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路》2021,66(7):351-355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隧道下穿既有公路施工问题逐渐增多。首先分析了隧道下穿造成公路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公路技术状况、坡度、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要求综合分析得到既有公路变形的控制标准。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路面变形情况,评价当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变位分配法得到每个施工步序的变形控制值。施工中根据各步骤的控制值进行变形控制,有效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类似隧道下穿公路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新建的隧道穿越既有隧道和其他建(构)筑物的现象逐年增多,为保护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对新建的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永宁高速公路虹桥隧道浅埋软弱围岩进口段下穿省道公路307线,为保证省道公路307线安全运行和虹桥隧道施工的安全,在虹桥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大管棚超前支护、省道307线临时改路,以及隧道复合衬砌支护和监控量测等方法,使虹桥隧道顺利下穿省道307线。  相似文献   

3.
瑞士公路隧道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量大的铁路、公路山岭隧道都在瑞士境内。就瑞士公路隧道建设、项目管理、设计、施工等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王航  韩磊 《公路》2012,(8):267-272
基于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的原则,在隧道洞口区段广泛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介绍了某浅埋三车道隧道下穿既有公路的施工方法及相应的支护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对于下穿既有公路的浅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以超前管棚、小导管注浆、加强掌子面临时支护、控制弱爆破、临时封闭仰拱为主要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施工期间公路车辆的通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公路与隧道交叉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如何保证公路工程自身安全以及既有隧道的安全也成为公路设计的重大问题。结合具体实例,对不同交叉形式下公路施工和运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公路选线及与隧道交叉设计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为新奥法施工的关键要素,是保证隧道现场施工安全和信息化设计的基础。文章总结分析了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了公路隧道施工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制约自动监测技术发展的因素,为公路隧道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清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过程中的5座既有隧道病害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对隧道病害的治理方案及施工组织。  相似文献   

8.
黑石岭公路隧道监控量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北省黑石岭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法,并对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应用公路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隧道施工有指导和改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施工中控制隧道围岩在开挖后的变形,避免发生过大变形与破坏,为隧道二次衬砌争取时间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某一公路隧道的施工开挖过程,研究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根据分析结果为隧道施工选择了合理的开挖施工方法,隧道典型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的施工方法能够满足开挖施工的安全及进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断面面积大、跨度大以及扁平率低等特点,依托广州东二环高速公路龙头山隧道工程,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单洞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的断面形式、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等关键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对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现场实测.通过监控量测与反馈分析,评估大断面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性态,完善和优化设计,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解决了特大隧道断面形状的选择、不同围岩类别条件下合理隧道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的确定等关键问题,保证了龙头山隧道的施工安全、运营安全,还可为今后类似的大跨度隧道及其他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造价控制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高速公路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过程中,往往导致地铁线和地表发生较大沉降,为研究其沉降规律及控制技术,以智利圣地亚哥城市地下高速公路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工程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对以侧壁导坑法施工,采用超前支护、无系统锚杆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临时加固相结合支护的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并对既有地铁线及地表的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沉降为35.9 mm,既有地铁线最大沉降为33.4 mm,横向轨道面最大不均匀沉降率为0.623‰,纵向最大不均匀沉降率为0.27‰,不均匀沉降率小于规定的沉降阈值(1‰),地铁线及地表的沉降量均控制在规范和地铁运营部门要求的范围内,可确保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线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精度要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测是判断围岩支护效果、二次衬砌施作时间、隧道动态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以及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现有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对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测的精度要求为0.1 mm,明显高于铁路隧道施工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0.5~1.0 mm的精度要求,且公路隧道的实际监测精度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总结现有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其他规范的具体监测内容和要求,结合现有隧道施工监测仪器的精度技术指标,参照隧道设计规范规定的预留变形量、隧道施工阶段变形监测统计结果和基坑工程监测规范的精度要求等,建议将公路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测的精度要求修改为0.5~1.0 mm。0.5~1.0 mm的监测精度要求可以保证公路隧道的施工安全,促进高精度全站仪等非接触量测方法和仪器在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的监测效率,避免因达不到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监测精度要求而引发的监测数据造假现象。  相似文献   

