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何旭龙 《路基工程》2017,(1):174-178
预应力管桩以桩身强度高、承载力高、穿透力强、施工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公路、铁路、市政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中化泉州铁路专用线石化站软基处理为研究对象,在收集相关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查明沿线软土分布特性及成因,从预应力管桩的单桩承载力及沉降计算、方案设计、施工效果分析三方面探讨预应力管桩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预应力管桩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为工程实例,根据沉降观测的结果,比较了采用预应力管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地基的沉降变化规律,说明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的复合地基,其地基的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对工后沉降量要求较为严格的桥头、结构物地基,以及软土深厚的段落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有效控制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的设计方法,从引起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原因出发,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沉降监测资料的分析,依据地质勘察资料,对比不同地基处理方式过渡段的处理效果,得出不同地基处理方式能有效处理的过渡段软土厚度;着重分析了预应力管桩处理桥头地基的加固效果,选取过渡段差异沉降较大的断面进行工后沉降预测,与实测工后沉降作比较分析,论证了不变间距、变桩长的预应力管桩并不能完全解决桥头差异沉降;提出了针对不同填土高度、软土厚度的桥头过渡段所适宜的预应力管桩布置形式,以有效控制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4.
依托广东某高速公路工程,对3条试验段路基进行现场原位观测,探究袋装砂井、素砼桩和预应力高强砼(PHC)管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结果表明,PHC管桩加固软土地基后的沉降量比素砼桩和袋装砂井处理后的小得多,满足快速施工要求,能控制软土地基沉降。  相似文献   

5.
长短桩复合地基在处理深厚软土地基上有着独特的优点。文中通过一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以预应力管桩作为长桩、水泥搅拌桩作为短桩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在处理深厚软土地基中的运用,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现场载荷试验,结果表明,长短桩复合地基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深厚软土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管桩作为桩基础处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施工快捷、质量可靠、地区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而预应力管桩与筏板基础相连接后更能发挥出管桩的高强度及整体性。本文着重介绍了预应力管桩桩筏结构在黄石某铁路软土地基失稳整治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某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处理的软土地基进行沉降监测,得出运用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处理软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广清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大,道路拓宽施工和道路运营并行开展,软基路堤拓宽工期压力大,采用排水法处理的老路软土地基附加沉降时间长,软基路堤拓宽地基加固方案应满足工期目标和规避老路附加沉降问题.借鉴同类工程经验,基于该工程地基软土性状,依据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实测结果,充分比较了水泥搅拌桩、素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案,结合造价分析和工艺特点比较,提出预应力管桩大间距方案,用于软基路堤一般路段拓宽地基加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塑料套管桩在城市快速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桩长、不同桩帽大小、不同桩间距以及不同路基高度等对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计算表明,采用塑料套管桩处理软土能有效减少地基的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量,在设计时应综合选择合理的桩长、桩间距及桩帽大小,在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基础上节约地基的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10.
林志祥 《隧道建设》2007,27(2):85-87
土工格室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广泛地应用于软土路基处理当中。结合预应力管桩+土工格室在客运专线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对其特性、作用机理、计算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该处理方式对于提高地基承载力、限制地基侧向变形、控制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方面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为软土路基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宣杭铁路DK199 853~ 936段软土深17~22 m,路基设计填高7.2 m,因工期紧迫,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加固地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2.
刘钊 《上海公路》2022,(4):74-82
以长三角地区某工程现浇箱梁施工为例,分析软土不良地质情况下,现浇箱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支架平台搭设、支架平台安全验算及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验算。  相似文献   

13.
深厚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由于路桥的不均匀沉降,产生桥头跳车现象,影响行车舒适和行车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桥头深厚软土地基,结合过渡段的设计,理论计算和工程实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诸永(诸暨-永嘉)高速公路温州段位于软土地基上,为了减少施工沉降对房屋结构安全的影响,提高施工期间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决定对软土地基采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处理.通过详细分析管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在采取有效施工质量控制下,使施工全过程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用于处理高速公路软基路段时,管桩与桩间土能共同分担上部荷载,能有效地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减少总沉降量、降低工后沉降,防止桥头“跳车”等问题.但在软土地区使用预应力管桩,由于构筑物处反开挖施工桩帽及承台、或构筑物-侧土方填筑高度高出管桩施工作业面,在重型施工机械行走碾压时,极易造成边坡失稳,出现预应力管桩的偏位、倾斜甚至断裂等各类施工质量问题.该文结合武汉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实际情况,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重点介绍预应力管桩在公路软基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工期紧、软土埋深较大的软土地基,采用预应力管桩联合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1]。然而,此种加固路基在已建工程中仍出现一些因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拉裂、因刚柔复合地基的变形不协调造成局部塌陷等严重的病害情况。为此,结合现场监测成果和相关地质调查,对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斗门互通A匝道桥头路基预应力管桩联合塑料排水板加固段的病害情况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综合处治措施,最后通过加固效果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对其加固措施做一个初步的应用性研究,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建设中常用的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换填轻质填料、搅拌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管桩地基等5种软基加固处理方法,开展了基于专家调查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可靠性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来自高速公路管理、设计、施工、研究单位的67位具有丰富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经验的专家开展咨询和调查分析,得出了不同软土深度情况下各种软基加固方法的可靠性程度评价结果。研究显示,珠江三角洲软土路基加固处理方法的可靠性从高往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管桩地基、CFG桩复合地基、排水固结法+换填轻质填料、排水固结法、搅拌桩复合地基。当软土深度超过20m时,一般宜采用管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台、通道和箱涵与路基间的过渡段的资料结合处理通道和箱涵结构物基础产生的问题,研究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并根据现场管桩施工试验资料,探讨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路、管桩施工的收锤标准以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综合考虑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影响三方面识别并筛选出8个二级指标构建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值,运用密切值法进行多目标决策,评价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劣;以汕头市鮀东路CK0+270—470段为例,对静压预应力管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3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处治效果、造价及工期的熵权值较高,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取的影响较大;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密切值最小,综合评价最优;该评价模型可客观反映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劣,且计算简单,能为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具体试验为背景,对预应力管桩在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管桩复合地基中的静土压力、表面沉降、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随时间及荷载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加固过程、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研究表明,采用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方案,处理效果明显,质量可靠,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