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一种传动方式,其失效形式也有多种,如轮齿折断、齿面磨损、齿面点蚀等。本文通过举例子,介绍一种由于齿轮固定轴两端的轴承支撑失效造成齿轮轮齿折断的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2.
渗碳淬火的齿轮表面硬度应控制在HRC78 ̄83范围内,齿面硬度的测定应以齿面和齿根为准;轮齿心部硬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轮齿的抗弯强度,一般要求心部硬度为HRC25 ̄40;有效硬化层深法可比较直观地反映出轮齿表面强化情况、材料硬化性能和渗碳淬火工艺品质情况,由于摩托车变速齿轮形体小,易采用低负荷显微硬度值来测定有效硬化层深为好。  相似文献   

3.
1、齿轮的检查与修理变速器齿轮常见的损伤主要有:齿面严重磨损或疲劳剥层、轮齿折断或破缺、齿轮轴孔磨损或花键挤压变形等。(1)如果齿轮工作表面剥层面积大于25%,或齿轮花键与轴花键的配合间隙在齿轮外缘处测量大于0.4mm时,均应更换新齿轮。(2)齿面有轻微斑点,轻微剥层且面积小于工作面积的25%,或齿端略有残缺,用油石将剥层处和齿端残缺处打磨光滑后可继续使用。但必须进行修磨,否则会加速齿轮的磨损甚至引发齿轮折齿。(3)一对相啮合的齿轮由于齿  相似文献   

4.
飞轮常见的损伤部位 飞轮齿圈磨损在启动发动机时,飞轮齿圈上的轮齿受到启动电机齿轮的频繁撞击和滑动干摩擦,且轮齿啮合面常夹杂有尘土、砂粒等杂质,造成齿圈轮齿磨损或剥皮。由于飞轮始终作单向旋转,故齿圈轮齿的磨损通常发生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变速器齿轮与齿轮轴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计算齿轮轴变形和轮齿接触应力,分析变速器齿轮轴变形对齿面接触状态的影响.通过与经典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立的齿轮与齿轮轴系统有限元模型,不但可准确计算齿轮轴变形和齿面接触应力,且能综合分析齿轮轴变形对齿面接触区域的载荷分布、轮齿间载荷分配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为更全面、精确分析变速器齿轮的齿面接触状态和载荷分布,预测齿轮疲劳寿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某重型载货汽车变速器开发试制阶段副箱齿轮失效的问题,采用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检验分析、齿面分析、断口分析、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副箱齿轮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箱被动齿轮的开裂性质为典型的疲劳开裂,疲劳源位于次表面夹杂物聚集区。导致该齿轮疲劳断裂的原因主要是齿轮偏载、齿顶齿根干涉以及轮齿次表面有夹杂物。  相似文献   

7.
对准双曲面齿轮在高速运转时的噪声问题,国内各汽车制造厂和各高等院校都在从事研究与攻关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对准双曲面齿轮进行了各种降噪试验,试验中发现,通过加高齿高为大轮齿顶修缘提供一个多余的齿高量,从而降低或消除啮入噪声,另外准双曲面齿轮降噪技术中,齿长方向的重迭系数应尽可能大轮齿顶至少超过2.0,这样能较好地降低噪声。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自动变速器合金钢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将表面转化涂层技术应用到齿轮的抗疲劳点蚀中。运用化学转化膜原理在齿轮表面生成数微米的软质磷酸锰转化涂层,利用SRV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评价,采用共焦激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对不同配对副的齿轮接触疲劳特性进行了单对齿轮动力循环疲劳试验和自动变速器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两种自动变速器油对齿轮副疲劳点蚀的影响,对磷酸锰转化涂层的抗点蚀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具有磷酸锰转化涂层对齿轮副的啮合初期磨合性有明显改善,齿轮表面产生数微米的软质层,填平了齿轮表面大部分凹凸切削波纹,降低了齿面的局部最大啮合接触应力和金属表面摩擦因数,改善了齿轮啮合时的油膜和润滑状况。对不同表面加工方式的齿轮采用磷酸锰转化涂层和合理选用润滑油可大幅提高齿轮抗接触疲劳能力,可作为提高汽车变速器齿轮疲劳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高负荷、渗碳齿轮传动中除了轮齿的断裂、点蚀和磨损等损伤型式外,胶合损伤也是限制齿轮传动功率的损伤型式之一。本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对齿面胶合承载能力的影响参数进行研究。在部分Ⅰ中,介绍了试验所用设备、实施以及对齿面胶合承载能力和摩擦系数的研究结果。4月出版的部分Ⅱ,将要介绍由这些测试结果,所研制的温度、时间、方法,以及另外一种确定胶合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该计划是由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BMWi),通过Otto、Von Guericke e.V(AiF)劳动工业研究协会,在项目号为7451的资助下,并在传动技术研究会(FVA),批准的项目编号为166的框架内,从事研究的。对该计划如有咨询,可与FVA,邮编710864,60498 Frankfurt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弧齿锥齿轮的加工中,当传动比较大(一般i>2.5)时,在同一齿高上往往出现小齿轮轮齿的小端齿厚大于大端齿厚的现象,而大齿轮则相反,这就是通常所说轮齿的“反缩”现象。这种齿形有很多不利:1.在加工弧齿锥齿轮时,一般应测量轮齿大端法向弦齿厚以控制尺寸。具有“反缩”的轮齿,大齿轮轮齿的小端往往特别“瘦”,而小齿轮轮齿的小端特别“肥”,这样削弱了齿的  相似文献   

