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疏浚淤泥存在含水量高、渗透系数低、强度低等特点,其自然固结排水需要很长的时间。本文将太阳能技术与常规电渗法相结合,提出了太阳能电渗固结处理疏浚淤泥技术,开发了太阳能电渗固结室内模型试验系统,并进行处理疏浚淤泥试验,对电流、电压、土体排水量和含水量等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渗的供能是一种既非稳定电压、又非恒定直流电的输入形式;太阳能电渗的土体排水量远大于自然沉降处理的土体排水量;太阳能电渗存在一个24h的日周期性,晚上断电后白天再通电时电路中的电流明显增大;太阳能电渗的电流、电压总量都存在季节性,一般来说夏天的电流、电压总量比冬天的多;太阳能电渗的电流、电压峰值对季节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同年夏天的电流峰值要大于冬天的电流峰值,而同年夏天的电压峰值与冬天的电压峰值相差不大;太阳能电渗的能耗系数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很小,区别在于当消耗相同能量排出相同土体水分时,冬天的工作周期要长于夏天的工作周期。  相似文献   

2.
电渗法中排水固结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地基处理中的电渗法加固机理、适用性、等效加固荷载、电极材料、与其它方法的联合及相关实用技术进行了讨论。从排水固结考虑,电渗法适合加固的是电渗透系数和电阻率较大、水力渗透系数适中的土体。电渗加固中,无恒定的等效加固荷载。电渗常常需要与常规排水固结法联合以提高加固效果。研制不腐蚀的材料对电渗加固具有重要意义。电极转换和间歇通电有利于减少电能在电极与土体接触面的消耗,提高电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电渗法可以快速降低淤泥的含水量,提高其不排水抗剪强度,实现淤泥的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但是如何提高电渗效率,节约能源是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进行自然排水和3种类型电渗方案排水降低淤泥含水率的对比试验。通过测量各组试验过程中的排水量、电流和电势,以及试验前后土样含水率和不排水抗剪强度,从能量耗散和电渗效率及经济效益角度研究土体的性状。结果表明:采用电渗法对疏浚淤泥进行处理时,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电极、控制合理电极间距和通电时间,达到高效节能降低淤泥含水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渗试验装置,进行阳极区添加氢氧化钠电渗加固与纯电渗加固软黏土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试验过程中记录排水量、电流等指标,试验结束后检测土体抗剪强度、含水率。试验结果表明:阳极区添加氢氧化钠电渗加固软黏土地基比单独电渗作用下加固软黏土地基处理效果好;减缓阳极腐蚀,延长阳极使用寿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改电渗法单独应用的传统,提出电渗法与井点降水相结合共同降低地下水位,同时与强夯法相结合共同进行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案。通过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现场观测发现,电渗降水比井点降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和孔隙水压力下降速度更快;原位试验表明,电渗降水联合强夯法共同进行地基处理可显著提高地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6.
土体的电渗透系数和电阻率是电渗加固地基中影响加固效果的重要参数。文章研制成一种可以对两个参数进行测量的设备——电渗仪,并进行了典型试验。应用电渗仪的试验结果,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进行电渗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7.
对超软土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后,进行现场电渗法加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电渗法的能耗情况。通过加固效果检测证明电渗法可以使土体强度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真空预压所达不到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8.
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含水率高、强度低、压缩性大以及渗透性低的超软黏土地基,常规的真空电渗联合动力挤密加固技术(低能量强夯+电渗降水)容易产生"橡皮土"现象,以振动碾压代替强夯开展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并同步开展单独真空电渗降水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动碾压在挤密土体的同时增大渗流路径的压差,提高真空电渗排水速率;闭合电渗产生的裂缝,从而增强土体中的电流,并维持土体内的真空度;加快固结速度,减小单位排水量的电渗能耗。有必要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基本参数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渗法是一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参数的确定在工程应用中至关重要。利用自制的电渗试验装置,对某一高含水量淤泥土进行了稳压电渗试验和稳流电渗试验,测量了电渗过程中电流、电压、出水速率的变化,总结了电渗透系数、电迁移系数、电导率和单位能耗出水速率等基本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渗的进行,电渗透系数逐渐减小,而电迁移系数相对稳定。土体的电导率和单位能耗出水量也逐渐降低。因此,用电迁移系数来评价电渗效果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围海造陆工程的兴起,电渗法作为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加固方式被采用。围绕电渗法在海相软土加固中的适用性问题,文中开展了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对电渗法加固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渗排水速率是重力自由排水速率的3~12倍;电渗排水速率与电流密度成正比,对于海相软土,电流密度控制在25A/m2时最佳;综合考虑排水速率、电极腐蚀情况及能耗,现场施工采用钢筋作为电极较为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11.
弯曲分汊河段江心洲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心洲的稳定完整是保障长江航道畅通、解决浅滩碍航问题的重要条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窑监河段为依托进行概化水槽试验,对弯曲分汊河段右汊为主、左汊为主、左右汊平衡3种洲滩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量一定,水深越小,洲头冲刷越严重,洲头向左岸移动幅度越大;水深一定时,流量越大,洲头冲刷越严重,洲头向左岸移动幅度越大。洲尾则主要是处于淤积状态,流量一定,水深减小则洲尾淤积越严重;水深一定,随着流量的增加,洲尾淤积越严重。3种洲滩形式下,江心洲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右汊为主、左汊为主、左右汊平衡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在淤泥质海岸建港,水沙运动复杂,需要布置环抱式防波堤。以类似海域中拟建的燃煤电厂为例,根据船舶操纵模拟试验以及波浪、潮流、泥沙、温排水数学模型试验成果,论证环抱式防波堤在防浪挡沙、改善港内泊稳条件、减少泥沙回淤以及控制电厂温排水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赵强  鲁芳 《船电技术》2015,(11):60-63
根据PTC热敏电阻的电流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模糊PID的控制方法,利用温度偏差和温度偏差的变化率来实时的调整PID参数,从而可以达到恒流放电的目的。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动态响应较快、超调量小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刘新 《水道港口》2007,28(6):425-429
汉江石泉枢纽运用后,其下游河道受日调节影响,水位陡涨陡落,碍航情况严重。文中建立了一维数学模型,利用汉江石泉水文站至汉王城68 km河段非恒定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稳定性好、准确可靠。选择石泉水文站若干个下泄过程组合概化了一种新的下泄过程,该下泄过程满足河道最低通航保证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工程是无闸低坝枢纽,不能控制洪水、调节泄流位置,无论上游来流量高低,对下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均较大,本文针对其水流运动特点和泥沙淤积问题,利用水力学原理与泥沙运动理论,创建了隔离水流、切断泥沙流路的技术方法,通过增设隔流墙、拦沙底坎和优化靠船墩布置等工程措施,较好地改变引航道内的水流条件,有效地阻止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引航道内的水深、流速等通航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危峰  袁浩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2):176-178
随着DSP技术的发展,多电压,大电流,复杂的上下电次序等问题使电源管理成了DSP系统设计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难题。描述DSP系统的供电原则,结合具体设计,描述电源控制管理的解决方案和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沙波运行角度.由沙波运动尺度建立了推移质输沙率表达式,该式既能用于均匀沙又能用于非均匀沙的输沙率计算.并经一百余组实测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