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堡船模试验水池(HSVA)项目经理希尔马尔·克卢格(Hjlmar Klug)和汉堡船模试验水池主任(退休)弗里德里克梅威斯(Frledrich Mewis)一道探讨了目前水动力学的发展趋势和汉堡水池船模试验所取得的典型的试验结果,同时,对于大型集装箱船的船体线型优化,重点从舵的设计、旋涡发生鳍(VGF)和船舶营运等方面介绍了节能措施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概述某导弹护卫舰的船模和桨模在德国汉堡水池(HSVA)、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SSRC)和上海交通大学(SJTU)进行的试验,以及对各水池和空泡筒模型试验的阻力,自航因子和螺旋桨性能的分析比较,最后给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依据大连理工大学船模试验水池多年试验数据,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结合船模阻力试验影视资料开发船模阻力虚拟试验教学系统,较为形象地模拟船模阻力试验,对船模阻力试验进行虚拟教学.该系统运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了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结合可视化设计技术,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船模自航试验法概要在船模试验池中,对在某种条件之下而决定其最适合的船体及推进器的形状时,先根据船模阻力测定试验,选定适当的船体形状,测定在船模应安装推进器位置上的伴流速度分布状态,据此设计几种模型推进器以便与船模一同实验,根据其结果以决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船模纯粹自航随动系统装置的原理与设计特点,给出了原理框图.这种仪器既可用于船模纯粹自航试验也可用于船模强迫自航试验.测试数据信号可由拖车上的计算机采集与屏幕显示,也可通过拖车滑线或船池内的激光通道传送到池外的操纵台进行处理.应用该仪器对一艘双桨船模进行了船模强迫自航试验和船模纯粹自航试验的验证,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5,(3):220-223
利用适航水深技术首先要确定适航淤泥重度值,主要通过流变试验和船舶试验来确定。在目前尚无实船试验条件的前提下,应用船模阻力试验测量系统测定船模阻力与淤泥重度的关系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船模阻力试验测量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船模以不同速度在试验泥样中航行,通过拉压力传感器及多功能数据采集卡采集阻力数据,船模阻力数据可以通过船模阻力换算公式换算为阻力值;系统配有泥样搅拌装置,可将泥样搅拌均匀。通过参数标定,系统的速度控制误差及阻力测量误差均小于1%。通过试验实例说明,船模阻力试验测量系统可以为合理确定适航重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范永鹏  顾敏童 《造船技术》2006,(2):38-40,29
对一种轮式船型进行了初步探讨,推导出轮式船型船模和实船之间阻力矩的相似理论。对一艘轮式船型进行了初步的船模试验,根据船模试验结果,分析了轮式船的阻力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国内与国外水池进行的船模试验方法和结果作了比较,对船模试验过程中或试验结果预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就船模试验及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船模纯粹自航随动系统装的原理与设计特点,给出了原理框图。这种中以用于船模纯粹自航试验也可用于船模强迫自扩航试验。测试数据信号可由拖车上的计算机采集与屏幕显示,也可通过拖车滑线或船池内的激光通道传送到池外的操纵台进行处理。应用该仪器对一艘双桨船模进行了船模强迫自航试验和船提纯粹自航试验的验证,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小比尺自航船模在运用技术上的研究结果作了概括介绍。文中首先对几种操纵性试验方法进行选择,肯定了当前最广泛应用的Z形试验求得K、T指数的精确度,并通过实船、船模试验结果提出:内河顶推船队的操纵性指数应根据Z形试验结果的计算为准;对尺度效应的修正补偿应强调T指数相等或近似。为保证通航过坝船舶的安全可靠性,探索顶推船队船模尺度效应和应作哪些修正补偿,选择了三种不同比尺船模进行通航试验研究,同时考虑到动水效应问题,最后推荐几种对船模航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字图像来测定船模运动参数是一种成本低、精度高的方法。该系统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实现了船模试验在自然光条件下的实时测量、实时数据处理和自动操纵控制。介绍了一套多CCD摄像机的船模自动测控系统,对电视图像变形修正、船模自动识别与跟踪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根据船模试验的特点提出了有别与一般目标识别跟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浸没式喷水推进器与船体高度融合,难以通过试验的方法测量推进器各部件受力,因此文中采用船模水池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浸没式喷水推进的水动力特点。该文首先开展了船模拖曳阻力试验,测量了船模阻力、纵倾角及重心升沉。然后开展船模自航试验,测量了船模纵倾角、升沉及轴的转速、力矩、推力等数据。基于CFX软件,对拖曳阻力试验及船模自航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四个不同航速下的数值模拟中,阻力计算误差在3.7%以内,轴推力计算误差在2.7%以内,轴力矩计算误差在4.6%以内,试验测量值和CFD预报值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可以进一步得到浸没式喷水推进器上各部件的受力情况,泵的流量、扬程及其它流场信息,克服了浸没式喷水推进器推力测量和流场测量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由作者设计的双体水翼船和船模试验研究情况。试验中,对船模的一些主要要素进行了变化,得出了它们对船模和影响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4.
