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对顶管顶进地面沉降机理和原因进行分析,将压密注浆技术成功应用于顶管土体加固,以改善土质性能;同时,通过合理的施工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从设计、施工、监测多个角度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变形,保证了铁塔安全,可为类似大直径顶管穿越既有构造物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道路工程重力排污管线顶管施工技术及其力学效应,对道路工程顶管施工过程中的管道进行了受力分析,对顶管顶进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对影响顶进力的因素进行了归类阐述,并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分析计算顶进管道受力应该分别计算垂直作用于管道轴线方向的荷载、管道的剪切力,需要充分考虑管道和施工条件,对顶进力进行分析计算时应包括迎面切入阻力、顶管施工摩擦阻力两方面的内容。最后,以某道路工程顶管施工为工程应用背景,计算得到顶管总顶进力的大小,为其顶进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托尤家四片区市政雨、污水管下穿高架结构工程案例,通过Midas/GTS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依据工作井施作、顶管顶进等工序分析顶管施工全过程对高架结构的影响。计算表明:(1)墩柱沉降与桩基持力层密切相关,进入较好持力层能较好抵抗顶管施工期间对墩柱沉降影响。(2)墩顶横向水平位移在顶管位于外侧相比下穿受到的影响更大,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有水平距离,下部桩长的影响不大。(3)墩顶纵向水平位移受顶管敷设路径与高架结构垂直方向影响;桥墩单侧有顶管顶进作用时,较双侧施工受到的影响大。监测表明数值模拟能较好的反映施工过程对高架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超浅层小半径曲线顶管地面扰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浅层小半径曲线顶管工程中,地面扰动成为施工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以杭州半山超浅层曲线顶管工程为基础,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超浅层顶管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超浅层小半径曲线顶管模型,对模型实施不同的顶进速度,用以进一步探求超浅层小半径曲线顶管在不同顶推速度下的地面变形规律,提出顶进速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南京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软土地层中双舱顶管下穿已有大直径给水管期间对给水管的影响,对比加固和不加固条件下给水管的变形规律,并对比不同顶力下土体的位移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地层加固可有效减少顶管顶进过程中既有给水管的变形;顶推力的变化对顶管施工所引起的地层变形影响较大.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对顶...  相似文献   

6.
针对浅覆土矩形顶管施工时存在地表隆起过大的风险,应用MIDAS GTS岩土数值软件动态模拟大口径矩形顶管掘进施工过程,探究其在不同覆土厚度、开挖面顶进压力、摩擦阻力下引起的地表隆起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顶进时地表监测点的隆起规律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顶管开挖面顶进压力、管节与地层的摩阻力引起的地表隆起在开挖面附近叠加达到峰值;地表的隆起峰值随覆土厚度的减小而线性增加,当开挖面顶进压力为100 kPa、管节摩阻力为35 kPa时,顶管覆土厚度每减小0.1H (H为矩形顶管高度),地表隆起峰值增大约6.00 mm;浅覆土顶管地表隆起随顶进压力和管节摩阻力的增长规律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和非线性快速增长阶段;为降低浅覆土顶管工程上覆土被顶破的风险,需要合理控制开挖面顶进压力及其波动、在管节外周形成厚度均匀的减摩泥浆套,确保地层稳定和顶管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曹浩 《湖南交通科技》2012,38(2):52-56,150
结合顶管施工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某城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不同正面推进力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探讨,得出了沿顶进方向地表变形规律和地表一般变形规律相吻合、断面横向变形与Peck公式计算地表变形相一致以及正面推进力越大,地表变形越大的结论,为顶管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宜昌市西陵二路沿江大道~东山大道D7-D6段大直径雨污合流管道采用人工挖掘顶进施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钢筋砼顶管顶进受阻,进而改用内套钢管顶进施工,辅以预注浆加固掌子面软弱土体,采用可调向工具管及工具管防护装置,严格控制顶力及顶进轴向偏位,顺利完成了该段顶进作业。  相似文献   