11.
东风EQ140型汽车后桥主减速器采用的是单级双曲线圆锥齿轮。齿轮工作时,两齿面相接触承受交变接触应力,齿根则受交变弯曲应力。另外,由于汽车停车及存有齿间间隙等原因,齿轮还承受一定的冲击性载荷。为此,通常对于该齿轮的质量要求应具有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抗弯强度,齿面  相似文献   

12.
汽车变速器故障振动特征提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志杰  丁康 《汽车工程》1994,16(4):242-249,218
本文结合疲劳寿命试验的过程对东风EQ-140汽车变速器故障进行了振动试验研究,利用时域波形分析,频谱分析,细化谱,解调,谐波幅值分析等信号处理方法提取了断齿,轴向窜动,轮齿磨损,滚动轴承疲劳剥落和点蚀等典型故障特征,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的变速箱,主要由齿轮、齿轮轴及拨叉等机件组成。它们一旦出现异常,变速箱就会产生挂不上档、自动脱档或跳档等故障,使摩托车不能正常行驶。1 变速箱齿轮的检查与修理 变速箱内有诸多变速齿轮,其主要异常现象有:齿面严重磨损、齿面表层剥落、轮齿折断或缺损、内孔  相似文献   

14.
目前,应用在汽车主减速器上的锥齿轮,多为美国格里森制渐缩齿圆弧锥齿轮和瑞士奥利康制等高齿延伸外摆线锥齿轮以及这两种齿制的双曲面齿轮。对锥齿轮传动安装的最根本要求是节锥面相切、节锥顶点重合。螺旋锥齿轮是成对制造和使用的,其加工、安装的检查,通常延用成对齿轮的检验方法,即检查成对齿轮的齿面接触区、齿侧间隙及噪音。齿面接触区对齿轮的平稳运转、使用寿命和噪音有直接影响。所以,齿面接触区是衡量  相似文献   

15.
高速旋转状态下汽车弧齿锥齿轮的动力学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ro/E和ANSYS软件环境下,分别建立了汽车主减速器弧齿锥齿轮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动力学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进而对静止状态和高速旋转状态下的齿轮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结果表明,在高速旋转状态下,齿轮由于离心弹性变形而产生"离心刚化效应",从而改变了齿轮的模态特性:随着转速的增加,轮齿离心弹性变形量和各阶固有频率均增大,且某些振型也与静止状态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汽车齿轮修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建军  张明 《汽车技术》1997,(12):28-32
由于汽车齿轮存在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轮齿的弹性变形、扭转变形、热变表等因素,使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产生冲击、振动和偏载。通过研究与分析指出,汽车齿轮的修形可以改善汽车齿轮的传动。探讨了齿轮修形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轮齿接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方宗德  杨宏斌 《汽车工程》1998,20(6):350-355
本文推导了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轮齿接触分析方法,包括齿面接触分析和边缘接触分析,代表了齿轮啮合的完整过程。该方法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可准确地显示不同参数,不同误差的齿轮啮合过程和性能,能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故障现象:汽车发动机启动时,打开启动开关,启动机运转正常,启动机和飞轮齿圈啮合时空转并伴有声响;发动机曲轴不转动;发动机曲轴能转动但没有点燃的迹象。故障原因:①齿轮啮合不良。飞轮轮齿与启动机齿轮在启动时发生碰撞,造  相似文献   

19.
后桥主传动器圆锥齿轮副工作中要传递数百千克力·米的扭矩,因此工作应力很大。为使齿轮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和降低工作噪声,就应使齿轮副保持正确的啮合状态。这种啮合状态要求主要包括齿面接触痕迹分布与啮合间隙的大小,这两者是互相关联的。当变化接触痕迹时,啮合间隙将随之变化;而变化啮合间隙时,其接触痕迹也随之变化。齿轮工作时,应保持一定的齿隙,从而使齿面间形成适当厚度的油膜,以保证轮齿工作面的润滑效果。若啮隙过小,则不能在齿面间形成适当厚度的油膜,从而影响工作面的润  相似文献   

20.
却贝尔载重汽车变速器倒档齿轮在使用中,容易造成牙齿后半部的歪扭。产生歪扭的原因很多,从结构上来看,由于倒档齿轮的齿宽比与它相啮合的其它齿轮的齿宽长一倍左右,当使用倒档齿轮时,它的后半部是与中间轴一档齿相啮合;前半部与输出轴的一档齿相啮合,这就使倒档齿轮的同一轮齿上承受着两个相反的扭力,此时,中间轴一档齿轮是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