蔡创  蔡新永  赵传波 《水道港口》2010,31(5):492-495,346
为了配合草街航电枢纽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论证工程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按照试验要求制作了船模,并对有关工程的设计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和研究。分别根据水工模型比较方案和推荐方案,进行施工导流明渠及连接段的船模通航试验研究。根据船模试验最高安全限制的要求,结合相关水流条件的船模通航试验研究,对2个布置方案冲淤前后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方案通航条件的优劣,给出了通航推荐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孟祥玮  高学平 《船舶力学》2010,14(4):379-384
在系泊船模在波浪中的运动水工模型试验中,设计了一种试验测量仪器.该仪器可用于测量波浪作用下系泊船模的六自由度运动量.将6支拉绳式位移传感器固定在船模上方,每个传感器的拉绳均与下方的船模固定.船模晃动时会带动6根拉绳.根据6根拉绳长度变化和前一时刻船模的姿态,可以计算出船模运动的六自由度运动量.经波浪试验表明,该仪器可以很好地反应系泊船模的六自由度运动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本文中,作者叙述了所拟制的用于操舵,舵柱力矩测量以及自动控制船模的仪表结构。这种仪表是露天水池中进行试验时用在独立自航船模上的。其制造简单,采用它可以减轻露天水池中船模试验的设备。本文亦说明了试验的方法,并简略地叙述了求得船舶设计时所需各种试验资料的可能性。采用这种简单的仪表于船模试验就有可能求得船舶灵活性和舵机需用功率的资料,并借以合理地选择舵的尺寸,位置和补偿系数。亦有可能研究所设计的船舶的操纵性能,(包括倒航的操纵性能在内)。熟识本文,可能对船舶制造工程师,首先是设计师是有益的,本文着重指出为了要顺利的设计船舶,举行各种船模试验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海洋运输行业的发展,对船舶制造和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船模耐波性试验为船舶性能验证提供了数据支持。频谱细化技术通过增强频谱分辨能力来提高信号分析的效率和精确度,是信号分析的一种常用手段。本文分析船模耐波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船模运动方程,并提出基于FFT-FS频谱细化技术的船模耐波性试验测量信号分析算法,满足信号分析对精确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舰船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研究人员利用船舶模型的水池试验可以采集船舶在一定海水环境下的航速、动力系统性能等重要参数,对指导和改善舰船的设计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水池试验的效果最大程度贴近船舶实际工况,需要建立试验水池的波浪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本文针对船模试验水池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软件平台和NI数据采集卡、运动控制卡等硬件,设计了一种多通道的船模试验水池数据采集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硬件结构进行详细介绍。该船模试验水池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有效采集船模在一定激励作用下的运动参数,对改善船舶结构和功能设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聂军  杨素军  范佘明  余滋红 《船舶》2008,19(1):28-31
自航船模直流电机遥控遥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船模试验测试装置,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可根据船模试验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合理配置和软件开发,而且该系统还采取了抗电磁干扰和紧急停机等措施,可确保测试信号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通过对一艘4000TEU集装箱船自航船模的直流电机进行测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检精度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船模试验中,船模在运动过程中的轨迹、姿态等参数是船模试验主要的测量目标。目前船模试验中的主要测量设备是陀螺仪、适航仪等设备。随着船模测量精度要求不断的提高,国内外逐渐使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其中最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是光学测量技术。本文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了船模姿态的计算方法。本文研究了计算机视觉技术,讨论了船模姿态测量理论,分析了船模的追踪算法。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船模试验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