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方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航海先驱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和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
71年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宣告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取得胜利。在这场正义与邪恶,侵略与反侵略的殊死较量中,代表工人阶级先进力量的海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回眸这段激情岁月,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海员的抗战之路,缅怀他们为民族解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上的水域面积占了三分之二,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并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时至今日,郑和早已由一个历史人物演变为了中国航海文化中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每年的中国航海日,在对郑和进行集中缅怀的航运盛会下,是中国海洋精  相似文献   

4.
历史见证     
《航海》2005,(4)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不少国家留下了许多遗迹,流传着很多美好的传说,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佳话。至今人们还深切缅怀和景仰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  相似文献   

5.
安飞 《中国船检》2008,(9):46-49
生存了一百多年的远东班轮公会(FEFC).将于2008年10月18日停止运作。这个占有亚欧班轮航线市场大约70%份额的公会,即将就此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曾经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曾经坚不可摧的垄断堡垒,在欧盟禁令下倒塌崩溃,货主为此欢呼雀跃:是历史前进的车轮宣判了远东班轮公会的命运。当我们缅怀这个即将逝去的没落贵族时.同样在憧憬且担忧着后班轮公会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600年前,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到达红海与非洲东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拉开了人类远洋航行的序幕,谱写了人类发展史上和平航海、友好交往的辉煌篇章。21世纪的今天,我们缅怀郑和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发扬郑和航海所展示的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好书榜     
《珠江水运》2011,(23):89-89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由此折射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从中央到有关省市都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这位明代著名的外交家和航海家,弘扬和传承他开创性的航海业绩与对外开放的和平外交成就,这对于正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我华夏之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刊特邀请两位友人,吴淞商船学校老校友、原上海航海协会理事长洪振权和我社老编卫太夷,发表文章,回顾十五世纪初,郑和统帅的庞大远洋船队,开创了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洲际航线,架设起中国连接亚非30 多个国家的友谊之桥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简略阐明了它的历史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独特的重要地位,文中还用较大篇幅论述了它在中国近代科教事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人民及全球炎黄子孙都在以各种方式深切缅怀他为祖国航海事业和睦邻友好外交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次的纪念活动高度重视,提出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主题要求,为纪念活动充实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发端于晚清,此后中国航海教育缓慢发展,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探讨航海教育发展规律,对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航海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华清同志是我院首任院长,时逢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又恰遇编辑部主任约稿,小笔头儿又开始痒痒了.作为七院人我不得不说一说,作为档案人我不得不写一写,抒发档案人的情怀,深深缅怀刘华清同志. 笔者在有幸协助军科院搜集材料、八一制片厂制作《刘华清》文献电视片的过程中,跟随着历史脉络,又重温了昔日院长风采.徜徉在琳琅满目的“档案信息库”中,再次踏着历史之路,重温了刘华清同志建院、拓院、献身科研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越南之难     
越南作为中国南方之邻已有数千年历史,中越之间的交流互动由来已久。近代以来,中国对越南的影响有增无减,帮助越南实现独立统一、提供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无疑是其中最具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但中越关系也因地理位置临近、历史久远而有其复杂的一面,尤其是越南在独立以后的路线选择上出现了多次摇摆。  相似文献   

14.
陈琳  周渊 《珠江水运》2011,(19):85-87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很多国家和民族用历史证明了的事实。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走向海洋是必然的选择。从郑和下西洋到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的制海权由极盛步入极衰的悲剧,成为历史学和海洋学的永恒论题,也成为近年南海争端频发的历史伏笔。中国海盗,这个不见正史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曹凛 《中国船检》2008,(3):86-88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告别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一个转折点。一部夏王朝创建史,也是一部在禹治水史,一部禹帝通过改善水运交通和改进舟船工艺,帮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在建国六十周年亲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编发费云东同志的一组文章,借此回顾党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光辉发展历程,缅怀老一辈档案工作者在建立我党我国全新的档案事业中立下的不朽功勋,激励和鞭策档案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敬业意志和光荣传统,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不断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现已面临历史的大转型,即须从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型。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振兴太平洋是21世纪世界经济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因此,中国亟须全面系统的海洋发展大战略,否则,中国将错失21世纪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运》2010,(7):10-12
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屹立于世已经有5000年历史。中国水运史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文明史的形成和发展曾经产生过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最古老造船历史和造船传统的国家之一,据专家测定,中国的造船史至少为7500年。中国在木制船历史上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的庞大船队是当时世界水平最高的远洋船队,充分展示出我国当时的先进造船水平,更显现中国古代造船业的辉煌。清晚期成立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福建船政,并由中国人自行制造出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标志着中国近代以钢质机动船舶为主的船舶工业的诞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的造船技术开始超越东方,中国船舶制造业逐渐落后于世界,近代中国也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以历史观点阐述了郑和下西洋对有关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及当时中国造船与航海的杰出成就,还对中国较之西方海洋国家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远洋的历史事实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对中国明清封建王朝放弃海洋的后果进行了反思。重温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开海传统,以期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