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驾驶园》2018,(12)
在改扩建工程中硬路肩处于新路与旧路的拼接位置,探究清楚旧路硬路肩的路基路面结构强度与土路基强度对扩建后的道路质量至关重要,而现有的公路检测及评价标准偏向于养护工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改扩建。本文以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为例,从钻芯取样与结构强度检测两个方面入手,对旧路硬路肩进行评价并给予处置措施,为以后改扩建工程的检测与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分析复合式路面病害特点及成因,结合对道路高聚物注浆技术在路面维修中的机理分析,探讨了应用高聚物注浆技术处治复合式路面病害的适应性与技术优势。依托高聚物注浆的实体工程应用案例,采取FWD弯沉检测、雷达扫描及钻芯验证,对高聚物注浆处治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道路高聚物注浆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边通车边施工状态下改扩建工程复合式路面基层裂缝、脱空、松散、错台等病害,对复合式路面病害的快速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大程度利用硬路肩的绿色理念,针对佛开高速公路复杂的路面结构型式,利用落锤式弯沉仪、三维探地雷达、现场钻芯取样等室内外试验检测手段,对路面的厚度、结构强度、承载力、内部缺陷、材料性能等进行了判别,并提出利用高分子注浆、水泥压浆加固、钢化管注浆等措施对原路面进行了局部补强,以此对全断面综合利用硬路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局部薄弱处外,复合式硬路肩厚度、承载力、材料性能等均满足设计要求,整体性能良好,局部薄弱处通过补强可达到设计要求,复合式路面硬路肩具备全断面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CRC+AC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合式路面是指面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近年来在我国也有较多应用,而CRC AC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应用较少。论述了CRC 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组成、结构形式、结构力学特点与优点、层间界面结合技术以及近年来的工程应用等,阐明了CRC AC的结构受力特性、端部变形特性、层间结构与材料以及其适用条件。研究表明:CRC AC复合式路面具有良好的整体结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是一种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材料、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经济性和耐久性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路面结构,是我国重载交通干线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结构的型式之一,并在我国的道路工程中多次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改扩建段路面扩建工程为依托,就高速公路路面拼接过程中路面病害调查与处治措施、路面拼接方案、路面拼接前的准备工作、路面拼接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今后类似扩建工程的路面拼接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在改扩建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新旧路面进行拼接,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使用寿命,本文特结合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段改扩建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从旧路面铣刨方式、新旧基层拼接、新旧沥青面层拼接等方面积极探讨和研究,以寻求最佳的拼接方案,以便为今后类似改扩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闫亚鹏  谢晓军  柯文豪 《公路》2023,(12):66-70
新旧沥青路面的拼接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难点及重点。以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拼接设计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提出新旧路面拼接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受力特性、技术需求、注意事项等。分析认为,新旧路面拼接台阶宽度宜在120 cm范围内尽可能取上限值;拼接缝位置宜避开轮迹带范围,有条件时应设置在轮迹带范围外0~50 cm区域内。  相似文献   

8.
薛成 《公路》2006,(4):225-228
沪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采用以“两侧拼接加宽为主、局部分离加宽”的施工方法,要求在不改变原沪宁高速公路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将老路扩建为八车道。鉴于目前尚无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可循,采用聚酯玻纤布对高速公路新、旧路面半刚性基层拼接施工或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铣刨维修后的拼接缝或裂缝进行处理,能有效防止反射裂缝产生和水破坏,就此对聚酯玻纤布性能及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刚柔复合式沥青路面的结构特点,分析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界面最大剪应力的位置、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常用的层间界面抗剪切强度试验方法,探讨层间界面结合的结构与材料,提出喷洒型层间界面结构的施工技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公路交通》2020,(2):66-66
1项目来源广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项目。2主要完成单位广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3主要技术内容3.1技术特点本项目基于广州市机场高速公路多年大交通量下养护维修工程实践,研究路面病害快速诊断评价技术、路面局部病害快速破除和修补技术及装备,路面表面功能快速恢复技术及适用性评价,路网交通快速围闭和疏解技术及装备。总结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大交通量下路面快速维修成套技术,改善目前封闭交通施工难、慢、差的现状,显著提高公路高效养护水平,保障交通运行顺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良好的技术推动作用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基于最大程度利用硬路肩的绿色理念,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进而对比分析硬路肩有无侧向约束下的弯沉值,以此得到了硬路肩的弯沉修正系数,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硬路肩有无盲沟的弯沉值。研究表明:硬路肩无侧向约束条件下的弯沉值大于有侧向约束条件,在测试点位横坐标已确定的条件下,佛开高速公路硬路肩的弯沉修正系数为91.1%;盲沟位置和盲沟前后位置弯沉测试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盲沟对结构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可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硬路肩承载力评价及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史小魏  马志伟  李洪闯 《公路》2021,(1):366-369
