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成 《航海》2005,(3):38-40
2004年底,在印度洋沿海发生的大海啸,给诸多南亚国家带来了莫大的灾难。海域地震是继水灾、风灾之后的第三号自然灾害,是毁灭沿海城市的头号敌人。沿海地震突发性的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断裂、陆地的隆升或沉降,加上海啸、山崩的次生灾害,可使城市沦落海底。在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沿岸和其他沿海地震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海底城市遗址。  相似文献   

2.
海蓝 《航海》2005,(2):20-25
2004年末,印度洋海底大地震引发了惊天大海啸,死伤惨重,世界震惊。2005年1月7日.美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奥尔特在美国海难研究所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强调:“这场海啸之所以造成这样大的灾难,主要原因首先是没有预知,其次是震级太高。人类虽然早已能发射探测器登陆遥远的火星,  相似文献   

3.
《船艇》1991,(4)
养殖用人造海底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海岸,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等研制成功养殖用的人造海底,用它可在倾斜度较大的海岸发展海洋鱼类和  相似文献   

4.
海啸,是在地震的情况下,由于海底运动而产生在海中的一种长海浪。海浪的高度有时达30—40米,速度为每小时几百公里。海浪在强力撞击海岸的同时,把所有的东西都抛到海里。苏联在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沿岸,以及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都发现有海啸浪。这一地区介于大陆和海岸中间的区域。其特点是:地球成块构造最活跃。在这一地区每年要发生五千余次不同等级的地震。因此,掌握海啸浪形成的规律是极其重要的。基于这些原因,苏联在萨哈林岛上已建立了一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大学,目的是研究揭开海啸  相似文献   

5.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海啸     
《航海》2005,(1):4-4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相似文献   

7.
谢明 《航海》1999,(6):22-22
海洋的经济价值使人们将目光从陆地、太空转向海洋,人们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发现,海底资源及海床矿藏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同时,水下空间和海底可以布置重要的战略导弹核力量,它对陆战区和海战区的作战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军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诱人的海底战场。 海底可以配置一系列作战系统的作战设备。在深水区,可以建设供居住的水下基地。这些水下基地可以作为水下武装力量的据点,有了这些据点,潜艇不用去固定港泊驻点,也不用浮出  相似文献   

8.
在沿海地区由于受到人类活动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常会有诸如海岸崩塌、海工建筑物倒塌、护岸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厦门某码头附近海底滑坡事故的经验,对该滑坡的内在原因、诱发原因、危害性和整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整治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海底建模是海洋声探测及海洋混响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用Biot多孔介质、粘弹性介质和液态介质三种海底模型对声波在海底的反射和透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具体讨论了纵波、快纵波、剪切波以及慢纵波对声透射的贡献,并对三种海底模型中纵波、剪切波的反射、透射进行了比较,得到对声学问题海底建模有实际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海底真貌     
《航海》2004,(1):4-4
经海洋学家探测,已知海底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大陆架、大陆斜坡、深海盆等。由大陆陆地入海200米内为大陆架区域,也是阳光可以直接照入的浅海区域,正是各种藻类和其它海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壮凌 《航海》2003,(6):14-15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1600米深海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处海洋生物繁衍的“海底托儿所”。在该深海海域,各种鱼类与章鱼密集于海底山脊,在漆黑的“海底托儿所”产卵,生儿育女。  相似文献   

12.
孙政策 《中国船检》2012,(11):53-53
海底管道相对陆地管道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我国渤海区域的滩浅海海底管道,铺设管道还面,恪着海床冲刷、滑坡、锚抓和网挂等突出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舰船科学技术》2015,(9):82-86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海洋油气田的大规模开采,海底管道在未来海洋石油工业链条中的纽带作用将越加突出。首先介绍海底管道路由选择面临的海床地质特征:海床不平整、冲刷、断层、液化等,其次介绍基于复杂地质条件海底管道路由选择流程和接受标准,最终阐述海底管道路由选择的设计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既是对中国海区已运行项目的总结,也为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及拓展国外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杰  纪文亮 《中国造船》2007,48(B11):132-136
海洋石油的开发逐渐向深水区域发展,海上平台的建造,离不开导管架安装;的运输也需要铺设海底输油管线,因此,ROV作为一种新型实用的水下作业工具,的作用越发重要起来。深海石油天然气开采后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中  相似文献   

15.
由于海底管道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其失效概率较高,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后果严重.本文以某一海洋平台周围海底输气管道为背景,运用海洋工程领域风险评估软件NEPTUNE对不同破损情况下天然气泄漏扩散的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泄漏气体点燃概率,预测了泄漏天然气爆炸事故的危害半径,其分析结果对海底管道油气泄漏扩散范围的预测及油气点燃概率计算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新洲 《航海》2005,(1):43-43
日本九州大学海洋地质学和古环境学教授高桥孝三,发表了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在北冰洋实施的调查结果。高桥教授称,此次使用挪威的钻探船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水深约1200米的4处海底,成功地采集到海底地层428米的沉积物样品。根据这些海底地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发现海底地下约300米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海洋的广泛利用,海底电缆的铺设工程对海洋的开发及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铺设过程中海底电缆的弯曲是引起机械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海底电缆的有限元模型,选用SOLID164和SHELL163单元并利用ALE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数据提取,获得了海底电缆的位移及应力数据,为海底电缆弯曲特性及铺设过程中的机械结构损伤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健奕 《中国船检》2014,(12):51-52
海洋工程船是为满足近代海洋工程,尤其是海洋油气开采活动的需求而制造的特种船舶。广泛应用于与海洋石油开采活动有关的供应、拖曳、锚作、人员物资载运、提油支持、海上海底工程施工、海底管网施工、  相似文献   

19.
廖又明 《船舶》2005,(4):20-25
意欲从深海空间寻觅日本列岛未来的ARENA[1](Advanced Real-Time Earth Monitoring Network in the Area)计划[1,3],是利用敷设于海底的缆式网络,及星罗棋布的配置于海底网络上的观测器,开展海底勘察.该计划旨在通过基于长时效的实时监控海底网络所及海域、海底的综合性海缆网络系统,构筑起海洋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以及海水资源、海底能源开采等多学科、跨领域的试验验证、科学研究、深海海洋工程应用平台[2].它的建成,将实现建立在基于海洋作业船、深潜器(ROV、AUV)等多种水下、海底作业技术基础上的跨世纪深海空间站的梦想.  相似文献   

20.
《航海》2003,(6):45
海浪可以像温柔可爱的小姑娘,轻轻溅起一朵朵白色浪花,可谓美丽!滚滚波涛也颇为壮观!一旦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地震,海浪也随即大发雷霆,给人类带来惊心动魄、异常恐怖的大灾难。 海啸在所有海浪中,不仅威力最强大,破坏性也最凶猛。曾记录到苏格兰海岸的巨浪威力、是每平方公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