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运文献信息》2006,(4):26-26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是指针对某一次海事事故,责任人(如船舶所有人、救助人、责任保险人)依法限制其对该次海事事故产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债权人的债权应赔偿的总额,并通过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设立,避免该次海事事故产生的债权人对责任人的其它财产行使权利,以及在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分配后,该次海事事故产生的债权人的债权尚未满足的部分归于消灭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张昉 《世界海运》2009,32(5):68-69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是海商法中独具特色的制度。该制度将责任人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有效地保护了船舶所有人、船舶承租人、船舶经营人、救助人和责任保险人等责任主体的利益,是海上灾难风险分摊的需求以及海上航运业发展的结果。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案件由哪国法院管辖,直接关系到判决结果及当事人的相关利益。  相似文献   

3.
海损事故发生后,船舶所有人往往会向法院申请限制其赔偿责任,责任人是否享有责任限制的权利、享有责任限制的基金数额、以及是否应该赔偿经济损失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利益,与责任人的责任限制权利能否实现以及能在多大限度内实现密切相关。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解决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方面往往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在对国际社会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法律适用方面的几种立法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海商法》第275条的规定应修改为适用法院地法及最密切联系地法律。  相似文献   

4.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廷中 《世界海运》2003,26(4):49-50
1 确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意义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是海商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发生重大海难事故时,相关责任人(指船舶所有人和救助人)按照海商法的规定,将自己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法律制度.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就其法律性质来讲,是法律为保护船舶所有人(包括承租人、船舶经营人)和救助人而规定的一种抗辩性权利.  相似文献   

5.
海事责任赔偿限制是基于海上特殊风险而保护船舶主体利益的重要制度。随着无人船的发展,传统船员被新的法律主体“岸基操控人员”取代,新主体是否属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主体,目前还面临立法空白。通过分析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目的与趋势,为满足无人船商业化需要,明确岸基操控人员仍履行船员核心工作并承担相关海上风险,其适用海事赔偿责任具有必要性。同时,根据经营模式将岸基操控人员分为“受雇型岸基操控人员”和“独立型岸基操控人员”分别讨论其具体权利。  相似文献   

6.
李家春 《航海》2021,(2):15-18
[提要] 航次租船承租人不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货方保险人向责任人追偿打捞费时,责任人可以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相似文献   

7.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鹭安 《世界海运》2007,30(2):47-49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商法领域内独有的制度。而对于这种制度的性质的定位将影响到当事人权利、利益的保护和实现。从民法的角度出发,分析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性质,并探讨确定责任限制权利的性质对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结构的影响。同时对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修改提出建议,以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和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杨俊敏 《中国水运》2004,2(4):103-104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指在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时,作为责任人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承租人等,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将自己的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法律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保障海运业的发展,有利于鼓励海上救助,符合"公平责任"的要求.本文力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比较76公约和57公约矛盾之处,阐明1976年责任限制公约下船东责任限制管辖权和安全问题,期望对我国船东在申请责任限制之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季刚 《航海》2014,(1):17-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责任限制规定》)第十七条所称“责任人”应理解为对船舶碰撞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对船舶碰撞事故不负责任的主体在依法承担了“沉没、遇难、搁浅或者被弃船舶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的责任后,向碰撞事故中的责任船舶追偿时,被请求人主张对该索赔限制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是海商法中特有的制度之一,其历史悠久,在国际范围内影响深远。各个航运国家都参加了各个相关的国际公约或在国内法中有关章节中对这方面的问题作了专门的规定。中国虽然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公约,但是在《海商法》第十一章的对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基本是移植了1976《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中的实质性规定。由于在移植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且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我国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客观情况变化的需要。本文总结了一些当前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修改和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楔形压浪体在内倾式船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内倾式船首早期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内倾式船首的实用性,将楔形压浪体应用于内倾式船首,并通过CFD计算发现楔形压浪体能够有效减小内倾式船首在高航速使用时的干舷淹湿面积和兴波,减小航行阻力,并能提供抑制船舶纵向运动的额外阻尼。  相似文献   

12.
浅析计算机取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取证是对计算机犯罪证据的识别、获取、传输、保存、分析和提交认证过程,实质是一个详细扫描计算机系统以及重建入侵事件的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概念、特点,计算机取证的过程,然后探讨了计算机取证的发展趋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龙骨盒是竞赛帆船特有的结构,其功能是维持压载龙骨竖直升降,因其为帆船主要受力构件之一,实际使用中易损坏,提高龙骨盒强度是企业和艇主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水动力分析获得龙骨盒结构响应,运用多级优化对龙骨盒帽型材和桅杆作用区域进行形状、尺寸优化和铺层顺序优化。优化结果显示,基于响应面法和遗传算法的多级优化降低75.92%的龙骨盒整体应变能和提高29.40%的铺层强度比,该方法对提升龙骨盒强度和承载能力具有实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暗夜未尽     
《中国远洋航务》2008,(12):26-26
中日贸易往来近年稳定繁荣发展。日本现在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于在中日航线上运营的集装箱公司,理论上这条航线算得上天堂了。然而,很多时候它却更接近于地狱。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上,持续的贸易量增长并不能保证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江德水  韦清 《中国水运》2008,8(1):132-133
介绍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为在设计和施工中克服和控制混凝土桥梁裂缝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裘达夫  王小伟  杨光付 《船舶工程》2014,36(S1):135-138
由于近海海水中杂物增多,停靠和航行在港口和近海航道上的舰船容易吸入杂物,从而造成海底门过滤器堵塞,影响海水正常供给,进而影响舰船装备的使用。传统的海底门过滤器结构简单,不具备自动清除杂物的功能,只能靠人工清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海底门过滤器的技术方案,研制了由旋转式离心过滤器、杂物回流排出机构和智能控制器等组成的海底门杂物自动清除装置,实现了杂物自动清除和海水过滤的目的,为解决海底门过滤器堵塞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起重伤害事故的因工死亡人数,占全部工业企业因工死亡总人数的15%左右。为了保证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国家将它列为特种设备加以特殊管理,许多企业都把管好起重设备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文章从安全角度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回顾及2001年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航运市场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近两年来,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持续旺盛,完全受益于世界经贸稳步、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2000年集装箱市场的走势,对2001年的国际集装箱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混凝土强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峰  李威  殷莉娜 《中国水运》2008,8(1):79-80
通过改进的BP和RBF两种神经网络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改进的BP和RBF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充分考虑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各种因素,对混凝土强度进行预测,且精度较高,训练次数少,节省机时,在混凝土强度预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韩富强 《船电技术》2007,27(5):286-289
烟大铁路轮渡项目是我国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渡船为我国首次采用电力推进的滚装船铁路轮,柴油发电机组是渡船动力装置的核心.它的选型关系到船舶的初投资和营运的经济性.本文简述了柴油机选型原则、渡船电站功率的计算、渡船柴油机装配功计算、渡船柴油机选配方案.通过柴油机装机功率选配方案分析比较,渡船柴油机装机功率按12000kW方案选择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