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介绍客车辅助制动系统的分类、作用及原理。以某型客车为例,依据相关标准,采用减速度测定试验方法来测试样车的辅助制动性能。结果表明,缓速器制动的制动效能要优于发动机制动和发动机排气制动;采用发动机制动、发动机排气制动与缓速器联合工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高速行车时的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制动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发动机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典型发动机缓速器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等,并对目前最新的发动机缓速器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发动机缓速器的优缺点。通过对发动机缓速器工作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发动机制动的新结构方案,给出了实现发动机制动性能最优化的途径,指出了发动机制动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重型汽车发动机排气辅助制动效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在山区丘岭地带公路上,尤其是夏季下坡行驶时,由于制动频次较高,行车制动器易热过载,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因此,在重型汽车上大多装有无衰退性辅助制动装置。文章以典型车型为例,对重型汽车发动机排气辅助制动过程、特性、效能及其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使用排气制动以及改进其效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重型载货汽车在频繁制动或长时间持续制动时,为了提高车桥制动器使用寿命和制动效能,采用了辅助制动系统。本文就目前在载货车上常用的发动机排气制动、发动机制动和液力缓速器辅助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比了几种辅助系统的优劣性,可以为后续载货车使用辅助制动系统性能的改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辅助制动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对下坡路段车辆行驶特性的分析,选择了发动机辅助制动的接入时机;分析了发动机接入过程中起动电机与离合器的动态协调过程;接着为保持发动机接入过程中的车速稳定,提出了发动机辅助制动接入过程中驱动电机的协调控制;最后通过实车实验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下坡路段的行驶安全和传动系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明显改善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研究了分析了发动机辅助制动技术和工作原理,然后又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了模拟的发动机制动仿真设计。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动机辅助制动模型,主要是选择排气门开度、发动机转速和排气背压几个方面展开的模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会受到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发动机转速在增加的时候就会加大气缸内的压力,从而使峰值接近最大值;同时发动机转速也会影响制动力,在发动机转速增加的时候也会增加制动力,同时制动力减少会降低制动力矩;发动机转速在恒定的情况下,制动力矩会受制动力矩的影响而变化。制动力矩和减速制动会受到排气门开度值的增加而变大。排气门开度值在增加的时候会增加排气背压,会引起制动力矩变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市场对重型车辆的制动需求和相关法规,比较了几种常见的辅助制动装置,最终选择了发动机压缩释放辅助制动作为产品的开发依据。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某款基于10L/12L发动机的辅助制动系统,从方案设计和试验过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压缩释放制动系统。方案设计阶段:本着改动最小、对车辆无影响的原则,对运动机构、制动油路和电控部分进行方案设计;试验过程阶段:对气门间隙进行了调整,测试了缸压、气门升程、推杆力、排气温度、制动功率等关键参数,验证了方案的制动性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对汽车发动机减压缓速器进行台架试验,并结合汽车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验证了发动机减压缓速器能满足汽车在常见坡道上的制动要求。在此基础上,以汽车实际速度和加速度作为输入、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挡位作为输出确定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离散控制系统,并提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在虚拟的多坡度道路上,计算实际车辆在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辅助制动作用下的行驶过程,表明设计的离散控制系统可使汽车在预期目标速度下行驶,且行驶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量小,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恒速制动车辆纵向力平衡方程、制动器耗散功率及其温度变化微分方程、管路压力调节等子模型的恒速长下坡汽车制动器摩擦性能分析系统.以两轴中型汽车为例,对前后制动器在不同挡位发动机制动时的温度、制动副摩擦因数、制动力分配及管路压力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车速情况下,合理使用各挡发动机制动可改善汽车前、后制动器热负荷,减小或避免制动摩擦力矩热衰退,保证汽车下长坡安全行驶.  相似文献   

10.
一、发动机制动的含义 汽车在下坡时,因质量的分力作用而加速,此时若频繁地使用车轮制动器,将会使其过热,这是很危险的.这时如果将选档手柄置于低档,并且将发动机油门松到最小(注意:严禁发动机熄火),汽车惯性经驱动轮、变速器反拖发动机,驱动力消耗到发动机升速上,就是利用发动机的摩擦阻力来制动汽车,使汽车下坡减速,起到辅助制动的作用,这就是发动机制动.  相似文献   

11.
