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SAMT法是一套综合了MT和AMT各自优点的电磁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文章介绍了CSAMT的原理、特点、工作方法和资料处理。该系统首次运用于水麻高速公路深埋隧道勘察中,结合其它手段,成功地解译出了隧道的软弱层、地下水及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为划分隧道围岩类别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同时也为高速公路深埋隧道提供了一种新的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在隧道施工前和过程中,为了规避施工风险和预防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运用瞬变电磁法勘察含水(泥)的断层、岩溶等水文地质问题;探讨了瞬变电磁法的理论基础、野外工作方法及资料处理.研究表明,瞬变电磁法勘探与其它常规电法相比,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工作,有良好的空间分辨性.实例中对瞬变电磁法勘察原理、工程实践和勘察效果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通过烟坡里隧道的地质勘察实例,简要介绍了研究既有资料、地质调绘、综合物探、钻探等多种方法进行勘察的综合勘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质雷达已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中,但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探测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干扰因素,会导致雷达探测反射波波形堆积图异常,干扰波形覆盖了有效波形,严重影响后续的解译工作。文章将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中所遇的干扰划分为耦合干扰、施工干扰及特殊情况下的干扰三种类型,对雷达的干扰波形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抑制雷达干扰波,从而保障解译人员能够有效、准确地识别雷达干扰波形,避免对雷达干扰波的误判。  相似文献   

5.
在收集石林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推覆构造对该隧道工程的灾害形成机制,阐明了以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孔内测试和取样试验等手段为主的综合勘察方法对查明该类型隧道的地质条件的重要性,为将来类似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埋深特长山岭隧道的建设面临各种技术挑战,如在地质勘察、建设工期、特殊地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压水)、运营防灾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对隧道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分析大埋深特长山岭隧道技术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技术思路及未来发展方向。在勘察方面,除提高大埋深地面物探的准确性外,还应研究航空物探、水平定向钻加孔中物探的勘察技术在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提高勘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设计理念方面,为提升隧道工程效益,应更加注重隧道工程的综合功能、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在支护理论研究方面,除了进一步完善现有支护理论,还应研究颠覆性衬砌新理论,使隧道结构更耐久、更经济;在施工方面,除实现智能化隧道机械施工外,还应研究颠覆性隧道施工新技术,使隧道施工更好、更快、更经济;在隧道运营方面,智能维护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鉴于贵州省存在的大量早期小煤窑对附近居民生活及当地生产造成的安全隐患,在收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调访、调绘的方式圈定隐伏区、开采规模及大致标高、富水情况,再辅以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物探勘察,为隧道支护参数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隧道洞身周围一定范围内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存在都将对隧道施工产生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对隧址区隐伏构造等不良地质情况的探查就尤为重要.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合理选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付国强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89-294
文章以内昆铁路隧道衬砌雷达检测数据解译实践为依据,在详细分析雷达剖面成像特点的基础上,为解决数据判读中存在的某些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波相识别法,并以此为手段,对部分疑难解译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初步证实,该方法不但适宜隧道衬砌检测数据解译,而且在识别特殊地质异常方面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电法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地表物探技术之一,其对含水性地质病害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文章依托岗头山隧道和叙岭关隧道项目,介绍了富水性区域病害、充填粘土型溶洞病害和断层破碎带等三类典型工程实例的成功经验,并且对漏测、检测结果的多解性和异常信息缺失等常见应用问题及其应对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为预测吾排隧道涌水量,在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初步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调绘、钻探、物探等手段,分析了隧道隧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采用入渗系数法、径流模数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计算,提出了隧道施工中出现突水现象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软土盾构隧道芳纶布加固机理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营盾构隧道的横向收敛变形直接关系到隧道的结构安全,粘贴芳纶布是常用的隧道变形整治加固方法之一,然而目前对其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还不明确。论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以隧道横向收敛变形和接缝张开量为指标,探讨了芳纶布对隧道横向变形的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针对芳纶布粘贴时机与粘贴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研究发现,粘贴芳纶布能有效地限制隧道横向收敛和接头变形,但芳纶布加固效果受隧道变形程度的影响,即隧道变形越小,加固效果越好;增加芳纶布粘贴层数,可以显著提高加固效果,最佳加固层数为2~3层。  相似文献   

13.
