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土建施工模型或变形分析模型大都是经验模型,其显著性有效性须经统计检验验证.数理统计检验方法很多,对于不能线性化的非线性模型,宜采用X2检验.论文在拱桥变形分析中应用X2检验法,获得正确结论,证明该法用于非线性模型检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V2X的研究和发展是汽车的智能化驾驶的关键,V2X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实现与外界的通信交互,可以获取车辆以及交通设施的信息。目前大部分设备厂商对V2X设备的研究投入了大部分精力,但极少数厂家关注设备的性能以及功能的测试,然而一个合格的产品要保证其优异的性能,大量的测试和正确的测试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介绍V2X射频性能测试、虚拟场景测试、实车道路测试的方法及其测试指标。  相似文献   

3.
4.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本文通过研究车联网体系架构,从技术发展、市场应用等角度对比了DSRC及C-V2X两种车联网关键通信技术。最后指出车联网体系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车联网发展路径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控制中,主要依靠雷达或视觉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但是在一些情况,比如:下雨、雾天或者在弯道行驶时,因为传感器对外界感知能力的不足,造成自适应巡航体验不佳;为克服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的不足,文章主要基于C-V2X(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技术,结合RSU(Road Side Unit)发送局部地图,实现车辆对周边车辆的感知。在弯曲道路下,ACC利用车车通信V2V(Vehicle to Vehicle)和RSU发送的MAP消息集,实现对不同车道的目标车辆进行实时切换,保障车辆在弯道上的ACC行驶安全。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基于C-V2X的ACC算法,通过仿真表明利用C-V2X的ACC在弯道上能够根据RSU提供的MAP消息集,针对不同车道远车RV(Remote Vehicle)进行实时的目标切换,同时主车HV(Host Vehicle)能够与跟踪目标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实现车辆安全行驶。  相似文献   

6.
蜂窝车联网(C-V2 X)通信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增强道路交通安全.C-V2 X主要采用模式3和模式4的通信模式.分析了C-V2 X的底层直连蜂窝通信协议(PC5)接口通信的子帧结构设计、同步机制、资源池配置、资源分配机制等关建技术.对基于感知的半持续调度(S-SPS)算法进行了介绍和评估.通过在城市道路场景中的仿真验证了资源重选概率和资源预留间隔对数据包接收率(PRR)的影响,以及通过在不同场景中的仿真验证了信道带宽对PRR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汽车杂志》2006,(6):228-229
各位编辑好:有些问题,望解答:1、SAAB 9-2X AERO与富士IMPREZA WRX Wagon侧面十分相似,那么SAAB与富士有关系吗?另外,Acura与无限车标相像,它们有关系吗?2、介绍一下Morgan Aero 8及爱快GTV。3、WRC A组赛与WRC B组赛事有区别吗?A组赛与B组赛事对赛车有何要求?4、希望“Buycar 200”不必期期出,不如一个季度出一期;另外,希望有个“下期预告”的节目,并且希望在赛车节目中对于一些比赛,如F1,CCC能列出一个最终比赛的车手名次和排位名次的表,让读者更加理解文章。5、对于06年杂志15元一本,页数增加到300页,我十分支持。  相似文献   

8.
马谦 《上海汽车》2023,(4):27-30
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发展,V2X功能在车辆应用中越来越重要,对其功能成熟度测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章介绍了一套车辆V2X功能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的系统方案,包含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原理等,并通过对FCW功能的实际仿真,验证了本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方案的实用性,为量产之后的实车道路测试提前发现风险,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网联汽车在进行V2X功能实车测试成本高、危险性高、对场地要求高等问题,以被测车辆V2X车载单元为主要测试对象,开发一套基于虚实融合技术的V2X测试系统,依托PreScan及MATLAB软件搭建测试场景,背景车辆及路侧信息为虚,被测车辆为实,虚实结合构建了完整的V2X功能实车验证环境。以某车型搭载的V2X车载单元为被测对象,在测试系统中搭建了交叉路口碰撞预警验证环境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测试系统能够在保证测试安全的前提下进行V2X功能有效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为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等社会问题,在政府的支持和高度重视下,我国汽车企业、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崛起,在高级驾驶辅助技术(ADAS)和V2X车联网技术方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大家共同的努力推进下,希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之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C-V2X智能清扫车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应用现状,研究C-V2X智能清扫车典型功能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并通过国内的无人驾驶清扫车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符合测试标准要求。本文完善了国内无人清扫车的测试评价体系,并为国内无人驾驶清扫车的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汽车暖风电动机的无线电骚扰抑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俊文 《汽车电器》2006,(11):52-55,59
在分析汽车暖风电动机无线电骚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研究无线电骚扰的抑制技术,并设计出X2Y EMI滤波器 电感滤波器的抑制方案,从而降低了汽车暖风电动机的无线电骚扰。  相似文献   