9.
顶管施工技术适用于城市道路下铺管或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等,具有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少,不必拆除地面建筑物,施工占地面积少,不影响地面交通等优点,简术南宁市朝阳溪截污管道顶进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软土地基下部进行顶管施工,势必会使周围土体产生变形,地面发生沉降。文中以某输水管道工程下穿广佛高速公路软基段的顶管工程为例,在顶管施工过程以及完工后对广佛高速公路路基的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跟踪监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总结顶管施工引起的路基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1.
依托辽西北供水盘锦应急支线供水工程顶管穿越京哈高速G1通道桥施工工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全过程模拟,分析了顶管施工过程对既有高速公路跨线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顶管施工的方法近距离穿越桥梁对桥梁产生的影响理论上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为施工方案及加固措施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矩形项管工艺作为一种新型施工技术,被广泛用于城市中心区内地下过街通道的暗挖施工。文章针对水西门地下过街通道的矩形顶管顶进中遭遇障碍物导致顶管机刀盘损坏的案例,通过细致的论证、研究、反思,详细阐述该工程难点的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不中断交通的高速公路下大型框架结构顶进施工方案,内容包括长大管棚打设、箱涵顶进施工技术和要求。相应的数值建模和分析表明:由于开挖、顶进使三个典型断面上方路面沉降最大发生在箱涵顶进入口附近,其次是出口附近,最小为箱涵顶进的中间位置,因此在箱涵进、出口10m范围内更应做好管棚护顶和箱涵基础的加固。  相似文献   

14.
顶管施工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又能降低工程成本,且能够保证地面建筑设施的完好,保证道路交通的顺畅。从管道顶进的原理、设备及施工工艺方面叙述施工中的控制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南连接线主线隧道东延工程下穿城墙仪凤门段的管幕结构法方形群管顶进施工为背景,选取施工断面关键节点,采用FLAC 3D数值分析软件,针对方形顶管不同顶推顺序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跳作施工相较于顺序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更小,但沉降数据差别较小,因此在不考虑地层变形而考虑施工便捷性的情况下,推荐顺序施工;竖直方向上,由上向下的施工顺序相较于由下向上的施工顺序产生的地表沉降更小,因此在不考虑顶进设备安装的情况下,推荐由上向下的施工顺序;L形与T形排布位置处的顶管施工中,水平方向上的施工顺序对最终沉降情况影响较小,竖直方向上采用由上向下的施工顺序产生的地层沉降更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顶管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覆土、超宽断面、特长箱涵在下穿既有构筑物中应用越来越多,而有关其顶进滑板工法鲜有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箱涵顶进技术研究现状,结合某城市快速通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分离式立交工程实例,简述了箱涵顶进流程,分析了其在吃土顶进阶段用顶管法铺筑混凝土滑行轨道初始设计方案,提出了在箱涵顶板前端下挖土体、分段预浇筑全断面早强快硬素混凝土滑板工法。通过建立FLAC3D计算模型,对工程实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箱涵顶进滑行轨迹及基底土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起到了信息化施工的作用,改进了原设计工法,保证了工程的进行。结果表明:软弱地基土支撑上的超宽断面超重箱涵顶进容易出现"扎头"现象,滑行轨迹方案的确定必须科学、切实可行;顶进较大位移部位出现在箱涵中线左前方,与现场情况一致,采取了紧急调整道路纵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在桥涵顶进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护和后背是桥涵顶进施工中重要的临时结构,对施工顺利与否、保证工期起着关键的作用。阐述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挡土墙和后背在达拉特电厂工程四期铁路专线下穿包东高速公路顶进桥施工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预制桩挡墙和后背的构造、计算方法及施工要点,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顶进操作工艺流程、注浆减阻等进行了研究。其以出土顺畅、易于控制,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被管道工程所采纳,在管道施工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在施工中存在不少难题,施工不当易产生路基塌陷、钢轨沉降等事故,极大影响主体结构的可靠性以及行车安全。以仁新高速丹霞枢纽互通四孔并行大跨框构桥下穿韶赣铁路为例,对顶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钢花管路基注浆、钢便梁施工、路基加固等措施,控制顶进施工过程中铁路路基沉降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公路K102+100—K102+128段高陡斜坡路基边坡加固处治为依托,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圆形路肩桩板墙方案,同时对圆形路肩桩板墙开展了深入的设计、计算分析,提出桩板墙设计流程,并对施工后的圆形路肩桩板墙进行检测与监测,核实桩板墙理论计算桩顶水平位移与实际桩顶水平大小关系和原因,验证圆形路肩桩板墙加固处治效果及其使用范围,为类似工程的圆形桩板墙加固处治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