地质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隧道超前地质实际预报中只注重物探仪器的应用,忽略地质方法的作用,从而导致预报精度不高,坚持以地质法为基础、以物探为手段的综合超前预报可以大大提高预报精度。文章首先介绍了超前地质预报的任务和地质法的内容;然后研究了物探法的缺陷,并对地质法在超前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确定地质法对物探法的指导作用,是超前预报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超前地质预报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对野外资料进行圆滑滤波以及静态校正后,以卡尼亚电阻率二维反演剖面为实际勘察资料,在电阻率二维反演剖面的基础上进行了地质推断解释.文章中将该方法应用于汕昆高速公路广西境河池至百色段岩溶区深埋藏大湾隧道勘察,并结合工区地质平面图资料以及物性参数,对地下复杂岩溶病害进行了推断解释,成功划分了隧道经过处溶蚀发育区、岩溶破碎带的分布情况,并给出了治理建议,为隧道后期优化设计、施工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时,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工程问题。其中,软弱围岩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支护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支护施工质量与安全,对开挖支护原则进行分析,然后从多个方面出发,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相应措施,旨在提高隧道施工质量与效率,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物理模拟相似性准则设计模型试验,采用水槽、盐水、塑料槽、铜板和铁块分别模拟围岩全空间、均匀介质、隧道空间、异常体和金属干扰体,重点研究隧道空间、金属干扰体及异常体自身对瞬变电磁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隧道空间只会对二次电磁响应值大小产生微弱影响,对二次电磁响应的衰减速度几乎无影响;金属干扰体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探测结果,导致感应电动势增大,造成存在低阻异常体的假象;在对不同位置异常体的物理模拟试验中,感应电动势大小随着异常体与探测线圈距离的増加而呈指数衰减的规律。试验结果验证了瞬变电磁法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可行性,为改进资料解释方法、提高探测精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工程物探作为公路勘察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岩溶路基探测中发挥的优势更加突出。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选用超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法对现场进行探测,查明了测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和分布范围,结合钻探验证,有效地完成了岩溶勘察任务,为路基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践表明,结合现场地形地貌条件,选择两种或以上合适的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使勘察结果更加准确、高效、经济。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兰州—重庆铁路线西秦岭特长隧道地质勘察的工程实践,阐述了目前长大深埋铁路越岭隧道施工中采用的主要地质勘察方法,以及室内遥感地质判样、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物探、工程地质钻探等综合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指出了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隧道特殊不良地质钻探法超前地质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一些重大、长大隧道的特殊不良地质地段(如岩溶、瓦斯等),应特别加强超前钻探预报工作.文章在对超前钻探技术特点分析基础上,主要对岩溶和瓦斯两种特殊不良地质隧道超前地质钻探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对岩溶隧道,介绍了超前钻探施工工序、钻孔布置、钻机准备、施钻、钻探记录及描述、分析判断及成果报告等.对瓦斯隧道,从瓦斯隧道施工特点出发,提出"以地质法为基础,以物探为主要手段,结合超前钻探和瓦斯浓度监测的综合方法"的预报技术,并对钻孔布置、参数测定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超前钻探预报技术具有更直接和更准确的特点,它必将在特殊不良地质隧道施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运营公路开展物探勘察存在不宜中断交通,硬化路面直流电法接地条件差且存在电磁、震动干扰,施测环境复杂,探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文章以广西某运营高速公路K194+240~K194+310岩溶路基病害勘察为实例,采用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及电磁波CT综合物探法,结合地质调绘及钻探资料,探测分析地层结构及隐伏岩溶发育情况,为岩溶处治方案设计与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经钻孔及施工验证,综合探测效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