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全球日益重视环境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船用柴油机上配备排放装置采用SCR机外净化技术,全球市场前景下应用船用柴油机SCR技术控制船舶柴油机NOx排放技术处理装置,有效降低船舶尾气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通过分析SCR技术设计原理、装置结构、关键设备催化反应器工作流程处理系统,降低NOx的影响机理,控制船用柴油机电控单体泵、高压共轨排放的有害污染物、气体,满足排放法规和日益严重排放的环境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2.
船用柴油机尾气控制与净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兼具经济性与良好的动力,在船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船用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物,CO,NOx,SO2,HC等物质对环境存在较大影响,因此国内外的研究者开展了船用柴油机尾气控制与净化措施的探寻。研究当前国内外船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并总结柴油机尾气的排放控制与净化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船用柴油机为控制排放污染物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利用这些技术,新一代船用柴油机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和停泊港口制定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船用柴油机为控制排放污染物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利用这些技术,新一代船用柴油机已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和停泊港口制定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为获取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为燃料动力的船舶(拖船)大气污染物实船瞬时排放特征,通过在船舶烟囱尾排处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在线监测气态污染物(CO、NO_x、SO_2、TVOC)和颗粒物(PM),初步获得LNG动力船舶尾气污染物排放因数,并探索以LNG为燃料的动力船舶尾气排放规律。结果表明,LNG动力船舶废气的瞬时排放质量浓度均较低,其中:TVOC和PM的排放质量浓度最低,瞬时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0.123~1.184 mg/m~3、0.102~0.226 mg/m~3;SO_2和NO_x的瞬时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5.040~103.700 mg/m~3和23.500~68.900 mg/m~3;CO的排放质量浓度为69.880~1 513.000 mg/m~3。从船舶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因数来看,LNG燃料是减少船舶尾气排放的有效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降低船舶柴油机NOx排放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建彬  蔡振雄 《机电设备》2006,23(4):5-8,22
船舶柴油机尾气中含有大量NOx,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随着IMO和各港口国对NOx的排放限制日趋严格,如何更加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船舶柴油机尾气中的NOx排放值得深入研究.该文在介绍了NOx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与分析了几种处理NOx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排放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组成及其形成机理,在控制柴油机排放的措施中,主要从机内处理和机外净化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对柴油机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微粒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种船舶尾气污染物排放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时采集船舶尾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含量,并将其转化为模拟数值信号,其中:一路传送至船舶航行记录仪(Voyage Data Recorder, VDR)保存,供后续取证使用;另一路传送至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由海事主管机关实时接收相关信息,判断船舶是否存在污染物排放问题,便于其确切掌握船舶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提升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9.
船舶柴油机排放测试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阐述了国际海事组织(IMO)批准的《73/78船舶防污染公约附则VI》中关于限制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技术规则,介绍了船舶柴油机排放标准及测量方法,并依照附则VI要求对某一具体的船舶柴油机进行实机测试分析。针对船用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介绍了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法规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有关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放法规情况,探讨了控制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远程测量,初步筛选出高排放船舶,提高船舶排放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设计一种基于嗅探式传感器的岸基监测设备和配套的软件平台系统。系统通过采集船舶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n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实时信息,基于船舶尾气排放量在线估算方法、船舶尾气排放扩散数值模拟、观测数据的模式识别算法等,实现船舶尾气排放特征的在线识别和疑似高排放船舶的粗筛。对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CALPUFF模型计算得到的气体污染物模拟理论浓度,验证岸基嗅探式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船舶柴油机减排新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MARPOL73/78公约附则VI对船舶柴油机排放的要求,探讨一种柴油机排气冲程喷水减排新技术方案,通过与EGR技术、乳化油技术对比以及水蒸气在燃烧室里的水煤气反应机理分析,论证新技术方案可有效抑制NOX和PM的生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船舶柴油机是海上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为了解决舰船中速柴油机的尾气排放问题,废气再循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舰船中速柴油机的废气再循环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建立中速柴油机的计算模型研究了废气再循环技术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影响因素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球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国际上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不断升级。船舶运行中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船舶在对硫氧化物进行排放控制的基础上,对氮氧化物(NOx)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在现有的柴油机技术条件下,仅依靠机内措施很难大幅度降低 NOx的排放,于是尾气处理装置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技术被开始在船舶柴油机上应用。柴油机配置SCR系统,  相似文献   

15.
瞿敏 《机电设备》2010,27(2):1-3,22
随着航运业的不断发展,船用柴油机排放污染物也已成为日趋严重的污染源。本文综述了船用柴油机排气中NOx、SOx.颗粒物、HC和COx等的后处理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NOx和SOx的净化技术.最后展望了船用柴油机排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伟 《珠江水运》2013,(Z1):175-177
本文阐述了船用柴油机NOx排放物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危害及其国内外政府和权威组织对NOx排放的限制。在此基础上,从燃料技术、燃烧技术、喷油技术和电喷技术四大方面提出改善NOx排放的措施。而在燃烧技术方面又重点分析了内外循环技术及改进后的喷雾废气再循环技术。最后提出减少NOx污染物的排放对船用柴油机而言,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限制将会越来越严格。  相似文献   

17.
翟鸣坤  郭军武 《江苏船舶》2013,(5):22-23,35
介绍了船舶柴油机排气对大气的污染及国际海事组织对其控制要求;针对不同阶段提出各种控制措施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发展。多种技术综合运用是船用柴油机为符合法规要求的发展趋势。但在船舶应用上,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和应用可能。尾气排放的控制技术和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颗粒物是船舶柴油机排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如何降低船机颗粒物排放已成为环境保护及柴油机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对船机排放颗粒物的组分及来源进行分析,梳理论述目前主流的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及DPF再生技术。认为后处理技术是今后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的重点,其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是DPF技术,复合再生技术是DPF再生过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船机颗粒物排放控制未来需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及长远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颗粒物是船舶柴油机排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如何降低船机颗粒物排放已成为环境保护及柴油机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对船机排放颗粒物的组分及来源进行分析,梳理论述目前主流的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及DPF再生技术。认为后处理技术是今后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的重点,其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是DPF技术,复合再生技术是DPF再生过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船机颗粒物排放控制未来需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及长远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机电设备》2003,20(5):26-26
用于治理柴油机污染物排放的“柴油机红外再生微粒捕集系统”,已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 这项技术成果是由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完成的。它是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柴油机颗粒排放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微粒捕集器技术的研究与筛选,自主研究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将这项新技术及其产品用于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可以大大减少柴油机产生的环境污染。 柴油机燃油消耗率低、节能,但是,降低柴油机排放的碳烟颗粒污染,一直是个环保难题。而“红外再生微粒捕集系统”,解决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难题,适合国内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