全附体潜艇阻力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SUBOFF潜艇的全附体模型进行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将雷诺数为1.2×107时的计算结果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采用不同数量的网格分别对不同尺度的SUBOFF模型在高雷诺数条件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网格数量和艇体主尺度大小对高雷诺数条件下潜艇阻力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获得了尺度效应和网格数量对潜艇阻力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潜艇主艇体三维粘性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的湍流模型、边界条件对SUBOFF模型主艇体的七种网格模型进行了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将计算所得的艇体表面的压力系数和壁面剪应力系数沿艇长的分布与有关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以曲线的形式展现出来.分析了湍流模型、边界条件和y+值范围对潜艇主艇体三维粘性流场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