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元桂 《江苏交通科技》2000,(3):31-33,F003
采用斜拉桥工程中的聚乙稀热挤索套绞制高强钢丝拉索作为板桩码头桩墙锚碇拉杆是板桩码头工程推广的一个新技术。本文介绍板桩码头拉杆与斜拉桥拉索的技术与发展,并介绍宿迁港小杨庄码头工程板桩墙锚碇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2.
运用Abaqus软件对承受塔吊荷载的地连墙受力变形情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首先分析了塔吊荷载对地连墙的影响,然后综合计算分析了地连墙承受土压力、塔吊荷载和自重共同作用的受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锚碇基坑开挖深度的加大,地连墙的逐步加深,塔吊荷载对地连墙的影响逐步减小,将塔吊直接安放在地连墙上的施工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船闸工程中土锚桩墙的现有设计方法,将复合形寻优法具体应用到双层土锚背拉式钢板桩闸室墙的设计中,建立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4.
基于船闸工程中土锚桩墙的现有设计方法,将复合形寻优法具体应用到双层土锚背拉式钢极桩闸室墙的设计中,建立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5.
结合湖南永州至广东连州高级公路k48 900处半山路基的滑坡实例,通过对滑坡产生原因的分析,经方案比选,提出采用复合式锚拉框架 桩板路肩墙的处治措施,并阐述了如何做好施工管理和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U型钢板桩插打容易发生屈曲的问题,提出U型钢板桩局部加劲效应理论计算的“动态配位系数法”,建立了局部加劲U型钢板桩失稳临界荷载计算式,并分析了加劲面积、加劲位置、加劲板数量对加劲效应(即失稳临界荷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劲总面积(即加劲板累计宽度)一定时,对于长度确定的U型钢板桩,存在使构件临界荷载值最大化的加劲板布置方案,并揭示了块数太多时由于单块加劲板宽度太小而引起的局部失稳规律;以10 m长U型钢板桩为例,构件临界荷载值随单块加劲板布置位置的变化可提高13.55%,并求得20 m长的U型钢板桩不同加劲总面积对应的加劲板布置优化理论方案,为实际工程中U型板桩局部加劲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凤婷  王颀 《北方交通》2007,(5):152-153
介绍了虚荷载法在求解弹性板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修正使计算的精确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分析计算表明,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板桩墙,当按极限土压力计算其稳定性所需入土深度时,应与按弹性反力计算其变形和内力五相联系,并在两者之间反复修正才能得到合理结果,这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任意变厚度圆板的轴对称静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传递矩阵法求解任意变厚度轴对称圆板的内力和位移问题,并导出了在任意荷载作用下板和圆板单元传递矩阵的精确公式,最后,给出了一些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软土地区高速公路2400t级桥梁基桩静载试验进行了设计,可采用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的形式对支墩下深厚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以开展堆载法试桩试验。试验得到4根摩擦桩的荷载-沉降曲线,通过取芯验证,桩端清渣干净的摩擦桩荷载-沉降曲线表现为缓变型,桩端下有较厚沉渣与混凝土混合物的摩擦试桩荷载-沉降曲线表现为陡降型。进一步分析了桩端持力层强度对桩侧摩阻力强化弱化效应的作用机理,对不同桩底条件下摩擦桩侧摩阻力的发挥规律有更深的认识,对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挠度板大量线性耦合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提出了变量转换循环迭代加权余量法。这种方法通过变量转换、构造迭代格式和加权余量法鬼神似求解,使原问题易于解决。以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在横向荷载和面内荷载作用下的几何非线性弯曲问题为例,推导了具体求解公式,说明了方法的原理,并给出了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板桩作为一种防护桩经常应用于板桩码头及船坞工程中,由于板桩墙作为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板桩施工的进度及质量直接影响到此类工程预期目标的实现。结合某船坞的混凝土板桩施工,在固结较紧密的粉质粘土地基上进行混凝土板桩沉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悬臂板桩刚架墙做防冲淤海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冲淤海堤的双悬臂板桩刚架墙的计算中,由于引入了能较好考虑土性状差异的P-Y曲线,新型结构又有很好发挥桩、土整体作用的能力,因而它在承受侧向荷载、适应浅海水文地质环境、保特良好的工作状况、易于施工等方面具有同类近岸建筑物所没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研究,以及试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在单桩沉降分析计算理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与荷载传迭耦合的混合法。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SPSAI。单桩沉降分析计算中,采用三直线模型考虑了桩身与桩周边界上的剪切滑移非线性;并改进了有限单元法中初应力迭代技术,以考虑荷载传递关系的软化特征。同时,就桩身材料非线性,对单桩沉降分析计算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笔者的方法和成果,可以作为今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研究和相关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常有报道在中强级地震后,锚杆式挡墙的码头岸墙,板桩墙和锚碇都出现过不可恢复的大量位移。大多数情况下,土的液化是产生大位移式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将讨论在中、强级地震下,由惯性力触发锚固式挡墙产生大位移的机理,进而探讨墙的实际位移式者破坏是否出现在液化之前。因Mononobe-okabe地震土压力方程作极限平衡分析确定在地震过程中锚杆的破坏是否是引起锚杆式挡墙的整体破坏的主要原因。曾用无粘性的乾土回填  相似文献   

16.
弹性地基上结合式双层板问题分析的关键在于中性面的求解,但目前对于两层板泊松比不同时的情况仍没有理想的理论公式和求解方法.文中根据薄板假设,推导了该问题的中性面方程,并提出一种数值法来求解此方程,得到了中性面曲线,发现它不仅与双层板的力学参数有关,还同荷载属性相关,如集中荷载、圆形均布荷载半径等,但它们对中性面位置的影响很小.双层板的泊松比对中性面的不稳定区域有较大的影响,两者越接近,则不稳定区域越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荷载作用下路桥过渡段搭板联合长短桩加筋路基的沉降响应,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路桥过渡段搭板联合长短桩加筋路基的三维模型,对比分析了搭板联合等长桩、直线型长短桩、阶梯型长短桩和长短桩加筋路基对处治路桥连接段差异沉降的效果。结果表明:搭板可以避免过渡段发生错台,但会导致发生二次跳车;搭板联合长短桩可显著减小路面差异沉降,处治后路面的沉降量曲线和纵坡曲线变化都更平稳;搭板联合长短桩加筋路基,随着与桥头结构距离的增加,道路整体纵坡的波动程度较搭板联合桩基更小,沉降变化更平缓,道路更加平顺,行车更舒 适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从水平荷载作用下桥梁基桩的破坏模式入手,着重分析不同类型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及变形破坏机理.根据水平荷载作用下桥梁基桩的受力特性,建立了双层地基中基桩内力与位移分析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幂级数法对其进行求解.通过某工程实例对其中的桥梁基桩进行计算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桩锚支护体系是采用锚索代替基坑支护内支撑,给支护排桩提供锚拉力,能减小支护排桩的位移和内力。以某隧道基坑为工程实例,采用桩锚结构对基坑进行支护,对桩锚支护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基坑开挖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计算表明,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板桩墙,当按极限土压力计算其稳定性所需入土深度时,应与按弹性反力计算其变形和内力五相联系,并在两者之间反复修正才能得到合理结果,这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