依托京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长余项目,在旧路二灰碎石基层、沥青面层的基础上,加宽新建水泥稳定碎石、沥青稳定碎石以及沥青面层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新旧路面结构拼接施工技术方法,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运用实施,验证了路面拼接质量的可控性,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点进行新旧路面结构层拼接前的清理、接缝处水泥浆的洒布与灌缝、接缝处混合料的离析控制、接缝处混合料的拌和以及碾压等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应用,以满足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合式路面层间脱黏、耐久性较差等问题,考虑路面层间黏结状态,借助双层车辙板芯样试件的层间剪切与拉拔试验,分别研究了界面拉毛深度、拉毛宽度、拉毛间距3个指标对层间抗剪强度和拉拔强度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界面拉毛技术与界面粗糙处理技术、未处理的优势。试验结果表明:与经过简单的界面粗糙处治相比,界面拉毛处治能显著提高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切与拉拔强度,分别达84.3%、132.8%;正交试验所得复合路面层间界面抗剪强度和拉拔强度的最优组合为拉毛深度10mm,宽度13mm,间距8mm,可为"白改黑"及复合式刚柔路面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道路工程改扩建及养护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复合式(白+黑)路面的结构特点和力学特性,明晰了该种路面结构型式会出现反射裂缝为主的病害。依托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实体工程,提出了聚酯玻纤防裂布缝铺、聚酯玻纤防裂布全路面满铺、高分子材料接缝处理和PG82热沥青封层等四种延缓反射裂缝的处治工艺。长期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聚酯玻纤防裂布全路面满铺效果最好,高分子材料接缝处理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动测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掌握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工作原理和测试特点的基础上,假定刚柔复合式路面为双层均匀弹性介质结构,运用瞬态面波频谱分析法研究了Rayleigh面波在此结构中的频散特性,推导了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测试刚柔复合式路面动模量与结构厚度的反演方法.通过在典型刚柔复合式路面路表点对点依次采用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和落锤弯沉仪法(FWD)测试动模量,承载板测试回弹模量和钻芯测试沥青混凝土(AC)层厚度,建立了各测试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反演的动模量比静回弹模量高出48.0%~73.4%,且与FWD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结构厚度反演结果均在实际厚度80%的置信区间内,所有判定系数均大于0.8,表明应用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快速评价刚柔复合式路面动参数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周国强  梁定  刘文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150-155,245,246
该文系统介绍了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以碾压水泥混凝土(RCC)作为结构层,以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PCC)作为表面功能层的新型复合式路面(RCC-PCC复合式路面)的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和质量检测,为RCC-PCC复合式路面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7.
路面结构拼接部位病害是公路扩建工程中常见问题。因设计、施工方面的差异,前后施工的拼接路基、路面存在过渡区,这个过渡区是病害发生的潜在区域。文章针对合宁与合安高速原匝道拼接位置出现的病害进行了现场检测和评价,分析病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同类工程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万瑞  张峻伟  张婷 《公路》2021,(2):351-357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扩建工程越来越多。依托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长春~拉林河段改扩建工程,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路基、路面结构拼宽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实例应用,为类似拼宽改扩建公路的新老路基、路面拼接,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罗火生 《公路》2012,(2):4-9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以及受土地和环境资源的制约,旧有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将是未来交通建设领域的一个重点.以广东省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背景,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总体方案论证、建设规模的确定,旧有桥涵、路基、路面的评价和数据采集,桥梁与路基拼接技术,软土处治,路面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扩建工程路面结构施工拼接应用技术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拼接施工技术应用中,对于同一结构层,由于原结构体与新拼接部位存在材料组成的不同、性能差异等原因,在使用效果上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异,故拼接就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要将新、旧路面结构拼接成一体,保持整体稳定性和路面耐久性,需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