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进一步改善高速行驶汽车的直线稳定性及转向特性,人们对悬架的转向效应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各具有转向功能的悬架系统在轿车上变得更加完善,随动式悬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具有随动转向功能的悬架系统-雪铁龙ZX系列轿车随动悬架转向原理及转向特性作了分析,并着重研究了随动悬架的侧倾转向效应对汽车操纵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动式悬架转向原理及操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孔辉  殷承良 《汽车工程》1997,19(6):322-324,341
本文简要介绍了随动式悬架结构。通过对其中的橡胶悬置块结构与功能分析,揭示了其中随动转向特性原理,并初步揭示这种特性对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种悬架结构也有县于汽车平顺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主动悬架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的联合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主动悬架系统的整车模型,采用LQG控制算法,以路面不平度和车身侧倾力矩同时作为车辆系统干扰信号,计算出汽车转向操作下的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力.在A级和C级路面上分别对转向盘单周正弦输入和阶跃输入工况进行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所提出的主动悬架协调控制策略能在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平顺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空气悬架客车在行驶转向时车身侧倾角过大问题,提出在后空气悬架导向臂尾端添加车身侧倾稳定板的改进方案。对改进前、后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KC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悬架系统侧倾刚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基于刚柔耦合建模方法,建立了改进前、后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车辆稳态回转时车身侧倾角明显减小,不足转向度也有所改善;整车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不同的具有随动转向效应的上海桑塔纳轿车后悬架,并简单分析了它们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馈能式电动悬架的原理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馈能式电动悬架,并对原理样机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对馈能式电动悬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方案进行描述;其次,根据某具体车型的后悬架系统参数,设计电机作动器样机并进行特性试验;最后,通过整车台架试验检验所设计的悬架系统在随动状态下的馈能特性和悬架特性.试验表明,低频大振幅工况时,随动状态下的电动悬架可在基本保证车辆性能的同时回馈部分电能.  相似文献   

7.
悬架转向特性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改善汽车直线行驶稳定性及转向行驶特性,近年来,人们对悬架系统的导向功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具有转向功能的悬架系统相继得到发展。钢板弹簧县架系统“轴转向”效应的应用;前后轮转向主动控制的四轮转向(4WS)系统;以及使悬架系统具有合适的变形转向功能,其中,多链节(多连杆)悬架结构和雪铁龙ZX系列轿车的随动悬架便是代表。本文对这些结构各异的悬架系统的转向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雪铁龙ZX系列  相似文献   

8.
赛欧轿车的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总称为转向驱动桥;后桥是一个随动桥。前桥与悬架主要由动力传动总成、转向节及轮毂总成、前弹簧及减振支柱总成和稳定杆控制臂总成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后桥与悬架主要由减振器、后桥和后弹簧组成。前后桥与悬架的常见故障都是由于减  相似文献   

9.
基于山西某汽车公司的S108项目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及路面模型,并进行整车的随机路面输入和脉冲输入平顺性仿真.通过仿真分析结果可知该车平顺性能良好.进一步改变前后悬架的弹簧刚度及减震器的阻尼,讨论其变化对该车的平顺性能的影响.仿真分析后,发现前悬架弹簧刚度的影响相对于后悬架稍大,而减震器阻尼的影响相对于后悬架稍小.  相似文献   

10.
某SUV存在中高速转向侧倾偏大、后悬过大突起障碍时传递到车身的冲击偏大等问题,对该车辆进行悬架KC客观试验,结合同等级同类型车相关参数的对比分析,明确悬架KC特性参数的优化方向及目标,通过仿真优化完成悬架硬点参数设计,结合项目实施背景提出悬架硬点优化方案并实施,对优化后的样车进行KC客观试验及整车性能主观评价。KC试验结果表明,经硬点优化后悬架相关KC特性参数基本达到设计目标;经整车主观评价确认,该SUV相关操稳性及平顺性问题有了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转向/刮水/后雾灯控制用组合继电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北 《汽车电器》2009,(10):1-3,7
介绍多功能组合继电器的优点,提出一种包含转向信号、间歇刮水、后雾灯控制功能的组合继电器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轻型后卸式垃圾车配置的后支撑装置的结构及性能。该装置在安装、拆卸和使用上非常方便灵活和安全有效,并能适用于需要安装后支撑装置的各种轻型底盘的配装。  相似文献   

13.
蒋丕平  裴镭 《时代汽车》2022,(3):123-124
文章主要阐述了后扰流板总成注塑成型工艺及其结构设计,简单介绍多种后扰流板的结构设计及其工艺,结合成本、外观质量、设计强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一种分体式后扰流板的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军宝 《汽车实用技术》2020,(4):177-178,221
近年来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快,订单化生产、多车型混线生产等趋势已成主流,汽车后桥部件装配生产线也要适应柔性化生产需要。AGV组成的生产装配线具有柔性化、快速布置、方便更改工位和工艺等优点。文章以某一线汽车品牌新能源BEV车型的后桥装配线为例,阐述AGV是如何组建新能源汽车后桥装配的柔性生产线。  相似文献   

15.
论述某车型后组合灯的设计开发过程。分析后组合灯的功能布置、间隙面差定义、模拟验证以及其与活动部件的运动干涉状况。结果显示,后组合灯包含的功能为:制动灯、后位置灯、后转向灯、倒车灯、后雾灯,且后转向灯面罩颜色需要改为无色透明;在后背门运动过程中,后组合灯与后背门无干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的3种结构形式,对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相关法规进行了介绍,并对后排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某车型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失效原因,对其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结构和焊点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结构在模具冲压和车身焊接中均未出现问题,满足了静拉试验相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五连杆非独立后悬架侧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静法创建了稳态回转时五连杆后悬架的侧倾平面模型运动方程,运用矢量几何法分析了车体侧倾角和横向推力杆方向角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某SUV车实例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几何位置下车体侧倾角、有效侧倾刚度及侧倾中心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车辆稳态回转时,横向推力杆的长度及方向角、上拉杆的布置对悬架的侧倾特性有重要影响;仿真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在趋势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轿车后车门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轿车后车门动态特性的分析是基于后车门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对后车门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模态分析,在四种工况下对后车门进行扭转刚度与下垂刚度的分析,通过分析,为轿车车门结构设计选择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classic two-degree-of-freedom yaw-plane or ‘bicycle’ vehicle model is augmented with two additional states to describe lane-keeping behaviour and further augmented with an additional control input to steer the rear axle. A simple driver model is hypothesised where the driver closes a loop on a projected lateral lane position. The driver can select the preview distance to compensate driver/vehicle dynamics, consistent with the ‘cross-over’ model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A rear axle steer control law is found to be a function of the front axle steering input and vehicle speed that exhibits stability similar to a positive-real system,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e driver/vehicle system to track a complex curved lane and improving steady-state manoeuvrability. The theoretically derived control law bears similarity to practical embodiments allow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steering a rear axle.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客车车身的生产特点及需求,从材料、结构、工艺方面全面阐述某客车玻璃钢前后围开发,分析玻璃钢材料、整体式玻璃钢前后围工艺在客车车身开发上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