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机械性脑白质损伤后皮层神经细胞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 3 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 2只 )和模型组 (2 4只 ) ,用模型组动物制作大脑皮层下横切模型。于致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和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损伤区及相应皮层神经细胞变化的性质和规律。结果 致伤后横切处出血 ,损伤组织内神经元出现坏死改变 ,胶质细胞增多。大脑皮层Ⅱ Ⅴ层神经细胞多出现萎缩改变。伤后 1 2d时 ,相应皮层内即出现散在早期凋亡神经元 ,随后逐渐增多 ,7d后又趋减少 ,伤后 1 9d皮层内仍可检出凋亡神经元。在损伤区凋亡神经元少见 ,可见部分胶质细胞凋亡。结论 脑白质损害时 ,损伤相应部位皮层神经元主要表现为凋亡。在损伤区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主要表现为坏死。皮层内凋亡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第Ⅱ Ⅴ层 ,其时间分布呈一单峰状曲线 ,凋亡峰出现在伤后第 7d前后 ,至少持续 1 9d。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相对低浓度谷氨酸 (Glutamate ,Glu)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作用。方法 以 30 μmol/L处理培养第 7天神经细胞 30min ,应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法 ,分别观察Glu作用后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及不同时间点 ( 6h ,1 2h ,1 8h ,2 4h)凋亡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Glu作用后 6h即有凋亡细胞的出现 ,1 2h后渐增多 ,以 1 8h达到高峰 ,为 1 2 %。结论 相对低浓度Glu可诱导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小G蛋白rab10在大脑皮层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DAI后rab10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DAI模型,随机分为1d、3d、7d组及对照组。采用Gless嗜银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DAI后神经轴索形态和凋亡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rab10的分布及表达,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析大脑皮层神经元内rab10的表达变化。结果嗜银染色显示DAI后1d神经轴索形态损伤最严重,3~7d时损伤逐渐减轻;TUNEL染色显示DAI后1d凋亡细胞数开始升高,3~7d时凋亡数量更高,呈迟发性改变。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提示DAI后1d大脑皮层rab10的表达显著增加,3d后稍降低,7d后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P<0.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提示正常神经元内几乎不表达rab10,DAI后神经元内rab10表达在1~3d较高,7d时较前降低。结论大鼠DAI后大脑皮层rab10表达水平先增加,随后降低;神经元内rab10的表达变化可能与DAI后神经轴索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及缺氧环境下膀胱平滑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不稳定膀胱的发生规律.方法 建立不稳定膀胱大鼠模型、体外正常大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并造成其细胞缺氧状态;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稳定膀胱组及缺氧组(15min、30min、1h)膀胱平滑肌细胞中Cx40、Cx43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及缺氧对照组(P<0.01),其中缺氧15min组Cx43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较缺氧30min组、缺氧1h组高(P<0.01).结论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能引起平滑肌细胞缺氧与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增多,平滑肌细胞缺氧也能引起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增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导致的不稳定膀胱的发生可能与膀胱平滑肌细胞缺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体外新生大白鼠(0~1d)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继续培养3d。检测乳酸脱氨酶(LDH)释出率双膜流动性。结果显示:高浓度的CBZ(24mg/L)可导致神经细胞LDH释出率明显升高(P<0.01)、膜流动性明显降低(P<0.01)。提示高浓度卡马西平对神经细胞存在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四味芳香开窍药的挥发性成分对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致PC12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及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采用5mmol/L的Na2S2O4导致PC12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然后观测细胞形态;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比色法,考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麝香、苏合香、安息香挥发性成分及冰片对缺血缺氧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按照试剂盒要求测定模型细胞内Ca2+的含量。结果麝香4、8、16μg/mL,冰片8、16μg/mL,苏合香20、40μg/mL及安息香16μg/mL组均能显著升高模型细胞的吸光度(A)值(P<0.05,P<0.01),显著抑制Na2S2O4对PC12细胞的损伤;苏合香40、80μg/mL,安息香4、8、16μg/mL组均能显著降低模型细胞内Ca2+含量(P<0.05,P<0.01);麝香、冰片有降低模型细胞内Ca2+含量的趋势。结论麝香、苏合香、安息香的挥发性成分及冰片均有保护缺血缺氧PC12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Ca2+的含量,防止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参芎化瘀胶囊高、低剂量组。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的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八臂迷宫法测试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明显,PI3-K、Akt表达增高,凋亡神经细胞数量增加,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组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PI3-K、Akt表达进一步增多,凋亡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改善,上述变化在高剂量参芎化瘀胶囊更为明显。结论参芎化瘀胶囊对脑缺血损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观察热休克时氧自由基的消除与否,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耐受力及超氧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损伤组、热休克组、热休克+SOD预处理组、外源性O2预处理组。预处理24h后各胞接受2h缺氧/1h复氧孵育,并检测OFR,SOD及细胞损伤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大鼠脑组织皮层、海马以及脑干部位的骨桥蛋白(OPN)分子的表达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及损伤组(又分为3、24、48、72h和7d共5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免疫组化方法对相应时间点的大鼠脑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并行免疫组化评分来检测OPN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DAI后大鼠脑组织各部位OPN分子3h时表达就开始升高,至72h高峰后开始下降,7d时细胞外基质较其他各组染色深,结果显示OPN分子大多分泌至细胞外基质。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各时间点的免疫组化评分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OPN分子表达升高主要聚集在神经元胞体聚集的灰质以及脑干神经核团等部位,大脑以及脑干中白质、胼胝体部位胶质细胞也有少量表达。结论 OPN分子在大鼠正常脑组织中即有弱阳性表达,DAI损伤后脑组织中OPN分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它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损伤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能力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U0126组,低、高剂量GSPE组。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脑部照射22Gy制作放射性脑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的ERK1/2表达;穿梭箱评测大鼠学习能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U0126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损伤加重,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降低(P<0.01),穿梭箱评测显示GSPE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率降低,被动回避潜伏期延长(P<0.01);GSPE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损伤减轻,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增高(P<0.01),穿梭箱评测显示GSPE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率明显升高,被动回避潜伏期缩短(P<0.01);上述变化在高剂量GSPE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 GSPE可以改善放射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能力障碍,增强ERK1/2活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脑皮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糖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标准化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亚低温和34℃亚低温干预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脑皮质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并利用微量血糖监测仪测定血糖。结果表明,缺血缺氧后12h、24h,亚低温干预组大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和34℃亚低温干预两组间各个时期大脑皮质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及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亚低温可通过抑制神经元内NOS活性,减少过量NO的生成,以及提高血糖水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鼠大脑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EFFECTOFSIBELIUMONHYPOXICCULTUREDNEURONSFROMNEWBORNRATSCEREBRALCONTEXINVITRO(刘小红)(陈征起)(和光祖)LiuXiaohong;ChenZhengqi;HeGuangzu;...  相似文献   

