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沥青路面破损的分析破损分类 路面修复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病害,找出病害的原因.才能选择不同的修补工艺及配备相应的设备。沥青路面在外力作用下逐步损耗是必然现象.但早期的、不规则的损坏导致路面破损则是一种病害。根据造成破损的原因、病害的严重程度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各国对路面破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沥青路面典型路段路况调查,建立了路面破损状态与弯沉的关系,并根据梅纳假定描述了路面结构承载力在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的衰减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路面破损状态预估路面剩余寿命的方法,可以为路面养护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几年来沥青路面工程出现破损、局部大面积推移的现象、分析产生病害的原因和减少或杜绝病害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是公路主要形式之一。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几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结合工作实践对沥青路面维修早期损坏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常见的裂缝、车辙、沉陷、龟裂等破损病害,探讨了沥青路面破损调查和评价方法,并结合高速公路病害特点,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广靖锡澄高速公路交通量大,路面病害形式多样。为了提高养护水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广靖锡澄高速公路建立了路面改善措施与微表处相结合的的养护维修方式,根据不同的路面破损状况,相应地采取养护维修改善措施,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裂缝是沥青路面破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而裂缝填封是沥青路面最普遍的一项日常养护维修工作。针对沥青路面裂缝破损形式进行分析,有利于在养护维修时对不问形式裂缝的识别,有利于裂缝填封修补工作的开展,并可根据不同形式、不同严重程度的裂缝采取相应不同的养护维修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城市沥青路面的裂缝、车辙、坑槽等不同类型的结构性破损,构建综合性养护方法,依据结构破损的成因设计养护措施。通过均衡多方面路面性能,根据路面破损程度、综合性养护方法和路面评估指标间的关联性,与精表处技术和微表处技术2种方法对比,评选城市沥青路面结构破损的最优综合性养护方法,并进行仿真试验和路面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养护方法的效果较全面,破损状况指数为92.78,裂缝率为0.32%,车辙深3.7 mm,效果比其他2种方法好,能有效修复沥青路面破损,提升路面防滑性和耐用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的类型,早期破损的形成原因,以及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路面破损图像自动处理技术的重要研究成果, 分析了该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包括路面破损检测系统、图像处理算法和识别算法评估; 比较了不同路面破损检测系统与目标自动识别算法的检测精度和适用性, 给出了路面破损图像自动处理技术未来可能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在路面破损检测系统方面, 从早期基于摄影技术的图像采集到目前的3D激光扫描技术, 路面图像采集技术更加便捷和高效, 但破损图像自动分析和目标自动识别算法仍然存在挑战; 在路面破损图像处理算法方面, 传统的路面裂缝目标分割算法已由过去的基于单一特征(灰度、边缘形状等) 的检测方法演化到多特征融合检测方法和图优化检测方法, 还出现了一些精细化的裂缝目标连接与恢复算法, 大幅提高了裂缝检测精度, 但需要的计算资源和人工先验知识库也随之不断增大; 在路面裂缝处理算法评估和比较方面, 主要利用人工分割来评价自动识别结果, 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大型路面破损图像数据库, 以客观、有效地评估现有各种路面破损图像处理算法; 基于2D图像特征分析的路面破损图像自动识别算法很难在识别精确性、算法通用性和实时性方面同时取得最佳效果; 近年来, 大量学者开始尝试借助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自动识别路面破损, 但该技术仍处于活跃的演进过程中; 在提高路面破损自动识别精度和效率方面, 3D激光扫描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路面破损图像自动识别技术的最终突破产生重大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的类型,早期破损的形成原因,以及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沥青路面松散、坑洞、剥落等病害。如果对出现破损的路面不及时修补,将会降低路面的通行能力,且较深的坑洞可能会引发大的交通事故。因此对出现的病害需要及时修补与养护。我公路局经过多年的公路养护实践证明,利用乳化沥青处理路面病害,不仅可以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它还具有污染小、环保、使用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路面早期破损是路面在早期运营中暴露的通病。主要是由于路面施工时材料不好、级配不佳、工艺不善、机具不行、压实不够等原因所造成的。针对以上路面施工中的病害情况,必须详细制订方案,确保路面质量,预防早期破裂,保证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的城市道路越来越多地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沥青路面工程病害的原因,介绍了沥青路面病害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的问题。目前,随着城市交通量日益增大,使城市道路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多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均呈现出一定的早期破坏,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现象,有的城市道路甚至当年通车即发生了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运行,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对此,现就其原因及对策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种路面破损分类算法的仿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面破损分类是制约路面破损自动检测的发展和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前文提出的破损密度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两种基于密度因子方法的算法——基本密度因子算法和方向密度因子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对常见的5种路面破损类型进行分类的可行性。文中作为对照的方法是由美国Lee,Byoung Jik博士提供的PROXIMITY算法。仿真结果表明:1)三种路面破损分类算法中,方向密度因子算法对5种常见路面破损类型的整体识别效果最好;2)对于常规算法最难区分的块状裂缝和龟状裂缝,基本密度因子的算法的识别效果最好。这充分验证了前文中我们提出的基于破损密度因子的路面破损分类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裂缝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红外线加热技术在处理路面裂缝等病害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路面可能发生裂缝、车辙.坑槽、拥包、沉陷、桥头跳车等常见病害。产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很多,路面渗水是造成早期病害的原因之一.渗水的产生是因为沥青路面出现了裂纹和裂缝,以及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不良接缝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破损密度因子的路面破损识别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等先进技术开发路面破损自动检测系统已经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要提高识别率,适当的裂缝分类及其数量的统计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在系统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路面破损裂缝的分类和数量统计的新方法——基于破损密度因子的路面破损评价和分类方法,文中对破损密度因子进行了定义,并且,用本文的方法与一些已存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简单,实用,而且在算法的平移不变、旋转不变、和反映路面实际破损程度方面都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网络的沥青路面破损图像识别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出了一种减少沥青路面破损图像识别计算量的图像分割方法.将路面图像等分为64×64像素的子块图像,并用灰度方差值描述子块图像特征.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子块图像模式分类器,利用子块图像模式分类结果所组成的矩阵作为路面破损图像分割结果.并将路面破损图像子块分布特征作为路面破损图像的整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全局优化算法的路面破损前馈神经网络分类器.最后进行了路面破损图像识别试验,识别率达到96.7%.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病害的产生,辽宁省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面尝试了多种改变,但沥青路面破损是受环境、交通、管理、施工等因素的影响,病害产生的机理和原因也各不相同,可能是一种因素或者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选取了典型路段,对路面冻胀、裂缝进行跟踪观测,并钻取芯样,初步分析病害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和可利用程度,为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沥青路面病害维修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行车载荷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下,有相当一部分已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出现破损问题。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及其病害原因分析,总结预防性养护、矫正性养护和路面翻修三种养护技术、施工工艺及与之相配套的养护设备,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机械化养护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