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二氧化氯和氯用于饮水消毒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细菌、大肠杆菌、氯仿、苯并(a)芘四项指标,对比二氧化氯和氯作为饮水消毒剂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投加剂量低于氯;二氧化氯对水中致癌性物质苯并(a)芘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而氯则没有;加氯是产生氯仿的主要原因,而二氯化氯则不产生致癌致岐变的氯仿.  相似文献   

2.
在氯体系pε-pH图上探讨了标准状态下pε和pH对天然水体中二氧化氯稳定性的影响。如水溶液中二氧化氯歧化为氯酸根的反应速率很低时,二氧化氯相对稳定,并与亚氯酸根、氯分子或氯离子稳定共存。当氯体系实现最终平衡时,二氧化氯仅在强酸介质中优势存在,随着酸度降低,二氧化氯歧化为氯酸根和氯气,水溶性二氧化氯在常规pH条件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氯和二氧化氯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氯和二氧化氯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而碘在46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的特点,提出了快速测定氯和二氧化氯的方法,并对其测定方法、范围及离子干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其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用3cm比色皿可测定0.4~35mg/L范围内氯的浓度,可测定0.16~13mg/L范围内二氧化氯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处理消毒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致癌物质,主要是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和其它化学成分反应的结果,其中典型产物有三氯甲烷。通过对常用消毒剂液氯,臭氧,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氯胺及过氧化氢的实验对比,证明二氧化氯是高效,方便,谦价的消毒剂,它不仅对一般病原菌类有明显的抑制和杀菌作用,对清除难以灭杀的潜原性病毒也有理想的效果。在净化水中石油类有机物时,二氧化氯的效果受到反应时间,注入方式和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A,B两种不同地表水源原水,在常规净水工艺中,应用二氧化氯和氯进行消毒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优于同加注量的氯消毒效果,并指出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投加量应不超过1.4-2.0mg/L,才能保证剩余亚氯酸根低于1mg/L。  相似文献   

6.
氯仿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仿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强挥发性试剂 ,也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在人们的生活饮用水中氯仿的浓度有时可以达到每升几百微克。在一些食品中也检出了氯仿 ,含量为1~ 30 μg·kg- 1 [1 ] 。氯仿可经口、呼吸道和皮肤三个途径被人体吸收 ,在体内产生几种有活性的代谢中间产物。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剂量的氯仿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及肿瘤。小剂量 ,高浓度直接接触氯仿可引起局部皮肤的损伤[2 - 5] 。低质量浓度能明显加重花粉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产生[6 ] 。有报道氯仿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7] 。但目前尚未见报道氯…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脂蛋白「LP(a)」血症与脑梗死发病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63例脑梗死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的LP(a)浓度进行测定,并对上述各组LP(a)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LP(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中年龄〈65岁的LP(a)浓度高于年龄≥65岁组。结论高LP(a)血症是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特别在青壮年脑梗死发病中起着作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对LP(a)的检测,并对高LP(a  相似文献   

8.
利用DPD分光光度法对氯和二氧化氯的区分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PD法可准确区分两者的含量,该方法既可用于确定二氧化氯发生器的产物成分,确定其产率,并调整工艺参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用于确定投加量余量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对苯二甲酰氯的纯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活氯方法对对苯二甲酰氯进行了纯度分析,与熔点法,气相色谱法,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比较对照,证明该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简便,快速,易行;2)用DSC考虑了高纯度对苯二甲酰氯的热行为,与文献(4)不同的是发现其在59 ̄70℃之间有2个小的吸热峰,通过热重分析(TGA),X-射线等确定了这2个峰为不可逆晶形转变峰,初步认为可作为纯度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若干平面图的邻强边染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图G的一k-正常染色f若使得任意uv∈E(G)满足f(u)≠f(v),其中f(u)=f(uw)│uw∈E(G),则称f的G的一k-邻强边染色,简称k-ASEC,并称Xas(G)=min(k│存在G的一k-ASEC)为G的邻强边色数,研究了唯一圈图和六角系统图的邻强边色数,并提出了一个猜想:对2-连通图G(V,E)(G(V,E)≠C5),有△(G)≤X′as(G)≤△(G)+2。  相似文献   

