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埋弧自动焊烧结焊剂的熔化特性对焊接工艺性能有重要影响。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基本配方,通过对烧结焊剂熔化特性和焊接工艺性能试验确定试验配方;然后采用单因素轮换法对主要组分的熔化特性进行了测试,总结了它们对熔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对合理设计烧结焊剂的配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焊条,焊丝,焊剂,纤焊材料及合金粉末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焊接材料生产状况,指出 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强钢埋弧焊用碱性烧结焊剂。该焊剂具有的工艺性能,电弧燃烧稳定,尤其是具有较强的抗吸潮性。这种焊剂配合H08A,H10Mn2或其他合金焊丝可用于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并可获得氧含量和扩散氢含量低,却贝冲击韧性高的焊缝金属。  相似文献   

4.
激光焊及其在国外汽车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激光焊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在国外汽车生产上的应用。激光焊可用于汽车车身的焊接,汽车车轮盘钢圈的焊接、汽车底盘的焊接、齿轮焊接和发动机某些部位的焊接等。它能提高结构强度与生产效率,降低整车质量和生产成本,给汽车生产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7A52铝合金作为一种典型的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因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比强度而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舰船和轻型装甲车辆等的结构件上。该合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以焊接件的形式存在。但由于铝合金熔点低、热传导系数较大、热膨胀率高,所以采用常规熔化焊工艺焊接时,容易出现焊缝裂纹、气孔、焊接接头软化等缺陷;而且,焊接接头的不均匀性是其在服役中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实现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均一化是高强铝合金焊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表面纳米化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在对7A52铝合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着重对比介绍了该合金双丝MIG焊、电子束焊、搅拌摩擦焊、激光焊、等离子焊以及各种复合焊接的研究进展;同时,详细介绍了金属及其焊接接头表面纳米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利用高能喷丸和超声冲击处理实现表面纳米化并提高焊接疲劳强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提高接头强度系数是将来铝合金焊接的重点研究方向,而超声冲击处理技术是实现焊接接头表面纳米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活性化焊剂成分对A—TIG焊缝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化焊剂TIG焊接方法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熔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焊接工艺参数下,活性化焊剂成分、活性化焊剂涂层厚度对焊缝成型有显影响。与单一成分相比,混合型助焊剂,特别是加稀土的混合助焊剂可使焊缝熔深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Cr2O3活性剂对1Cr18Ni9Ti不锈钢实施A-TIG焊,改变焊接规范研究焊接电流、焊接速度以及弧长对活性剂作用下的熔深熔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弧长为1mm的条件下,焊接电流大于80A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焊接弧长小于1.5mm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活性剂的作用使熔深熔宽随焊速的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8.
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铝合金货车侧墙多道焊焊接变形进行仿真预测,仿真中充分考虑了材料热物理属性的影响.基于实体一壳单元混合模型,建立了侧墙有限元网格模型,应用3D高斯双椭球热源模型实现了焊接过程温度场分析.从工程实际出发设计了四种焊接顺序,通过对四种焊序下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讨论了不同焊接顺序对铝合金货车侧墙焊接成形的影响,为研究大型铝合金薄板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理论上分析了焊接变形和二次变形的机理,并推导了它们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实验论证得到结论;二次变形和焊接变形方向相反,即焊接变形是收缩变形,二次变形是伸长变形;在单道焊时,二次变形和焊接变形在数值上成正比,在多道焊时二次变形小于焊接变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CO2气保焊、富氩气保焊、焊条电弧焊3种焊接方法进行焊接接头试验和对比分析,以及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证明了CO2气保焊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焊接质量好等优点。介绍了CO2气保焊焊接操作技术及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对CO2气保焊焊接工艺设计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顶板-U肋焊缝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顶板-U肋足尺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法和热力耦合分析法对焊接过程进行模拟,明晰结构整体残余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大焊接有效功率后可增大焊缝熔池面积,但功率过大会导致焊根烧穿,为获得合理有效的功率应将电流控制在300 A、电压控制在30 V左右;顶板-U肋纵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及近焊缝区域为拉应力,远离焊缝区域为压应力并趋近于0。横向残余应力在焊根、焊趾处数值最大,相应部位存在疲劳开裂风险,近焊缝区域焊根应力大于焊趾应力,远焊缝区域焊趾应力大于焊根应力。基于分析结果,总结顶板-U肋焊缝各部位残余应力分布的特征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顶板-U肋焊接参数的优化设计与残余应力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在导管架建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简称CTOD)试验方法,并按照英国BS7448规范,用CTOD试验技术,测试了板厚为90mm的海洋平台导管架焊接接头的韧度,对三项焊接工艺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三项焊接工艺的所有焊态焊接接头(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试样的特征CTOD值,都大于设计规格书的要求,所评定的三项焊接工艺可以直接用于海洋平台导管架建造,焊后允许不进行热处理.  相似文献   

