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为解决智慧港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系统重复建设、数据无法共享、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研究建立基于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港口地理信息云平台。对空间数据资源进行分类,规范数据更新维护流程,建立基于时空大数据模型的数据资源体系;以服务的形式对外提供数据访问和操作的接口,保护数据的安全。平台的建设将消除信息"孤岛",减少重复投资,实现资源共享和集约化管理,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的地理信息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从天津海事局获悉,为全面推进天津港转型升级,今年,天津海事局全面启动"智慧港口"建设工作。海事负责人表示,未来,"智慧港口"建设可以从提高通航安全和效率,全面监视和监控系统、基础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等方面着手,实现对港口要素的监控监测,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达  相似文献   

3.
智慧港口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框架,通过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形成的现代化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并成为我国后期港口的建设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调研我国智慧港口的建设情况,发现在智慧港口建设中大数据的应用仍面临着信息安全、信息壁垒、数据权属方面的问题。因此,智慧港口建设中大数据应用可采取全面提升信息安全、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清晰明确数据权属的措施,以此提高智慧港口建设中大数据的应用效果,加快我国智慧港口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整体上,北部湾智慧港口将实现北部湾集团港口群智能化、自动化、平台化建设,助力港口智慧化转型升级,在北部湾地区打造"信息广泛互联、资源优化配置、业务协同联动"的全新智慧港口生态圈智慧港口是现代化港口发展演进的新概念。广西北部湾智慧港口将主要围绕港口智能运营、危险品精细管理、供应链互联协作、物流区域协同、服务敏捷保障、业务开放创新等6个方面开展建设,以推进智慧港口在港口作业  相似文献   

5.
12月6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港口物流服务示范工程"、"十一五"上海港码头建设的收官之作--外高桥六期码头在建成后宣告正式开港投产.作为上海港首个具有汽车滚装和集装箱运输两大主题功能的综合性港区,外六期码头以全岸基供电、汽车物流一站式等亮点,诠释了中国港口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推进低碳绿色与港口物流建设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数字化港口不同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甚至也不同于智慧港口建设,有其不同的遵循逻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目标不仅仅依赖于业务数据,而需要更加广阔的数据空间一、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数字化转型是什么?数字化转型要怎么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港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信息化和数字化每家港口和码头从创立之初就开始了信息化的过程,信息化主要作用在生产过程之中,数字化则对于所有港口集团而言都是新命题。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面向服务、协同应用、标准引领、带动产业"的发展理念,按照"统筹建设、整体架构、统一标准"的思路,从码头生产智能化、港域调度智能化、海运物流协同化、金融普及便利化等方面着手,推进上海港智慧港口建设,努力实现"提升口岸运作效率,降低客户物流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业务系统互连互通,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程实时监控,创新客户体验""统一行业标准,用‘互联网+’思维促成公正、公平、公开的行业环境"的智慧港口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蓬勃发展,智慧港口建设也正处于"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其建设发展需标准先行。本文基于国内智慧港口建设现状及形势,研究并提出智慧港口建设标准体系架构,从总体标准、支撑技术、基础设施、智能生产、智慧物流、数据服务、安全保障7个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希望为我国智慧港口建设标准体系提供参考,为我国智慧港口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戚秀莲  刘卫平 《集装箱化》1999,(3):25-26,33
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也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重要港口。经过多年的建设,上海港集装箱运输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以港口智慧物流、危险货物安全管理等方面为重点,选取一批港口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设,着力创新以港口为枢纽的物流服务模式、安全监测监管方式,以推动实现"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的港口物流运作体系,逐步形成"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数据交换系统,剖析集装箱动态信息在不同参与方之间的流转和共享工作原理。在分析业务处理逻辑的基础上,研究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接口、数据标准、数据整合、数据存证和数据监控报警等功能。数据交换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厦门港集装箱物流运作效率,实现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智慧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提出有利于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利用SWOT分析上海港港口在信息化战略中的优、劣势及机遇和威胁,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条件,借鉴世界各大港口的竞争激励机制、电商和物流的快速发展经验,提出上海港的港口信息化发展应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在未来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上,应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港口助航信息实时发布的应用需求,此文研究了助航信息数据内容和数据共享发布组织模式,运用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符合国际IHO-S57规范的标准电子海图基础数据、叠加实时的各种助航信息以及运行于互联网上的港口助航信息实时共享发布系统。该系统已在厦门港航标动态信息共享发布中得到应用,能使得进出港船舶、涉海单位和公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发布的港口助航信息。  相似文献   

14.
寇黎瑛 《中国水运》2014,(10):103-104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能够有效地形成各类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信息,将有效地促进行业信息积累、知识库建设和综合决策能力的提升,实现智慧管理、提供智慧服务。我国港口企业地理位置分布相当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要了解企业港口设施维护管理数据,必须进行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标准统一;在信息资源规划基础上,搭建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信息服务数据库,提高港口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提供全国港口设施维护管理健康体检报告,为各级交通运输(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上海港迫切需要借助新技术带来的新动能,以价值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开创新格局,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萍 《水运管理》2008,30(4):9-12
为推动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运作和上海港洋山港区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从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硬件与软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这正是两港开展合作竞争的重要基础,进而提出在两港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功能定位等方面合作的同时,应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中进行合作,增强两港的综合竞争力,共同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包起帆  孟舒 《水运工程》2017,(12):89-94
针对在全球经济复苏、船舶大型化等趋势和背景下全球第一大港上海港从2017年4月开始出现的严重拥堵现象,分析了其产生原因,论证了上海港所面临的问题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法和远景规划方案。集装箱码头能力不足,可供港口建设的土地资源、超深航道和超深集装箱码头的匮乏,以及对于未来港口发展谋划的不足都是此次上海港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发展受限制的主要原因。提出要充分发掘上海横沙的区位、岸线、超深航道等众多独特优势,为上海港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寻找出路,并为上海港的未来谋划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理论的港口吞吐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永明  郑光平 《中国水运》2007,5(4):160-162
港口吞吐量是港口建设的重要依据,有效预测港口吞吐量,才能使港口在海洋运输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灰理论预测可以在少量信息、不完全数据的情况下,揭示港口吞吐量的发展变化特征,是研究港口吞吐量的有效工具。本文对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应用灰理论对港口吞吐量建立灰色模型GM(1,1)进行短期预测,其结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在建设集装箱国际枢纽港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上海港引航管理站的引航员们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每一艘集装箱船舶安全进出港口和靠离码头,都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不愧是上海港的“开路先锋”。 面对种种困难 勇敢挑起重担 自九十年代开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以每年27%的速度递增。1999年初,上海港提出了为建设集装箱国际枢纽港而奋斗的响亮口号和年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在集疏运一体化、优化航运金融环境、建立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等方面。 形成综合集疏运体系: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对上海港集装箱的集疏运输系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偏重于公路运输的集装箱集疏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上海港发展的需求,优化集疏运体系建设将在继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