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针对公交站台乘客乘车诱导的问题,以公交线路载客均衡为目的,建立了乘客 乘车诱导模型,实现了最佳乘客乘车诱导方案的编程求解.本文通过建立单条 BRT 线路 车辆载客模型,组合形成了整个区段的 BRT 线路车辆载客模型,建立了一种面向载客均 衡的 BRT 站台乘客乘车诱导模型.理论与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生成最佳的乘客乘 车诱导方案,能够实现 BRT 区间线路的载客率均衡,将填补当前公交站台乘客乘车诱导 研究领域的空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优化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BRT)为研究目的,研究市民对BRT的满意程度。以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为例,针对快速公交系统的舒适性、时效性与经济性等评价因子建立BRT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BRT乘客问卷调查结果,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厦门BRT乘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乘客对BRT在时效性方面的满意度比较高,BRT在缓解拥挤、提高服务设施水平、改善换乘便捷程度方面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介绍厦门市快速公交概况的基础上,对厦门市BRT系统特征及优势进行了阐述,并且从客流量分析、BRT服务水平和乘客满意度三方面具体分析了BRT的运营效果。最后,针对规划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如加大BRT专用道管理力度、尽快投入18米车型、加快高峰车辆周转、研究BRT升级轻轨策略、调整常规公交线路等。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BRT乘客的出行特征和BRT的运营效果,提高BRT系统的服务水平。研究对BRT乘客展开了站点问卷调查。通过出行行为调查分析了BRT出行链的特征。利用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运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调查表明BRT主要承担了居民日常通勤和8公里以上的中远距离出行,站点服务范围在15分钟步行半径内,出行链两端的方式分布具有明显的对称性,链接线接驳模式效果较好,其运营参数在满意度综合评价体系中取得了较高评价。研究同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与措施.对于厦门市BRT的服务水平改善和其他城市的BRT系统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快速公交系统中途站点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BRT)站点是整个系统的瓶颈,决定了BRT的运营能力.因此,BRT站点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实际特征,以实现出行者、营运单位、城市交通系统三赢为目标,分析了BRT站点的车辆停靠功能和乘客服务功能,对BRT站点的长度和宽度进行了量化计算,总结了BRT站点换乘衔接设计要素以及行人过街设施设计要求,从而达到为乘客提供高品质客运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南中轴路快速公交运营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家庆  林正 《城市交通》2007,5(4):76-80
在介绍北京市南中轴路快速公交概况的基础上,从常规公交线路调整和交叉口信号优先两方面阐述了南中轴路快速公交实施的保障措施,并且从道路交通系统、公交服务水平和乘客满意度三方面具体分析了BRT的运营效果.同时,通过对比BRT与轨道交通,得出了BRT较明显的优势.最后,针对规划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措施,如组织编组运营、加快高峰时间的车辆周转、加开大站快车、加开区间车和尽快投入超大容量车型等措施,并对建设与运营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BRT站台安全门作为公共安全防护、保障设备,可防止乘客因拥挤或意外掉下站台,确保登乘作业的安全、高效。本文目的在于分析BRT系统运营模式、站台规模、站台和车道布置形式、现有公交车辆及新车购置计划、安全门性能等因素对安全门布局影响,从而可以为未来BRT安全门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库里蒂巴的经验思考北京BRT系统建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迁 《城市交通》2005,3(1):4-8
以库里蒂巴为例,对建设BRT的城市条件和工程特征、BRT规划的前提条件、系统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明确了BRT属于常规公交范畴的功能定位,提出了BRT在北京成为客运交通骨干方式的特定条件和BRT的关键工程条件,对北京的BRT系统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交移动电视是一种全新的大众媒体,课题对上海市公交移动电视的信息发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这次调查研究包括两部分,乘客满意度调查和公交信息需求调查,分别在上海市市区公交线路和市郊公交线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乘客在乘车时愿意收看公交移动电视.目前移动电视最需要改进的环节在节目种类的选择上,而每个节目持续的时间应在20 min之内为宜.乘客在乘车途中对交通出行方面的信息有着特定的需求,应充分发挥移动电视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的优势,向乘客发布及时、准确的交通出行信息,如公交车行走路线的道路状况、公交车到站预测时间等.另外,通过对市区和郊区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市区乘客和郊区乘客对公交移动电视发布信息的需求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优化乘客乘车体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竞争力,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开展研究。首先,选取乘客特征因素,引入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来分析乘客满意度与乘客特征因素的相关关系,提取对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的乘客特征因素。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刻画乘客群体特征,据此对乘客进行分类,并采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法来分析其满意度的差异性。