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满足矿区铁路运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深度挖掘运输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潜力,对运输指标的正确统计极其重要。为此,分析了矿区货物列车指标的统计现状及重要性,开发了基于TDCS的铁路运输效率指标统计系统。  相似文献   

2.
岳刚 《机车车辆工艺》2004,(2):36-38,46
对提速货物列车分离事故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列车分离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为孔跨布置(110+2×220+110)m的钢桁梁柔性拱桥,桥面系为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有砟轨道,采用剪力法测试货物列车在桥上、路基、钢轨伸缩器3种不同位置的轮轨力,对货物列车运行稳定性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和评判,验证了该桥梁运营的安全性;分析货物列车运行稳定性指标与速度的关系,揭示了轮对横向力、列车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的最大值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增大的现象;对相同速度下货物列车通过不同轨道基础的运行稳定性指标进行比较,提出应特别重视钢轨伸缩调节器位置轨道结构的日常管养的建议;结合联调联试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货物列车和动车通过各测试工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动车组运行稳定性优于货物列车;试验也验证了本文设计的轮轨力标定加力架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运营货物列车的踏面损伤故障,对车辆运行品质轨边动态监测系统踏面报警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不同车型车辆在报警比例上有显著的分类特性,存在主导因素,其下分类点约2%。对不同踏面损伤此例类货物列车的结构及运用特点进行分析,可知车辆编组作业是产生货物列车踏面损伤的重要环节。强化相应控制措施后,全路货物列车踏面损伤比例A42008年的5.15%下降到2010年的2.98%,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支持新的清算规则需要,开发货运列车编组统计信息系统,通过货物列车编组顺序表和货票信息的关联,准确统计一系列清算指标,对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提高铁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货运列车编组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立足于系统设计总体目标,通过分析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流程过程,从车站、车务段、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四个级别搭建系统总体架构,重点分析铁路局级子系统的功能模块、业务特色和关键技术实现。从系统投入运行后,稳定可靠,其数据信息已作为全路财务模拟清算数据使用,将为全面推进财务清算规则提供重要的统计信息。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货物列车纵向冲动的基本因素,从货物列车制动、车钩间隙、司机操纵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对货物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货物列车纵向冲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速200km/h的客货混跑线路,客货列车的速差增大,影响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和货物列车的通过能力。为弥补旅客列车提速对货物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以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为立足点,分析单列旅客列车、多列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变化,提出了压缩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提高货物列车的运行速度,旅客列车采用小间隔多列追踪运行等措施,以提高货物列车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铁路货物列车辅助检车系统总体构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货物列车的检车需求,分析铁路货物列车辅助检车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组成及原理,车号识别系统主要由车号主机、判别器、磁钢及车号接收天线等设备组成,实现对通过列车车号信息的采集;图像采集系统采用四路高清数字相机实时采集图像,实现对货物列车的监测;铁路货物列车辅助检车软件实现对进出站列车车顶、车身实时图像显示、录像存储、查询、回放、抓图等功能。实践表明,铁路货物列车辅助检车系统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快运货物列车编组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快捷运力网络,分析各种快运货物列车编组方案的形成方法;以多方案为基础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的原理,提出快运货物列车组织的目标和快运货物列车编组方案的优化方法;并以江村至成都东为例进行演算,经过计算比较可知:广州地区应分别与成都地区、重庆地区、贵阳地区之间建立快捷货物运输联系。对快运货物列车编组方案进行优化,有利于扩大快运货物列车开行规模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从重载组合列车的综合试验入手,针对重载组合货物列车的特点,设计出重载列车试验方案,研制出了一整套适用于长大货物列车的无线网络传输的分布式纵向动力学、牵引及制动测试系统,并且成功地应用于多次大秦线、大包线等万吨级和2万t级重载列车的试验中,彻底解决了长大货物列车的测试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5 000 t整列式重载列车各项动力学指标是否符合安全性的要求,选择兰新铁路武嘉段线路条件较复杂的金昌至玉石区间两处电力分相附近的四处线路进行分析。