13.
梁超 《隧道建设》2007,27(4):79-81,84
厦门机场路JC3标梧村山隧道位于市区繁华地带,为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下穿67栋浅基础建筑物,围岩软弱,开挖跨度大,埋深浅,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主要阐述了该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从隧道开挖方法、房屋加固、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监测等方面所采取的地表沉降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铁盾构法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佐  代光辉 《隧道建设》2014,34(10):931-936
为了探讨新建隧道的施工对既有隧道产生的影响,以西安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新建盾构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地表及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得到了既有隧道管片位移、内力以及既有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正交下穿盾构隧道施工时,上方既有隧道与地表将会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同时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发生不均匀侧移和扭转,正交位置附近既有隧道结构下侧出现不同程度的拉应力,需要对正交区域内的地层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5.
隧道的施工监控测量对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建兴高速樊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等进行了监控测量。介绍了樊屯隧道施工监控测量的内容与方法,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在隧道施工后的15 d 里变形迅速,在随后一个月逐渐趋于稳定;对观测数据所建立的回归分析模型具有较大的判定系数 R2,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沉降观测与施工决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建设在路基填筑期都要进行沉降观测。本文简述高速公路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沉降观测的布点原则;提出高速公路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介绍某高速公路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现场协调工作。以某高速公路的部分观测点为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来指导施工。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施工对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下道路具有断面大、埋深浅、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常对地表既有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以济南市玉函路隧道工程为依托,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城市大断面超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与不同走向的既有建筑物的响应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既有建筑长边垂直隧道走向时,发生靠近隧道的柱基差异性沉降造成建筑破坏。既有建筑物长边平行于隧道走向,破坏形式为倾斜破坏,平行于隧道走向的建筑柱基不均匀沉降相对最大值发生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垂直于隧道走向的建筑柱基不均匀沉降相对最大值则有概率发生在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当地表建筑物存在时,特征点沉降变化趋势与天然地面沉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进行隧道开挖施工,应力释放过程变长,后期的固结沉降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地表沉降要明显大于天然地表的沉降。  相似文献   

18.
余富先 《路基工程》2021,(2):181-186
以明挖隧道深基坑施工与近邻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的深(圳)中(山)通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隧道基坑施工对近邻桥梁桩基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况,其筑岛施工和暗埋段施工过程对既有沿江高速桥梁桩基的影响较小;水平附加位移(朝基坑侧位移)和竖向附加位移(沉降)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主线隧道基坑开挖施工将在既有桥梁桩基中产生附加内力,应提前对既有桥梁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洪昌  马志富  曾青  奂光坤 《隧道建设》2014,34(11):1082-1086
为解决大西客运专线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时可能引发的路面沉降及结构安全问题,对黄土浅埋隧道采用新意法+新奥法相结合的方式下穿高速公路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工法中不同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案下的可行性及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结合现场实际发现忻州隧道下穿段采用新意法+新奥法相结合的设计参数(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循环进尺8 m、搭接段长度4 m的上半掌子面加固、120 m通长管棚超前加固、短进尺、早封闭)进行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及安全性的问题,以福州市马尾隧道原位扩建工程为背景,在准确确定塌方体空间范围及工程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回填-台阶法”施工技术,并对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回填-台阶法”动态施工力学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探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准确地获得既有隧道塌方体的空间范围和尺度;②兼顾施工技术与工期双重目标,提出了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方案,即塌方冒顶区通过地表注浆与洞内中空玻璃纤维锚杆进行加固,扩建开挖采用“回填-台阶法”,实现快速施工;③“回填-台阶法”施工时,隧道上半断面(1#部)的开挖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结构内力增长迅速;受隧道上方塌方体和既有隧道影响,最大正弯矩出现在左拱肩处;地表最大沉降量出现在隧道中线右侧3 m处,主要由上台阶开挖引起;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3#开挖前,4#开挖时围岩变形基本收敛。马尾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围岩及支护体系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监测结果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丰富超大扁平断面隧道的修建技术,并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