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者用自己研制的旋转式毛细管粘度计,在压差0~2.73mmHg、壁面切应力10~1900mPa范围内,测定了血浆的屈服应力和流动曲线,并以牛顿流体水、甲醇和非牛顿流体血为对照。结果显示:当△P<2.28wmHg,τw<1500mPa时,血浆为非牛顿流体。并与血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自己研制的旋转式毛细管粘度计,在压差0~2.73mmHg、壁面切应力10~1900mPa范围内,测定了血浆的屈服应力和流动曲线,并以牛顿流体水、甲醇和非牛顿流体血为对照。结果显示:当△P<2.28wmHg,τw<1500mPa时,血浆为非牛顿流体。并与血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红细胞 (RBC)膜Alcian蓝 (AB)结合量为指标观测 36例肾病综合征 (NS)患儿 RBC膜电荷量 ,并测定其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  (1 )患儿 RBC膜 AB结合量明显降低 ,但其 RBC表面主要阴离子涎酸含量并未减少 ,提示 NS患儿 RBC膜电荷量呈“功能性”降低。 (2 )患儿全血粘度 (高切及低切 )、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方程 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比粘度等指标均明显增高 ,提示 NS患儿血液呈现高粘滞、高聚集、高浓缩状态。 (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 NS患儿尿蛋白量受 RBC膜电荷及血粘度的影响。结论 恢复肾小球电荷屏障功能、纠正血流变异常对于减少蛋白尿、改善血流状态、减少并发症、恢复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0例冠心病、30例脑梗塞患者和 5 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ox -LDL ;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对ox LDL与血流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较显著差异性 (P <0 .0 5或P <0 .0 1 )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ox LDL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发病有关 ;血浆ox LDL与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助于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将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以高脂饲料喂养;用药组,以相似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神阙穴敷以温里健脾药袋;正常组,以常规饲料喂养。30d后,用旋转筒式粘度计,体外血栓形成仪及酶法测定以上实验动物血液的高切变率(200s-1)粘度,低切变率(40s-1)粘度,体外血栓及血清血脂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温里健脾药袋能降低血液粘度(P<0.05);减低体外血栓指数(P<0.01);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量(P<0.01).提示温里健脾药袋具有活血化瘀功能。  相似文献   

6.
观察52例Binswanger病(B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BD组的MCV、MCH、MCHC及高切交率全血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BD患者的红细胞发生了生理性衰老和程度不同的病理性变化,此种质的变化使红细胞内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刚性增强,导致大脑白质血流失去连续性,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揭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参与了B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紫草活血汤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紫草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草活血汤治疗92例寻常型银屑病 ,观察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红斑丘疹、鳞屑、瘙痒、PASI积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临床治疗有效率 97.5 %。银屑病各主证积分、PASI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高切血液黏度、低切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 <0 .0 5 )。结论 紫草活血汤能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液黏度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现代船舶为了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运营的经济性,主机采用燃烧重油或燃料油,而重油或燃料油的粘度较高,需要经加热调节其粘度以符合主机的雾化质量要求,保证燃烧质量。目前的粘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测粘检测使用的测粘计多数为定量泵和毛细管结构,检测其毛细管进出口压差,经差压变送器测量粘度偏差信号进行粘度控制。本文介绍一种在燃油粘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粘度检测技术与控制装置,本装置测量定量的燃油在不同粘度下的流动时间与设定值的偏差为被控量进行加热强度的调节,实现燃油粘度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家兔甘油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动态地观察了急性肾衰时全血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还利用电镜技术观察了急性肾衰时肾脏微血管的改变。结果提示,急性肾衰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密切相关,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FEBM)对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FEBM在0.1g/kg或0.4g/kg时,每天两次灌胃,连续3d,可抑制家兔体外血栓形成;在0.4g/kg时可降低2~40s~(-1)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和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实验说明FEBM抑制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可能和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及降低全血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13 条开胸犬上,观察了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时血液流变学与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冠脉轻度狭窄后,乳酸增加,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增加,全血粘度在低切变率下增加,在高切变率下仅重度狭窄时增加。球结膜微循环也显示相同的障碍。低切变率下的异常及球结膜微循环的障碍与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平行。结论:冠脉狭窄达78% 以上可引起局部血液流变学异常,这种异常可从球结膜微循环上反映  相似文献   

12.
对基质沥青和4种改性沥青分别进行高温条件下的稳态流动试验和静态蠕变试验,应用流变模型拟合零剪切黏度(ZSV),并对拟合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稳态流动试验可反映沥青的稳态流动状态,由该试验拟合的ZSV与60℃动力黏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较好地评价基质沥青和部分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但无法准确描述高强改性沥青优秀的抗车辙性能;两种试验结果拟合的改性沥青ZSV相差很大,静态蠕变试验的拟合结果明显偏小,说明改性沥青尚未进入稳态流动状态,需要更长的蠕变时间才能获得准确的ZSV。  相似文献   

13.
在血淤证动物上研究了大黄 虫丸对其微循环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黄 虫丸可明显减少白血细胞聚集和附壁,增加毛细血管口径及其开放数,并使毛细血管血液流态、流速改善;同时使血淤症动物全血及血浆比粘降低;腹主动脉壁伊文斯蓝含量减少。并且增加了正常小鼠和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肌缺血小鼠的心肌营养血流量。说明大黄 虫丸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和抗心肌缺血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血管的在体环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四川大学联合为西南交通大学研制了血管生物反应器,采用流体力学理论与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的方法对生物反应器的剪切力、层流状态及脉压差调节等性能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套系统针对不同半径的血管,可提供的最小剪切力为0.08 Pa,最大剪切力为70.51 Pa;为保证灌流液为层流状态,在灌流液粘度系数、流体密度确定的前提下,培养腔入口端输入管长度为18 cm时,装置提供的5种管径的最大流量均不可超过4.36 cm3/s;脉动发生器的行程对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压差影响最大,对流量和频率的影响次之,对压力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天然岩沥青改性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DSR)、低温弯曲流变仪(BBR)和Brookfild旋转黏度仪,对不同掺量的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岩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岩沥青后沥青胶结料的PG高温等级和黏度提高,抗车辙因子增大,相位角减小,大大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降低了温度敏感性,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增大;低温条件下蠕变劲度模量增大,低温性能有所下降,但当岩沥青掺量为2%~8%时,不会对沥青胶结料的低温性能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平消胶囊抗肿瘤作用的中药药理学基础。方法 研究了平消胶囊小、中、大剂量组 (0 .0 5 ,0 .1 5 ,0 .5 g·kg-1)对寒凝气滞高粘高凝大鼠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和平消胶囊小、中、大剂量组 (0 .0 3 4,0 .1 ,0 .3 g·kg-1)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 平消胶囊可降低高粘高凝大鼠的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和血栓指数 ,使大鼠肠系膜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结论 平消胶囊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壁面剪切流的流动特性及计算内部能量间的分配关系,研究了层流、湍流的流动特性和层流到湍流转捩的特点,讨论了剪切流的一般机理。指出能量传递和不同阶段的不同结构有关,能量耗散和扩散与共振和锁频密切相联系。研究表明,湍流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局部现象并且具有对称破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DSR)、低温弯曲流变仪(BBR)和Brookfild旋转黏度仪,对不同掺量的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岩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岩沥青后沥青胶结料的PG高温等级和黏度提高,抗车辙因子增大,相位角减小,大大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降低了温度敏感性,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增大;低温条件下蠕变劲度模量增大,低温性能有所下降,但当岩沥青掺量为2%~8%时,不会对沥青胶结料的低温性能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