11.
氯盐渍土溶陷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氯盐渍土进行溶陷试验,研究了氯盐渍土在不同含水量和含盐量条件下的溶陷变形特性,定性地分析了氯盐渍土溶陷系数与含水量、含盐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氯盐渍土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大,溶陷系数下降,同时,峰值溶陷压力和峰值溶陷系数减小;在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溶陷系数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在盐分刚开始溶解或溶解结束阶段,溶陷的敏感程度弱,而在中间阶段,溶陷的敏感性加强。  相似文献   

12.
氯盐侵蚀环境下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0%NaC l溶液的浸泡环境中,采用不同的养护制度,对氯盐侵蚀环境下掺加不同橡胶掺量混凝土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溶液酸碱度及抗腐蚀系数为衡量指标,探讨氯盐溶液侵蚀环境下不同橡胶掺量试件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入橡胶集料会不同幅度地降低混凝土试件的抗折、抗压强度,但依然可以满足工程要求。适量掺入橡胶集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腐蚀系数,改善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在氯盐介质条件下的冻融破坏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自海洋环境和除冰盐的氯化物,使混凝土在冬季处于氯盐介质条件下的冻融循环,在这种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更易产生剥蚀破坏,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了混凝土在氯盐介质下冻融破化的物理、化学机理和破坏特征,并根据破坏机理提出了预防混凝土盐冻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模拟液氯在运输过程中的泄漏扩散过程,针对高斯模型引入车辆行驶方向与风向夹角,建立液氯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后的扩散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道路运输液氯泄漏事件进行模拟仿真,将其扩散区域划分为致死区、重度区、中度区和轻度区4个危险区域。通过实例模拟证明,该模型可快速预测出事故现场受有毒气体影响的程度、范围和变化趋势。最后,根据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事故现场应急疏散范围及其对应的应急策略,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疆焉耆地区和硕至库尔勒高速公路沿线天然盐渍土的室内基本性质试验分析,选取粉土、粘土类天然盐渍土在开放系统中进行反复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试验研究,从土类及盐性角度研究得出氯盐渍土的盐胀规律。通过对氯盐渍土进行溶陷试验,研究氯盐渍土在不同含水量和含盐量条件下的溶陷变形特性,并定性分析氯盐渍土溶陷系数与含水量、含盐量的关系,可供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融雪剂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选取了NaCl和CaCl2两种氯盐融雪剂,分别配制了浓度均为0.3g/mL的溶液及二者按质量比1∶1混合的溶液,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C试件进行了冻融处理,然后,分别进行了高温车辙、低温弯曲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融雪剂和水的冻融作用下,随着空隙率的增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能均明显下降,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总体上,按路用性能衰减程度排列,融雪剂大小依次为:NaCl、混合剂、CaCl2和水.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并减少氯盐融雪剂的使用量,多研究并开发和应用环保型融雪剂.  相似文献   

17.
水泥石灰改良氯盐渍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水泥石灰复合改良方案对盐渍土进行处治.以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作为评价改良方案优劣的指标,对盐渍土进行不同改良剂用量、养护龄期下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改良盐渍土的微观结构,最终应用效益-费用比法对改良方案进行工程经济性评价.综合考虑强度指标和经济性,最终推荐选用5%石灰+3%水泥的改良方...  相似文献   

18.
以黄腐酸(Fulvicacid,FA)大剂量授予大鼠,拟复制大骨节病(KaschinBeckDisease,KBD)动物模型,通过两项生化指标的量变值对FA的毒性做出评价。在低硒条件下,以病区和非病区FA100mg/L两类饮水分别致大鼠KBD模型实验28d。FA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mg/d,等于病区儿童每公斤体重摄入量的1000倍。实验终结时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表明含有上述两类FA的饮水均未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寒区桥面铺装这一特殊领域要求,对不同掺入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及冻融—氯盐共同作用下耐久性试验,研究低掺聚丙烯纤维对寒区桥面铺装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掺聚丙烯纤维桥面铺装混凝土可提高抗冻性能并抵御氯盐侵蚀能力,防止钢筋锈蚀,增强混凝土耐久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NH4)2S2O8—NaHSO3为引发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淀粉和部分中和的丙烯酸(钾)、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交联接枝.在有氧状态和无氧状态下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表面修复剂.在这两种状态下,比较了温度、引发剂用量对表面修复剂吸水率的影响,同时对单体混合物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