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5 000 t货物列车模型,对比分析了列车纵向,横向,垂向的动力学性能,就列车速度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 000 t整列式重载列车在兰新线重点区段以80 km/h以下的速度运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蒙华铁路货车段修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客货分线后铁路货运能力增强、货车保有量增长的特征,以及铁路货物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输需求,必然会对货车段修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采用调研货车保有量、货车段修台位方法,结合货车保有量预测,分析全路及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铁路(简称"蒙华铁路")沿线区域内货车保有量增长与货车段修能力的矛盾,提出新建(或扩建)车辆段、加强检修工艺装备、优化组织管理、修程修制改革等货车段修能力增强措施,提出蒙华铁路货车车辆段(检修车间)设施布局方案,分析沿线区域货车段修能力增强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货车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隐患众多 ,对行车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建立货车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是货车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对货运列车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及其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货车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目标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铁路货车检修质量,降低检修成本,有效监测货车的运输安全,需要准确掌握货车的运行里程。针对现有货车运行里程计算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运行线的铁路货车运行里程计算方法,通过整合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采集的货车运输数据,将列车运行线绑定列车编组,生成货车运行轨迹,基于列车运行线路网车站位置关系构建里程计算模型,实现货车运行里程的计算。本方法充分利用了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现有数据资源,通过列车运行线实现了货车运行位置的追踪,加大追踪节点的密集度,提高里程计算的精度和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当货车跟随列车到达编组站时,通常要进行解体和编组作业,货车中转方式的不同对于推算货车停站时间有很大影响。通过分析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内容,整理出直达列车数据表和直通列车数据表。在推算单个车辆时,分析该车辆走行计划中的经由编组站串,依据直达列车数据表判定此货车是否属于直达列车。对于直达货车,所经过的编组站都按无调作业处理。对于非直达的货车,依据直通列车数据表,设计判断货车经由编组站中转方式的递归判定算法。使用此方法可以快速判定货车在编组站的中转方式,从而使车流推算结果更加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6.
不同轴重货物列车编组方案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27t轴重通用货物与23t和21t轴重车辆混编的纵向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27t轴重及以下通用货物列车以各种轴重混编、空重混编在一定的线路条件下进行紧急制动时的纵向力分布规律,对列车的编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不同轴重货物列车合理的编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国内货运机车交路现状,介绍并研究美国的运行图 编制、调度指挥、机车运用、乘务员管理等先进经验,根据我国车 流特点并结合工程设计实例,提出货运机车超长交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载货车轴重与速度匹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载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进行货车轴重与速度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25,27,30和40t轴重重载货车容许通过轨道低接头的速度应分别小于110,100,90和60km·h-1;40t轴重重载货车以60km·h-1速度在直线线路上运行时,其轮轨垂向力为249.6kN,非常接近英国铁路250kN轮轨垂向力的限值;在我国现有以60kg·m-1轨为主的干线铁路上开行30和40t轴重重载货车,对轨道结构的破坏比现有低轴重货车严重得多,但开行27t轴重重载货车是可行的;40t轴重重载货车在600m半径的曲线轨道上以40~120km·h-1速度运行时,轮轨垂向力最大值超过了英国铁路的250kN轮轨垂向力限值,轮轨横向力最大值非常接近我国《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所规定的77.80kN容许限值,另外轮轨磨耗功非常大,因此40t轴重重载货车还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现有60kg·m-1钢轨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附加值货流分布和班列产品结构并不完全匹配,在铁路网上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货物无法挂运班列送达,因此,减少这部分货流的在途中转次数将提高其在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分析铁路货物运输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以高附加值货流改编次数最少为目标的改编链优化模型,把车流在改编站上产生的改编费用通过列车服务网转换为列车弧的权值,这样,把模型的求解问题转化为列车服务网上的广义最短路径求解问题。采用C++计算机语言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江村至丰台西方向的车流为例进行验证,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