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型钢轨探伤车检测钢轨内部伤损对保障线路运营安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外膜破损导致的探轮故障需停车人工更换,人工更换探轮时间长,区间内作业存在安全隐患,探伤车不确定性的区间内停车与线路运营管理的矛盾突出。基于转向架式安装的探伤承载机构,开发了一种探轮自动更换机构。该机构由#字型梁单元和探轮动作单元组成,对#字型梁单元进行强度核算,对探轮动作单元的抓持力等进行核算。计算结果表明,探轮自动更换机构设计合理,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钢轨探伤车超声探轮对中控制技术是探伤车高速检测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因对中控制技术不足易造成钢轨伤损漏检。在既有对中控制技术基础上,采用自主化技术研究全新的基于光电的对中系统设计方案。针对钢轨夹板和道岔的干扰问题,优化自动对中软件的钢轨廓形测量算法;针对不同偏移量的对中控制问题,优化对中控制软件的控制参数及控制算法。此外,根据现场用户静态测试需求,开展探轮自动对中系统静态响应指标试验;根据现场用户动态测试需求,开展探轮自动对中系统运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对中系统能够在60 kg负载情况下对5 mm阶跃信号的动态响应可上升时间57 ms、超调量18.6%、稳定时间156 ms,并在铁路线路实测中对中标准差可达到2.46 mm、极限偏差不大于7.19 mm,且无对中不良情况出现;全路60辆80 km·h-1的GTC-80型探伤车全部完成了激光对中改造,现场运用良好,设计的基于光电的超声探轮自动对中系统能够满足探伤车在80 km·h-1时的探伤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3.
技术·产品     
《世界轨道交通》2013,(11):14-14
朔黄铁路钢轨探伤车完成首次正式上线运行 10月11—14日,朔黄铁路钢轨探伤车完成了对朔黄全线的钢轨探伤任务,标志着朔黄铁路公司钢轨探伤车的首次正式上线运行获得圆满成功。10月11日,钢轨探伤车执行肃宁北一黄骅港区间探伤任务。机辆分公司探伤车班组在出车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提前两天全面检查车辆和探伤设备,添加足够的耦合水和柴油,并根据线路情况对探轮膜的消耗作了充分预想及储备,此外还安排了经验丰富、操纵平稳的机车乘务员来执行牵引任务,完善的准备工作使首日的探伤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钢轨探伤车技术中高速探轮研制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现有进口探伤车上探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局限性;详细介绍了新型集靴式和轮式探头双重优点的一种高速探轮;并简单记录了该探轮在实验室转台上完成135km*h-1探伤试验及在环线铁路上完成85km*h-1超声信号存取试验的过程及结果.该探轮利用内部自动控制装置使其能完成80km*h-1时速下钢轨探伤工作.自动装置能使探头表面到钢轨表面距离一直保持为2.5mm,因此能准确地实现高速探伤.探轮内依靠冷却系统保证超声探头高速走行时能正常工作.通过五项新型设计,该探轮的技术水平应为目前国际同类产品最高速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铁路技术创新》2009,(1):46-46
正CJW-3000III(D)型微机控制轮对荧光磁粉探伤机由北京磁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具有轮对全表面荧光磁粉探伤功能,满足铁道部对轮对(含车轮辐板)磁粉探伤要求,主要适用于铁路机车、车辆(货车、客车)、动车、地铁、轻轨轮对的磁粉探伤。该设备2005年通过铁道部运输局(运装管验[2005]323号)技术评审,目前已经应用于北京铁路局西、南动车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洛阳机务段本段整备场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报警率低的问题,基于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的构成、探伤原理和报警模式,从设备运行情况、过车频次、过车速度等方面对报警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铁路客车轮对和滚动轴承轴箱组装及检修规则》中“轮对组装后须对轮座、盘座镶入部施行超声波探伤检查”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轮对镶入部超声波探伤作业用转轮器.对转轮器的结构及重要零部件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转轮器的操作方法.经现场使用表明,该轮对转轮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在工作时无需借助行车吊装轮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铁路大面积提速,线路养护时间越来越短,钢轨探伤任务越来越繁重。上海铁路局提速改造线路大量采用高架形式,列车运行速度及密度不断增加,使用好钢轨探伤车已成为今后完成钢轨探伤任务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LD轮对动态探伤单元在日常动态深层次探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结合深层次探伤原理、探伤图谱,浅谈LD轮对动态探伤单元数据的分析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相比,探伤车具有检测速度快、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大型钢轨探伤车最高检测速度可达80 km/h。本文基于高速轮式超声波探伤作业系统的研究开发,结合超声波在探轮和钢轨内传播的特点,对钢轨探伤车检测速度、扫查间距、超声波重复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高速轮式探伤的3种超声波发射模式的优缺点,设计了适用于探伤作业系统的8个超声波发射模式。以XILINX公司的Virtex-ⅡXC2V3000型FPGA芯片为平台,进行了软硬件设计。采用变距式发射模式的超声波探伤作业系统在人工伤损线进行了标定试验和实际线路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变距式超声波发射模式可满足超声波探伤作业系统的检测能力需求,能够缩小超声波扫查间距,有助于提高探伤系统的伤损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11.