13.
何蔼 《汽车实用技术》2020,(3):30-33,64
车联网V2X技术是以汽车为载体搭建多种互联的一种模式。文章介绍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对DSR和4G条件下的LTE-V两种技术路线进行了比较,通过V2X和其他技术的对比,分析该技术的特点。并借助技术路线图,对5G技术发展后的V2X两种技术路线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以上升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智能网联汽车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智能、绿色、高效、舒适的选择模式。文章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主要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电子、V2X通信、云平台、MEC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商用车正面临降本增效、安全管控的迫切需求,同时部分应用场景非常适合智能网联技术的实践,如高速公路干线物流、港口物流、城市客运等。本文基于人-车-路-环境要素分析了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商用车安全隐患特征,结合商用车V2X技术应用及测试现状分析了当前测试标准的不足,并基于应用场景特征对测试内容及标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OBU(On Board Unit),即车载单元[1]。在智能网联车路系统中,OBU使不同厂商车辆,以及路侧单元RSU(Road Side Unit)[1]互联互通。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OBU系统,融合了5G通信、C-V2X通信(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V2X)[2]和GNSS定位、硬件加密等功能。针对客户需求和OBU系统架构,对软硬件子单元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经落地优化、批量生产,成功大规模应用于城市公交系统与车路协同项目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车用无线通信(V2X)技术的性能优势逐渐受到重视,该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单车感知缺陷,并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交通系统。文章对比分析V2X技术两大发展路线,阐述长期演进(LTE)-V2X各主要通信方式,基于现行LTE-V2X网络架构,设计了一种将V2X技术引入软件定义的通信恢复功能模块,可有效提高通信效率,保证链路正常切换和恢复。  相似文献   

18.
V2X(Vehicle-to-Everything)技术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已相继出台,相关的测试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imulink的V2X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方案,该方案中V2X设备通过CAN信号与仿真模型和车机显示屏交互,从而模拟真实的V2X设备实车前装工作环境;同时,本方案中的测试系统还使用GNSS模拟器发送实时定位数据以模拟真实GPS信号衰减。该方案能快速完成大量V2X算法场景测试及验证,有效缩短测试和开发周期,并能通过简单地加入驾驶模拟器即可支持V2X驾驶员在环(DIL)仿真测试。  相似文献   

19.
车联网基本安全消息的生成和传播是影响车联网安全应用及智能网联汽车有效性、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分析车联网基本安全消息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当前LTE-V2X、车载环境下的无线接入(Wireless Access in the Vehicular Environment,WAVE)等多种典型的车联网通信协议体系结构框架和现行标准体系进行分析阐述。明确了不同车联网通信协议的载波频段和信道划分,基于不同车联网标准协议给出了车联网基本安全消息的标准化数据格式。围绕车联网基本安全消息机制中涉及的发送频率、发送功率参数设定,以及基于交通感知的动态车联网基本安全消息动态生成和传播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曹增良  陈新  陈效华 《北京汽车》2017,(6):30-31,36,44
在V2X(Vehicle to 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系统应用中,存在多种不同的具体功能场景,如前向碰撞预警、紧急刹车预警、车辆变道预警等。在具体车辆行驶过程,多场景同时触发的情况肯定存在。主要讨论在此种情况下,在保证车辆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如何确定多场景触发情况下的优先级分类,同时优化多场景同时触发下的优先级报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