对客车辅助制动系统作了探讨,分析了辅助制动系统的制动效果,并就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电涡流缓速器、蔽力缓速器泳磁式缓速器和自励式缓速器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各种辅助制动装置的优缺点和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排气制动和发动机制动是重型载货车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制动,但需要驾驶员熟练掌握辅助制动的方法,本文首先总结了辅助制动的操作方法;然后在高速公路和山区公路上,对某重型载货车采用制动淋水、辅助制动以及辅助制动和制动淋水相结合的三种方式,试验辅助制动对制动蹄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效率开发一种汽车液压增力制动控制器(HBI).它主要由增压缸等组成,串联于汽车制动主缸与前制动轮缸之间,将制动主缸输出压力制动液增压,送往前制动轮缸.同时还将压力制动液直接送往后制动轮缸,实现汽车增压制动,其制动效率高于现有减压分配阀组成的制动系统效率10%以上.对具有HBI系统的制动性能检测表明,HBI可用于多种车型的制动系统中,制动踏板力明显下降100 N左右,制动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某重卡6×4自卸车出现辅助制动效果不良的现象,结合此车型对排气辅助制动器参数进行理论校核计算,发现按照理论参数进行匹配设计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排气辅助制动性能:同时与市场上反映使用效果较好的同等竞品车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导致该重型自卸车排气辅助制动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并对该自卸车排气辅助制动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试验验证表明,改进后的辅助制动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并优于同等竞品车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制动轨迹检测的汽车路试模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结果的客观性,解决对同一辆汽车进行台试与路试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提出路试模拟技术.该技术得以实现的关键是汽车制动轨迹的检测,具体方法是:在单个矩形测试平板的4个角,分别安装相同的压力传感器,以矩形平板的相邻边,建立平面坐标系,当车轮在平板上制动时,利用力矩平衡原理,求得车轮制动时的运动轨迹.将测试平板并排串联放置,组成路试模拟系统,可以对汽车各个车轮的制动轨迹同时进行检测.利用该方法可实现对汽车制动距离、横向位移、航向角等参数进行实时检测,从而模拟路试法进行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同时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产业的安全问题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在汽车的安全系统中,汽车制动系统是非常关键的作用.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要确保车辆在进行制动的过程中有比较稳定的减速过程.本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长大下坡货车制动器温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在道路长大下坡上载重货车制动器热衰减的温度曲线,应用能量守恒理论建立了载重货车在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时制动器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在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进行制动器测温试验,得到了制动器在不同制动方式、载重时的连续升温数据和连续上坡时的连续降温数据;同时通过室内台架试验,得到了载重货车发动机功率曲线.最后通过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跨骑式正三轮摩托车在连续工作的环境下,发动机和制功鼓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会转化出大量的热能。为了使其能够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增加双冷却系统,从而大大延长了车辆连续使用的时间。发动机是摩托车的核心部件,为了避免发动机过热,燃烧室周围的零部件(缸套、缸盖、气门等)必须进行适当的冷却,目前正三轮摩托车发动机主要配备水冷式冷却装置。新式双冷却系统通过副水箱将发动机冷却系统与后制动鼓冷却系统整合为一体,以优化发动机与制劝元件的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19.
鉴于传统电子液压制动系统连续制动易产生"热衰退"现象,结构缺陷导致的制动响应慢,制动系统与电控系统衔接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首先分析集成制动器制动时的工作特点以及不同情况下对应的工作模式(纯电磁制动、纯摩擦制动以及集成制动),并确定3种制动模式的切换条件,通过逻辑门限算法将其实现。根据制动时车辆既具有连续运动状态又有离散状态的混杂特性,使用MATLAB/Stateflow建立基于制动模式切换系统的推广自动机模型,并根据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对3种制动模式切换进行试验,验证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合理性。最后选取车辆制动初速度为28 m·s-1的直线制动工况,分别在高附着系数(0.85)以及低附着系数(0.3)的路面条件下,通过试验平台对控制算法和制动系统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汽车混杂理论模型以及优化方法在在低附着系数(0.3)路面条件下,集成制动方法较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缩短5.12%的制动距离,缩短制动时间0.3 s;在高附着系数(0.85)路面条件下,集成制动方法较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缩短5.66%的制动距离,缩短制动时间0.2 s,能有效提高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