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秦  方照琪 《中国水运》2003,(11):30-31
不容乐观的海洋环境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衰竭,海洋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然而近几十年,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0万km2的近海海域受到污染影响,此外,海底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等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洋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是海洋大国,管辖海域面积辽阔、岛屿众多、岸线漫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发展海洋事业,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主权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40年前的7月,国家海洋局正式成立。从此,中国海洋事业开始了新的纪元。从承担起草我国领海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到配合全国人大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相继出台;从我国科学家首次登上南极大陆,到目前进行的南北极综合考察;从勘探国际海底资源,到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从承担专项调查,到正在组织开展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从编写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到制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40年来,国家海洋局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国家海洋局的风雨兼程路,就是中国海洋事业40年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海洋局40华诞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国家海洋权益 加强海事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之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相关法律,填补了我国海洋基本法的空白,为我国有效行使“海洋法公约”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信誉和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作为我国涉海管理的主管部门之一,依据“海洋法公约”以及我国海洋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担负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辽阔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面积的71%,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蔚蓝色,那是大海的所在。但在我国近海一些地区,有的海水是黄色的,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更是变成了黑色。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15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其中渤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31%,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2012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实施监测,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共完成约8400个站位的监测工作,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240余万个. 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一、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2012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近岸以外海域水质总体良好并保持稳定;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96%以上站位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可以为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极大地缓解陆地水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并使海洋成为多种自然资源开发基地.海洋也是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被划分为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域,以及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多个法律地位不同的政治地理区域.其中,划归沿海国家管辖的海洋约1.09亿平方公里,成为各国的"蓝色国土".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海洋将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丹东海洋红海域的水文泥沙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近岸波浪潮流动力不强,正常天气条件下水体含沙量小、潮流输沙能力不强、泥沙来源少、具备建设大型港口的基本条件。由于该海区属于粉沙质海岸,航道泥沙骤淤将是建港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辽阔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面积的71%,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蔚蓝色,那是大海的所在.但在我国近海一些地区,有的海水是黄色的,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更是变成了黑色.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9.
王慧  陈刚 《水运管理》2012,34(2):32-34
为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分析导致跨国海域海洋环境不断恶化的诸多因素,认为陆源污染是首要因素。针对由于主权纠纷和经济利益纠纷等原因而使跨国海域海洋环境陆源污染治理不理想的现状,从保护我国近海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我国一方面应该向他国释放诚心解决海洋环境陆源污染的积极信号,另一方面应该完善国内法以防治海洋环境陆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把总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的世界海洋划分成两大部分:国家管辖海域,包括沿海国家的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面积为1.093亿平方公里;公海和国际海底面积为2.517亿平方公里.前者占世界海洋面积的30.3%,人们称作海洋"国土",后者占世界海洋面积的69.7%,人们称作海洋"公土".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1996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将接近公海的1/3,相当于陆地的2/3,约1.09亿平方公里的公海划归各沿海国家管理。海洋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可划分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五个法律地位不同的政治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12.
汤敏惠 《珠江水运》2014,(21):76-78
对南海目前的通航状况进行了解研究,并对南海将来的通航环境进行展望,立足现状,兼顾未来,论述建立南海定线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调查研究规划出南海定线制的初步蓝图,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北部湾的定线制相连接构成我国管理海域定线制的总体框架,战略性改善我国管理海域通航环境和航运效率,提高水上交通安全和提升我国海洋主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中国海洋调查逐步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我国的海洋调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尽管科考船的吨位和抗风浪能力都较以往有所提升,然而海洋调查活动依然受到客观气象条件如热带气旋或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制约和影响。整个海洋科考航次期间,科考船需要对海洋气象进行研判,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以保证海洋科考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舟山近海海域悬浮泥沙浓度较高,对于水质和生态环境等有不利影响,对其监测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反演舟山近海海域悬浮泥沙浓度,本文基于实测光谱数据和悬浮泥沙水体样本数据,结合CCD影像的波段设置,计算等效遥感反射率,建立水体遥感反射率与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模型,发现R_e(3)/R_e(1)和R_e(3)/R_e(2)波段组合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和反演精度,而(R_e(2)+R_e(3))/R_e(2)/R_e(3)的波段组合有着最高的反演精度。并利用HJ-CCD遥感数据,绘制泥沙浓度分布图,为舟山近海海域悬浮泥沙浓度监测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计划的实施,海上石油进口运输量的剧增,海洋环境污染风险的提高,以及我国防治船舶污染管理的现状等分析,阐述了代表国家行使海洋环境保护职能的海事主管机关所应采取的对策,以确保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运输安全和海域环境免受污染。  相似文献   

16.
海洋贝类体内及其栖息底质污染物的残留状况可反应海洋生物环境,文中阐述河北省近岸海域贻贝监测的分析及方法,为此处海洋水产养殖及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不仅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更是我们人类得以发展的动力。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此同时,在海洋治理方面,由于部门责权纠纷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治理工作的步伐远远不及海洋受伤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水道港口》2007,28(3):220-220
2007年4月24日,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动员大会在大连召开。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张宏声和大连市副市长孙广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国家海洋局海域司司长于青松、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兴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玉银、书记周永有、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德毅以及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海域处长、共建执行单位负责人、沿海地级市海洋局分管领导共20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科学调查船是海洋探测与研究最重要的平台。目前,由国家海洋局组建,全国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单位的科学调查船组成的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员船已达50艘。大型海洋综合科学调查船由于其调查区域涵盖世界上大部分海域,且科考调查作业灵活多变、综合性强~([1]),作业海域的环境变化和调查方案的随时调整都对其轮机管理提出较高要求,特别是能效管理须结合航次特点,确定能效的影响因素,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航次计  相似文献   

20.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3):228-228
本刊从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获悉,由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杨鲲等人编写的《海洋调查技术及应用》一书,不久前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调查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该书以海洋调查的内容和分类为主线,对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海洋调查内容及方法应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并给出了综合应用实例。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从事海洋调查的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