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港口企业基于服务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服务供应链是围绕港口企业,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对链上的能力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进行控制以实现用户价值与服务价值增值的过程.阐述了港口企业合作发展的现状.介绍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含义和特征.从4个方面分析了港口企业物流眼务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港口竞争合作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港口之间长期的竞争合作关系,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竞争合作静态博弈模型基础上,采用演化博弈的理论方法,分析了港口竞争合作长期演变发展的趋势.研究表明,港口之间长期竞争合作演化的均衡结果是完全竞争或完全合作;在一定的信息引导机制下,港口收敛于哪一个均衡点受到博弈发生的初始状态的影响;从何路径最后达到何种状态与港口间的服务替代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港口》2008,(3):11-11
<正>1.中国港口网络联盟会议以"共建、共享、共赢"为主题,围绕中国港口网络合作的未来发展,中国港口网络合作的方式与途径、中国港口网络合作的启动与实施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  相似文献   

4.
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闽台两地港口共建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面临的强大挑战.提出了两地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港口战略合作沟通机制,深度整合双方港口资源,研究突破双方开展港口合作的制度障碍,加大两地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双方的港口货物集疏运系统建设,增加对腹地货源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各国港口间过度竞争的情况,说明了港口之间建立联盟的必要性.在借鉴欧美港口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港口联盟进行了探讨,特别分析了不同区域的港口群在构建战略联盟时所应注意的方面.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方领导人,两岸全面"三通"曙光再现.闽台两地港口应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共建"环台湾海峡港口群",合力打造"环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运用SWOT分析方法,提出两地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港口战略合作沟通机制,深度整合双方港口资源,研究突破双方开展港口合作的制度障碍,加大两地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双方的港口货物集疏运系统建设,增加对腹地货源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2015年,我国港口行业发展亮点多多,港口市场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港口合作不断加强.整体来看,2015年中国港口行业发展呈现六大看点. 看点一:低迷中的些许安慰 2015年,全球除北美地区港口受美国经济复苏影响,港口生产回暖,其余地区港口均表现出萎靡的态势.从年初公布数据的几个港口来看,香港港和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均出现了9%左右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8.
基于合作对策的江苏沿江港口合作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施欣 《中国航海》2007,(3):69-72
江苏沿江港口群功能定位混乱、恶性竞争严重,不利于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组合港"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形成良性竞争的合作模式。利用合作对策理论,建立了沿江港口在航线开辟上的合作模型。研究发现,沿江港口间的合作是有实质意义的,但各个港口在联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必须建立一定的利益分配原则来维持联盟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合作对策的沿江港口合作竞争模型有效地揭示各港的动态竞争行为,为研究港口合作竞争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区域化: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港口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全球集装箱箱港口业所处的物流环境、发展风险和压力,结合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群的建设目标应当是双枢纽型国际航运中心并以上海港为中心建成高效有序的集装箱港口运输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通过港口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企业主导型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网络体系.港口群应协调港口规划、通过多式联运和物流合作、培育运输市场机制、推进运输网络建设、建设高效信息网络等手段促进集装箱港口群的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长三角港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港口竞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竞合博弈理论,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长三角港口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变的一个契机,有利于长三角港口合作博弈的形成,从而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形成长三角港口有效的合作关系,促进港口的互动发展,更好地发挥区域港口的整体优势,形成长三角港口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冯湛青 《中国水运》2006,6(12):208-211
过度的竞争会削弱双方的力量,合作则可以开创双赢的局面。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大、经济持续增长、港口运输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长三角港口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表现为竞争与合作并存,并以合作为主流。  相似文献   

12.
闽南港口物流功能系统化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角度对闽南港口物流存在重复建设,缺乏分工协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对比,对各港口的优势和劣势做出比较,应用赫希曼一赫芬达尔指数(Hirshmann-Herfindahl index)反映了闽南地区各港口之间的港口体系空间结构的集散状况,提出各港口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闽南港口物流系统下分工合作,充分发挥闽南港口物流的有利条件,促进闽南港口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简述港口外形设计时涉及的水力学和航运的问题,例如港口淤积、入港波浪、水域深度和宽度的限制、港口口门形状、船舶操纵及系泊等问题,提出评价、优化港口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池开挖前后波高分布变化及对护岸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开挖对护岸前设计波浪要素影响很小,对扭王字护面块体稳定、防浪胸墙稳定、越浪量和堤后冲刷影响也较小,对护底块石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引起护岸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沿海港区规模化及船舶大型化趋势对港口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域尺度是影响港口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不同港池宽度的沿海港区船舶进出港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利用Anylogic仿真平台构建船舶进出港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港池宽度对港口服务水平的影响。仿真模拟宽、窄、中3种港池宽度下的船舶进出港作业系统的结果表明:较窄港池、中港池水域面积增加25%,可提升港口服务水平达36%;宽港池水域面积增加48%,港口服务水平可提升90%。  相似文献   

16.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研究--以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抱式港池普遍存在水体交换能力较弱的问题,水体交换通道是提高港区水体交换能力主要方法之一。文中以规划中的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建立对流扩散模型,通过计算研究徐圩港区对流与扩散之间的关系,分析港区水体交换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设置水体交换通道探讨其对港区水体交换功能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对流作用在徐圩港区水体交换中占有绝对优势,增大流速可提高港区的水体交换能力;水体交换通道的断面面积及断面形状对港区的水体交换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Boussinesq数值波浪模型,模拟得到大窑湾不同水域的固有频率。模拟了不规则波入射时全湾水面响应状况,结果表明:谱峰周期较小的不规则波入射大窑湾港内,经过一定长的时间,波能会在局部地区发生高频到低频的传递,从而诱发局部低频波动。外海波浪入射不会导致全湾水域整体振荡,但湾底及南岸小港池易发生局部水体振荡。采用减小边界反射系数的措施,可有效降低局部水域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8.
粉沙质海岸建港的新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杨华  麦苗 《水道港口》2004,25(1):7-10
根据东营港所在海域的自然条件,从泥沙角度探讨了东营港扩建工程中新的建港布置形式,采用陆连岛方案,将拟建港区设置在岸外-8 5m深水区,通过栈桥和实堤与陆相联。  相似文献   

19.
合理设计和规划航道通过能力,有助于提高港口系统的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总结影响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确定性数学分析方法、基于排队论的分析方法和仿真分析方法3个方面分析了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和仿真模型。给出各种方法的研究思路和优缺点,其中数学分析的方法侧重静态分析,而仿真分析的方法侧重动态分析,且能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小面积掩护水域波浪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针  陈汉宝  张慈珩 《水道港口》2009,30(4):241-245
通过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2种研究手段,对印度尼西亚PLTU2 JAWA BARAT 3×350 MW电厂码头工程波浪传播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港内外波高和波浪增水引起的水平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对港内波高的分布情况数学模型模拟结果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港内存在水平面的上升情况,MIKE21的BW波浪数学模型不能模拟波浪增水。分析了长周期波引起港内波浪共振的条件,港口的自振周期远远大于试验波要素的周期,故在此波浪作用下不会引起港内的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