轮对是车辆的关键部件,对列车运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探伤检查是发现车辆轮对早期裂纹,杜绝冷切轴事故发生的主要手段。近几年,随着高科技含量的探伤工装的大量投入,探伤工艺、规程的进一步改进,轮对探伤工作也日趋完善。但是,近期连续发生多起货车车辆冷切轴事故,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安全,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针对货车车辆轮对探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钢轨探伤车报告疑似1孔轨身上裂伤损报警但探伤仪复核确认无伤的问题,基于探伤车探轮37°通道螺孔裂纹检测技术,分析了正常1孔轨身上裂和疑似1孔轨身上裂B显出波特征。通过声学几何解算,论证了疑似1孔轨身上裂的出波是接头低塌导致的,并给出了接头低塌工况下呈现疑似轨身上裂出波须满足的低塌角度和低塌高度条件。对接头低塌工况下探伤仪复核无回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伤损判定建议。结果表明:当探伤车B显数据中接头1孔轨身上裂位置出现37°通道反射点群且伴随Ⅰ区孔壁波消失时,可不判定为1孔轨身上裂伤损报警。本文方法可降低探伤车1孔轨身上裂伤损报警误报,提高探伤车伤损报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既有钢轨探伤车超声检测系统均为国外引进。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自主化钢轨探伤系统目前已经通过试验验证,所采用的伤损模式分类技术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根据自主化钢轨探伤系统的探轮设置,规定伤损的类别设置,并将伤损类别划分为四大类:核伤类、螺孔裂纹类、轨底裂纹类、水平裂纹类。归属于不同大类的伤损采用不同神经网络进行识别。以螺孔裂纹类为例进行说明,采用标定线数据进行测试,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质量直接关乎行车安全,轮对是转向架重点部件,为提高其检修品质,将轮对装配结构的可靠性进行分解研究,根据实车故障数据分析制定轮对故障先验模式,再结合三维仿真分析和实车数据完善轮对故障后验模式,同时推导出轮对故障风险顺序数RPN的计算权重,将实车故障数据按故障模式和RPN进行归纳整理,得出轮对装配结构中车轮故障发生频次高且危害大的结论,针对性地分析了车轮检修的重点部位和操作工序,优化了轮对的维修策略,提高了检修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型探伤仪器(探伤小车)人工检测钢轨伤损漏检率高,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探伤人员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性差,不能满足铁路提速要求.采用大型钢轨探伤车可提高探伤检测速度及钢轨伤损检出率,降低错、漏检率,改善探伤人员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满足铁路发展需求.根据我国铁路养路机械化的发展方针,武汉铁路局主要干线钢轨探伤采用以大型钢轨探伤车为主、人工检测为辅的模式,特别是武广、合武、宜万、石武等高速线路开通后,人工检测难度增大,主要依靠钢轨探伤车定期进行检测,确保线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6.
徐伟民 《铁道车辆》2012,50(5):28-30,48
通过对铁道车辆轮对超声波探伤时能采集到的固定波研究,提出了"样轴比较法"和定量分析检测工艺,并进行了可操作性探讨。指出根据工件的几何特征,发挥超声波探伤"半定量"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探伤准确率和研制实用型铁道车辆轮对超声波探伤机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SS4G型电力机车铸钢车轮轮心和整体辗钢车轮裂损情况,分析裂损原因,介绍目视检查、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及脉冲涡流探伤的裂损检测方法。结合实际,提出减少轮心裂损发生的措施和出现裂损时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东风。型内燃机车铸钢轮心裂纹位置及裂纹产生的原因。针对裂纹产生的原因,建议改进轮心结构,加大轮心探伤检测的力度,并逐步实现轮心的寿命管理。  相似文献   

19.
跨坐式单轨车导向轮稳定轮预压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跨坐式单轨车转向架的工作原理,并依据浮心理论及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跨坐式单轨车导向轮、稳定轮的预压力对保证单轨车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仿真研究了车辆在通过不同曲线半径时预压力的大小对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确定导向轮和稳定轮预压力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洲所)研制的首列氢能源试验车100%低地板轮边直驱用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通过了系统调试以及温升试验,标志着国内首款商业应用的100%低地板车辆用轮边直驱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研制成功。100%低地板车辆用轮边直驱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