13.
U75V钢轨交流闪光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U75V合金钢轨交流闪光焊焊接质量影响较大的13个焊接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设计了焊接工艺试验,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与焊接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U75V合金钢轨的最佳焊接工艺和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送进速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优化的焊接工艺通过了钢轨焊接的落锤试验,并已应用于钢轨的焊接生产.  相似文献   

14.
基于ANSYS平台的堆焊热应力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适当的有限元模型,对平板堆焊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的瞬态变化以及焊后的残余应力和变形进行动态模拟.利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移动焊接热源的施加,并采用生死单元法模拟熔池金属的熔化和凝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K型坡口Q345E低合金钢T型角接接头三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焊趾不处理、焊趾打磨、焊趾喷丸、焊趾打磨+喷丸处理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焊后细节处理工艺对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焊趾打磨和焊趾喷丸均是提高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而焊趾打磨+喷丸处理综合处理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代船舶发展,船用高强度钢也逐步用在船体结构的制造中,文章以D36钢为例,结合高强度钢的特点从焊接材料选择、焊前准备、焊接过程、焊后检验等方面详细介绍焊接工艺过程及焊接质量控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出实际生产中高强度钢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拉伸、弯曲、冲击、硬度、金相组织分析等试验,对不同焊修次数T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焊修一、二次对T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抗拉、弯曲和冲击性能均影响不大;不同焊修次数T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缝的显微组织为奥氏体+δ铁素体;熔合区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晶粒粗大;母材的显微组织为块状铁素体,沿轧制方向成条状分布.焊接修复对T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粗晶区宽度、晶粒度与马氏体含量的影响不大.不同焊修次数T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焊缝的显微硬度相近,母材显微硬度大致相同,热影响区显微硬度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D6AC超高强钢的细丝双弧焊接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D6AC超高强钢的焊接性,采用细丝双弧焊接方法,进行D6AC超高强钢的双弧焊接工艺试验研究。采用细丝双弧焊接技术,基本可以解决D6AC超高强钢焊接时存在高裂纹倾向的问题,并降低焊接成本,避免了脉冲TIG焊扫法的低效率和高能密度焊接方法的高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Cr2O3活性剂对1Cr18Ni9Ti不锈钢实施A-TIG焊,改变焊接规范研究焊接电流、焊接速度以及弧长对活性剂作用下的熔深熔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弧长为1 mm的条件下,焊接电流大于80 A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焊接弧长小于1.5 mm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活性剂的作用使熔深熔宽随焊速的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针对铁路货车制动管系小批量采用不锈钢冶金复合制动管系焊接试验时,发现复合管与接头体焊接后焊接接头具有较强的热敏感性,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焊接接头热影响区部位产生裂纹、基层与覆层分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焊接工艺试验研究,通过对焊接裂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不锈钢冶金复合管冶金材料的制造工艺的改进建议,并对改进后的不锈钢冶金复合管进行再次焊接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确认改进后的不锈钢冶金复合管焊接接头热敏性良好,保证了不锈钢冶金复合制动管系焊接质量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