13.
Melatonin(MT) is a kind of very importantpineal hormone.Besides its sedative,hypnotic andanalgetic effects,in recent years,many researchershave suggested that it may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acute and chronic central nervoussystem diseases,for example,brain trauma,epilepsy,Alzheimer s disease,and so on[1~ 3 ] . However,its mechanism of resisting diseases isstill unclear.In the present research,an isolatedpattern of excitotoxic neuron injury was induced byglutamate.On the basis of …  相似文献   

14.
Anumberofanatomical,electrophysiologicalandbehavioralexperimentshaveshownthatgustatoryinformationinthenucleusofthesolitarytract(NTS) ,whichisconveyedfromtongueviathecranialnerves (facial,glossopharyngeal,andvagus) ,reachesaconfined partofthe parabrachialnuc…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免疫金银染色法及图像定量分析,观察了幼年(2个月)、中年(10个月)和老年(24个月)(各12只)wistar雄性大鼠海马结构内生长抑素(SOM)样神经元的衰老变化,结果发现,SOM样神经元的数量随增龄而减少,且各年龄组间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中年组SOM样神经元胞体面积显著增大(P<0.01)。老年时的胞体有轻度萎缩现象,且边缘不规整,突起仲长增粗,但边缘粗糙,有断裂现象。SOM样神经元的灰度值随增龄而升高,提示神经元的SOM含量和活性在衰老进程中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16.
在大鼠中缝大核中记录到100个神经元的单位活动,被分类为伤害兴奋型(59个),伤害抑制型(30个),非伤害感受型(5个)和其它类型神经元(6个)。试验了70个神经元对电针的反应,表明电针可激活各类神经元的活动,使大部分伤害兴奋神经元(69.77%)兴奋,伤害抑制神经元(68.42%)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有下行纤维投射到中缝大核中,加强对电针反应神经元的活动。全身应用吗啡对电针反应神经元呈现兴奋、抑制和无作用3种型式,但同电针反应型式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表明中缝大核在针刺镇痛与吗啡镇痛中的作用只是部分重合而不是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应用种经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新生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ND)神经元的形态及其体外发育规律。β-END神经元多为梭形双极,可见细胞间接触。培养1d,β-END神经元甚少,3~7d其生长迅速,细胞数量、胞体大小、染色强度和突起长度均达最高峰。培养14d,β-END神经元基本维持在7d时的水平。结果提示,下丘脑β-END神经元在体外培养的第1周内迅速发育趋于成熟,并可维持到第14天左右。  相似文献   

18.
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regulatesthefunctionofgonadotrophsintheanteriorpituitaryandfacilitatesthesexbehavior.NeuronsreleasingGnRHoriginateintheolfactoryplacode,andmigrateintothebrainduringthedevelopmentanddistributeinseptal-preopticareaandh…  相似文献   

19.
实验用脊髓大白鼠,电刺激左侧腓肠神经,玻璃微电极在脊髓背角记录到157个反应神经元;记录的神经元单位放电稳定后,采用牵拉膀胱的方法,发现其中32个神经元对内脏传入也发生反应,称之为躯体——内脏会聚神经元(somatovisceral Convergent neuron SVCN)。根据传导速度推算,本实验兴奋的内脏传入属N类纤维。实验发现牵拉膀胱,引起9个WDR神经元躯体传入晚成分增加。另外记录到15个有自发放电的神经元,牵拉膀胱,13个自发放电增多,2个减少。本文为躯体、内脏传入在脊髓背角的会聚增添了新资料,并为膀胱疾患牵涉痛的中枢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了脊髓局部应用DA对清醒大鼠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发现DA对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RHS、TES诱发反应均有抑制作用;DA对TES诱发反应的抑制主要表现为后串放电脉冲数的减少,但在有些神经元还伴有后串放电的潜伏期延长、时程缩短或频率下降;DA的作用可被静脉注射DA能受体拮抗剂氟哌啶所翻转。本文在国内首次证实,DA对大鼠背角伤害性神经元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