基于此,对某城市地铁A号线2019年乘客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地铁A号线乘客的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和收入水平与乘客满意度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乘客划分为常乘客与非常乘客,发现两者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关注点不同,常乘客更关注乘车效率,非常乘客更关注信息指引准确性,运营单位应针对不同乘客群体展开差异性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状GIS路网,采用TransCAD的OD矩阵反推技术和Vissim交通微观仿真软件,建立了一套道路施工组织方案的定量分析评价方法体系。以无锡市太湖大道快速化改造为例,根据调查流量数据反推得到高峰小时机动车OD矩阵,采用交通分配方法对各方案下的道路流量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得到施工影响范围,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量化评估,并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快速公交系统引导郑州城市发展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BRT)作为一种可持续交通方式,体现着“公交优先”和“以人为本”的理念,BRT以其大容量、低耗能、快速、环保和乘坐舒适安全等特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郑州市为例,鉴于常规公交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发展BRT系统的必要性,并对郑州BRT系统的构成和运营情况进行了介绍,预示着BRT系统在郑州得到成功实施;最后分析了BRT系统对郑州城市旅游业、房地产行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快速公交潮汐客流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伟雄 《城市交通》2011,9(2):26-33
为有效应对广州市快速公交早晚高峰潮汐客流问题,通过客流调查、交通仿真、实车演练等方法寻求应对措施.首先,从系统模式、BRT通道和车站、客流情况几个方面介绍了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的概况.针对BRT潮汐客流问题开展客流调查,分析客流一般规律及车站客流分布.围绕动态借道、静态借位、灵活线路、始发分流、智能调度几项措施,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14.
BRT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它所具有的快速性、灵活性和成本效应对国内城市尤为适合.基于BRT的优点及厦门市交通现状,厦门市BRT一期工程及其链接线于2008年9月初建成并投入运营.本文主要针对厦门市“BRT+链接线”模式,通过服务半径及覆盖面积的计算,分析BRT链接线对BRT主线服务范围的延伸作用及设置BRT链接线的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蕊  林霖  杨静 《城市交通》2014,(2):78-83
小学阶段学龄儿童处于出行有人陪伴与无人陪伴的过渡期,其上下学时间与城市交通高峰时段重叠,常引发区域性的交通拥堵或其他社会问题。基于北京市西城区5所不同类型小学的学生及家庭成员早高峰出行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步行是儿童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儿童出行方式选择与小学类型存在明显相关性。重点探讨儿童及家长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儿童自身特征、家庭及其成员特征、城市交通与环境特征。结果显示,家庭及其成员特征对儿童出行方式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现状城市公共交通无法满足儿童上下学的出行需求;家长对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满意度较低,导致儿童上下学以个体出行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交通方式的形式不断地发生变化。新的交通方式的出现必然要与已有的设施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为公共出行服务。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B1KT(快速公交系统)。近日,广州市也在规划实行B1KT,由于广州市正在使用并将继续完善的区域控制系统是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因此,如何将两者之间结合起来势必影响到实施路段乃至关联路段的交通状况。本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从信号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两者之间如何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在致力于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而正确认识BRT实施的综合效果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公共交通系统综合效果分析模型,采用综合赋权法标定参数,并以大连市华北路公交走廊为案例,对四种公共交通系统(普通公交、BRT、地铁、轻轨)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RT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交通服务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轨道交通。本文建立的分析模型可以全面有效地评价BRT系统的综合效果,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BRT推动TOD在我国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的现象越来越不可忽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无序蔓延,交通、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的城市中心地带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恶化已成为重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了世界上其他类似国家和地区,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用快速公交推动城市发展的建议。论文分析了快速公交和公交引导发展的优势及适用性,比较了快速公交和其他公交模式的差异,最后建议在我国现阶段用快速公交来引导发展,结合土地使用和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